知网独家回应被诉风波称系“因对手打压”老教授:不认可其说法

ssp平台2022-08-23  15

知网独家回应被诉风波称系“因对手打压”老教授:不认可其说法

封面记者卫诗

5月22日,针对赵德新夫妇起诉知网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知网工作人员王丽(应采访者要求,使用化名,不透露职务)对封面新闻进行了独家回应。

此前,90岁高龄的退休教授赵德新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他和妻子有100多篇文章被知网“擅自收藏牟利”,知网工作人员冒用其签名办理支付银行卡;在维权过程中,他接到了某期刊的“封杀”电话。

王丽说,银行卡是赵德新授权的,由工作人员签字领取。10年了,每年都有钱在里面赚,所有的钱都原封不动,没有收款记录。

王丽介绍,她目前正在接受反垄断调查和整改,但整改工作难度很大。“文章授权纠纷是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于整个行业。情况很复杂,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看如何整改。”

对上述说法,赵德鑫回应称,自己没有授权代理银行卡,对所有数据库平台一视同仁。没有联手打压知网。“一切用证据说话,希望知网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

赵德新、周秀鸾夫妇

回应1:

“私人账户”是统一机构的账户。10年的薪酬按时发放,但没有人领取

赵德新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2006年,他收到知网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是提前打印好的。他按要求填写了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并签字。

他说,协议约定知网收录他编写的《中国经济史大辞典》,为用户提供搜索和下载服务,每次搜索或下载付给赵德新1.3元或1.4元。

赵德新说,2016年,他带领同事和学生修改该书时,发现下载一次要26元,于是开始搜集证据起诉知网。截至当时,赵德新在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没有拿到过一分钱报酬。

“他们说这些年来稿酬一直按时发放,但却支付到了另一个账户。据说和上面一样的卡号是不能用来给大众赚钱的。我于某年在清华大学某银行网点新开了一个账户,并签字授权向这个账户打款。但我没有做账,也没有签字。”赵德新说,知网工作人员与他沟通时,承认签名是知网工作人员签的。之后在原账户分两次领取报酬共计600余元。

赵德新认为自己的原账户可以正常领取稿酬,证明“非公账户不能发”的说法不可信。

对此,知网工作人员王丽解释说,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赵德新一个人。

"多个作者提供的帐户不符合要求。我们统一联系作者,得到授权,拿着作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在银行办理新账户。收银行卡的时候,不可能麻烦老先生亲自来,所以工作人员会签字,寄给作者。”

王力表示,赵德新教授曾因签名问题起诉知网和银行网点,银行调取了账户办理的档案,证明赵德新授权办理,之后此案不了了之。“我没有具体办理过这件事,也不知道资料里有没有委托书。知道他一直没有收到我们发来的银行卡,出于尊重,他把滞纳金打到他原来的账户。没有提前和他沟通,造成后续误会。”

王丽介绍,在该社的银行账户里,10年来都是按时汇款,从未有人取钱。如果赵教授不信,可以凭身份证明挂失账户,查询所有的资金进出信息。

“没有冒名顶替。当时很多老作者都有这种问题,都是批量代理的。现在我们只有一个邮件列表,确实不能证明我们给他发了银行卡。”

回应2:

授权纠纷是知网因行业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干预期刊的行为

王力表示,本次诉讼的维权争议焦点是赵德鑫夫妻文章的授权问题,涉及复杂的历史原因,不能简单理解为“知网盗用教授文章赚钱”。

知网在一系列的案件判决中,多次表示涉案文章是由高校或期刊授权的,法院认为这种授权不能代表创作者的授权。

对此,王力解释说,这种授权模式是知网在国内首创的。期刊在选定的文章中起到初步筛选的作用。知网直接和期刊签约,期刊负责和作者解决授权问题。知网出售文章的收入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期刊,期刊与创作者分成。“2006年以前,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个手术可以做。这是法定授权,可以通知作者。我们也征求了版权部门的同意,拿到了版权部门认可的格式合同,用这样的合同和期刊签约。”

王力介绍,很多期刊论文都是集体作品,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个作者,甚至有的作者已经去世。以知网的规模,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获得每个作者的个人授权。“也有人建议建立一个机制,平台直接给作者付费。我们向期刊求教,期刊也说你写不完,流程太复杂。”

王力认为,在一系列侵权案件中,知网属于间接侵权,期刊是直接侵权的第一责任人,但类似案件的侵权人中没有期刊。

她说,该杂志人员有限,不愿意为每一位创作者进行额外授权。即使有些期刊在发表稿件前与作者有相关授权协议,约定期刊可以不经作者同意直接将文章授权给知网,但在实际案件审理中,这样的协议会被判定为霸王合同。

“因为期刊对作者来说处于强势地位,大多数作者自然会服从期刊,以便在其中发表他们的作品。”

王力说,期刊在知网面前也处于强势地位。知网不能干涉期刊和作者如何解决授权问题,无论是否支付作者稿酬。

“问题卡在这里了。”她说,没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授权问题。所有的数据库平台都是这样操作的,也面临着侵权风险和相应的诉讼。“这是整个行业从发展过程中没有解决的漏洞,发酵至今成为问题。”

回应3:

知网“面临整改困难”,起诉风暴“被反对者打压”[S2/]

王力表示,由于遗留了大量复杂的授权问题,知网的整改工作面临困难。

“目前,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特别是收录了大量的旧期刊,但无法直接下架。如果继续上线,他们将面临侵权的风险。不知道这种尴尬局面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王力表示,知网仍在整改和反垄断调查中。知网会把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会研究如何解决。

封面记者查询裁判文书发现,超星、万方、VIP等行业头部平台均有类似授权纠纷案例。其中,超星和知网相互之间有超过360篇的版权纠纷,互相指责对方擅自收集已获得自己独家授权的文章,并提供付费阅读和付费下载。

知网与巨星的诉讼

对此,王力表示,“知网被同行打压,包括赵德新教授被起诉,也是受到了反对者的影响。”

“赵教授之前将其所有作品独家授权给我们的竞争对手,然后竞争对手起诉我们。我们查阅了他的作品,做了风险规避。但是他和他的竞争对手后来撤销了授权,然后以个人名义起诉我们。起诉我们的赵教授的代理律师和巨星的律师是同一个人。”

王力说,赵教授不信任知网,双方沟通不好。“赵教授可能不知道自己受了别人的影响”。

检察官:

我不认可知网的说法,建议知网向法院提交证据

5月23日,赵德新教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尚未收到知网对其整改意见的回复。

赵德新手写的整改意见

“我没有授权巨星,我也起诉了巨星。对我来说,超星、万方、知网都是一视同仁的。”

赵德新说,“知网代表账号的说法是骗人的”。

他说,当时撤诉是为了集中精力打物品侵权官司,目的是把办理银行卡骗贷的案子放在最后。他当时有没有授权,知网有没有发银行卡,这些证据都可以当庭提交。

封面新闻记者查询裁判文书网看到,赵德鑫在2013年起诉巨星,并成功获得赔偿。当时赵德信的律师是林。

此后,“林”作为不同律所的律师,出现在巨星与知网、巨星等出版社的诉讼案件中。

这几起案件中的“牟林”是否为同一人,封面新闻记者分别联系了上述律师事务所,其中一家表示,目前律师团队中没有此人,也可能已经离职;其他几家律师事务所没有回复他们的电话。

封面新闻记者希望通过赵德新律师联系到林律师。赵德新称曾咨询过林律师,林律师回复称太忙,无法联系记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102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