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症状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又称“秋季腹泻”,大多在秋季8、9、10月份流行。发病多为3岁以下小儿。往往起病急,大便呈淡黄色水样便,量多,无粘冻,无腥臭。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流涕等,有的伴有发热。“秋季腹泻”病程较短,约3~8天自然痊愈。
饮食疗法:由于腹泻时营养需求增加,不宜限制饮食过严或过快过久造成营养不良。呕吐严重的人可以暂时禁食4~6小时,也不能不喝水。病毒性肠炎常有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以用豆类和淀粉代乳品代替。
如果孩子时有腹泻或长期腹泻不愈,往往在进食后出现腹泻,颜色淡而不臭,水谷未化,有白色乳块或食物残渣,面色苍白或蜡黄,睡眠时目露,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是脾虚泄泻,要健脾止泻。可选用沈凌白术散(人参、山药、茯苓、白术、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每次2 ~ 3g,每日2 ~ 3次。其他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也可以用人参健脾丸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是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腹泻的治疗侧重点不同。对于急性腹泻,更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抗感染。对于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要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和饮食治疗。处理不当往往会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
用药前要明确病因。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多为自限性疾病,如“秋季腹泻”。抗生素一定不能滥用,以免肠道菌群失调,腹泻时间延长。对于腹泻严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最好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