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最高降分,你还在给小孩看“屏幕”吗?

中秋节几月几日2022-08-17  10

智商最高降8分,你还在给小孩看“屏幕”吗?

“最高会造成6岁儿童智商水平下降8.2分,后期可能无法用‘鸡宝宝’来弥补。”

写作|凌俊

来源|“医学圈”微信官方账号

儿童过早过度接触电子屏幕不利于其身心成长,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上缺乏系统的指标。

根据最新的权威研究,不恰当的“屏幕暴露”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和心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降低其智商水平。

“最高会造成6岁儿童智商水平下降8.2分,可能是‘鸡宝宝’后期无法弥补。”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范姜教授也告诉“医学界”,她对最终的评估结果感到惊讶。

这项研究发表在6月5日的《JAMA Pediatrics》杂志上,这是一份全球儿科杂志。从产妇妊娠晚期开始,随访6年以上,分阶段综合评估。“至少根据目前队列的观察,发现早期屏幕暴露导致的相关危害在幼儿成长后期并没有逆转。”范姜教授说。

“后发群体”

我6岁的时候智商下降了8.2点

这项研究属于范姜教授的团队的一系列儿童研究中的一部分——时间表队列中的“出生队列”。课表队列成立于2012年,覆盖10个省市,对超过22万儿童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发展做了细致的研究。

在“出生队列”中,范姜教授的团队将育儿过程中电子屏幕的使用分为三组:

“持续低组”:6岁前保持平均每天“屏幕曝光”1小时左右;

“早期成长组”:“屏幕暴露”在2岁前持续时间较长,之后逐渐减少;

“晚成组”:6岁之前,“屏幕曝光”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增加。

出生时,三组婴儿的发育水平和气质类型没有显著差异,但后来在不同屏幕暴露轨迹的影响下,情况发生了变化。

与“持续低组”相比,“早期成长组”的总智商水平在6岁时下降了6.7分,而认知能力得分更易受影响,下降了10.6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指数分别下降了11.3分和8.0分。

“尽管2岁后使用屏幕的时间逐渐减少,但最终的认知发展水平仍明显下降,这表明后期的‘拯救’措施可能不足以逆转已经造成的损害。”

“没有证据表明市面上的各类教育软件能促进3岁以下儿童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婴儿。”范姜教授说,之前的一项研究表明,两岁以下的儿童无法注意到视频正在播放或倒放。“但是,快速、连续、同步的无效信息的反复刺激,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产生影响。”

结果显示,“早期成长组”在2岁前每天有长达3小时的“屏幕暴露”,之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多动和注意力缺陷的损害更明显。

另一方面,即使2岁以后开始增加电子屏幕的使用,也无法避免健康危害。

在“晚成组”中,在3-6岁期间,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长达3-4小时。最后整体智商水平下降8.2分,语言理解能力和感性推理能力严重受损。

“童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在现实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下,儿童积极的认知加工会迅速连接前额叶皮层和各个脑区的功能。”原因分析中提到,“但对于电视等电子产品,儿童大脑采取的策略是被动加工,长期下去会导致认知控制网络发展不足。”

“现在大家都在争取‘赢在起跑线上’。学区、幼儿园、课外辅导......已经忽略了错误的育儿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以后可能用任何努力都无法弥补。”除了认知能力,在范姜教授团队的另外两项研究中,不适当的“屏幕暴露”也对儿童的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造成了损害。

研究再次强烈提醒家长们2岁前,尤其是18个月前的儿童,应尽可能避免接触电子屏幕,2岁后儿童屏幕暴露时间也应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

不乐观,

幼儿园小朋友每天的屏幕时间高达近3个小时

早在20多年前,范姜教授就专注于研究儿童的生活方式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影响。

从睡眠到运动和娱乐,范姜教授的团队通过持续跟踪,将无处不在但不恰当的育儿方式与对儿童身心成长的损害联系起来。

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世卫组织指南不建议1岁以下的儿童触摸屏幕,但根据上海SCHEDULE“学龄前”队列的调查数据:

76%的孩子在2岁前开始接触屏幕;

24%的孩子在1岁前开始被动地和父母一起看电视;

以刚进幼儿园的3岁孩子为例,他们平均每天的屏幕时间达到了2小时50分钟;

78.6%的儿童屏幕时间超过每天1小时的推荐标准。

其实,孩子长时间的“屏幕暴露”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电子产品的普及,社会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让家长把电子产品当成了“哄宝宝的工具”,以获得片刻的安宁。“在门诊,家长通过一部手机让孩子不哭不闹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这方面,范姜教授强调了友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2至4岁的儿童每天应安静地坐着看屏幕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控制时间的情况下适当触摸电子屏幕,但最好是在亲人的陪伴和互动中进行。过程中的交流有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建立。”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受益主要来自于互动行为本身,而不是他们的亲属“输出”什么。在父母忙碌的情况下,“隔代陪伴”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范姜教授呼吁促进儿童的“社区活动”,包括独立活动和儿童在邻里之间的互动。

“许多父母担心他们的孩子在户外活动中相互碰撞,或因接触病原体而生病等。,但户外活动对孩子的智力、心理乃至身体健康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无形的伤害才是最可怕的。”在范姜教授的计划中,团队还将在后续检查研究队列中儿童的大脑功能,进一步阐明“屏幕暴露”影响儿童大脑发育的神经机制。

另据介绍,“屏幕曝光”只是超过22万名儿童的日程队列中的一部分。从出生到青春期,这种跨越时间维度的对中国儿童的长期跟踪研究仍在继续。

早在1998年,在导师的指导下,范姜教授访问并调查了全国9个省市的3万多名儿童。结果发现,中国儿童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过重”和“上学太早”。在一系列科学数据的帮助下,2007年,上海发布了“中小学推迟上学时间”的通知,给孩子多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范姜教授对最新的一系列研究抱有同样的期望。

“论文的发表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基于中国儿童的研究成果积累更多的证据,从而制定全面的中国儿童生活方式指南,将一系列研究成果转化为对家长、医生,甚至社会各类儿童机构的实际指导。”范姜教授说。

想获得更多热门功能?

一针HPV疫苗就够了?

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有什么区别?

FDA公布“1291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真相是什么?

关于您想看的“医疗”手的信息

医生站的“医疗专题”栏目都有

1。扫描代码下方的二维码

3。打开医生站App点击栏目

4。在优秀栏目中找到 "医疗专题",关注栏目

订阅专栏,每天看一个热门医药搜索!

下载医生站App,随时随地订阅~

来源:医学界

编辑: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医学界在审批时力求其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不对发布内容的及时性和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也不对内容过时、可能引用的资料不准确或不完整等原因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请有关方面在采纳或以此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245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