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
你的孩子是“社交恐惧”还是“社交牛”?
引导宝宝遇到熟人,想让孩子打个招呼,但是宝宝害羞,躲在我们后面。如果对方表现得过于热情,宝宝甚至会忍住不哭,让场面非常尴尬。有时候对方还没说什么,我们家长就先尴尬了,不得不开始教育孩子“不要胆怯”、“要有礼貌”、“要和熟人打招呼”。其实有时候真的不是孩子的问题。在婴儿正常的情绪发展中,认陌生人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一个专业术语叫“陌生人焦虑”。但是这种行为经常被误解。
这是婴儿认识自己生活的唯一方式
一般来说,生命最初几个月的婴儿可以说是最“友善”的,他们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盯着看,点点头,说说话,都会让宝宝觉得开心。
随着孩子的成长,大脑逐渐发育,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也随之发展。这是他们对人有选择的阶段。这时候我们的宝宝就能区分陌生和熟悉的面孔,对后者有安全感和依恋感,比如自己的妈妈。
到6-7个月的时候,孩子会开始认陌生人。他们对尖叫和哭泣的抗拒是由于他们对自然危险的本能恐惧。对他们来说,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亲人,都意味着未知的危险和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认学生的行为是一种遗传本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进化的结果。
当然,这种陌生感是宝宝定义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宝宝只是看到妈妈换发型,爸爸留胡子的时候会害怕。
一般来说,陌生人的焦虑在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逐渐明显,所以有心理学家也称之为“八月恐惧”。
大部分孩子的认知期在一岁半到两岁左右结束,会有孩子几乎认不出“自熟”。不过这个先天阶段几乎每个宝宝都经历过,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对于这种年龄特征,家长不必责怪孩子天生胆小或缺乏锻炼。
至于“认可别人的孩子更聪明”的观点,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
应该承认孩子是学生。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进入陌生人焦虑期时,如果家长采用了错误的方法,不仅不利于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还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发展和社会交往。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认可自己的孩子:
▌不要强迫孩子和陌生人相处,而要用其他方式打招呼
最糟糕的是父母以“训练孩子”的名义,故意让宝宝跟不熟悉的人打招呼。这样做只会加深宝宝的焦虑。
婴儿在婴儿期尚未形成完善的人际交往意识。他们不能理解人是群居的,要和人交往,打招呼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他们熟悉的世界只有父母、长辈和有限的几个朋友。而且,他们也不在乎。在他们看来,和人打招呼真的没有必要。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了。
如果孩子真的不想说话,你可以让孩子握手微笑代替,或者干脆先替他接手谈话,让孩子先让开。等到告别结束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不再觉得陌生了,这可以让他试着和对方说再见。
避免盲目的“听话教育”,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就说“你好”本身吧。见大人是大人的事。为什么每次都要强迫孩子加入?过度的礼仪不仅会增加孩子的烦恼和压力,还会无端消耗孩子的内在能量。
如果你习惯性地说孩子因为陌生人的焦虑而性格内向害羞,家长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化解一时的尴尬,但是孩子会默认他真的很胆小,不可爱。孩子在长期的心理暗示下,自我意识出现问题,可能发展成一见人就紧张,更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
另一类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情绪,听到负面标签后变得不耐烦。这种不愉快的经历叠加后,即使孩子对陌生人不再焦虑,也拒绝张嘴社交。
所以我们在描述孩子的时候,最起码要用中性词 ,不管是不是当着孩子的面(你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孩子听到你说他不好会更难受)。比如“我家宝宝比较谨慎,对保护自己很有好处”。
及时给予相应的暗示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依恋对象的支持
家庭成员是陪伴和照顾孩子最多的人,尤其是父母,他们之间会有一种很强的纽带,叫做“依恋关系”。让宝宝有被信任的感觉,时刻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有助于宝宝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
如果有孩子不熟悉的人,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打招呼,或者互相介绍孩子,比如“今天会有叔叔阿姨来看宝宝”、“会有妈妈最好的朋友来,但是宝宝不用怕”。
不要因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说,因为他不懂,不懂。这种暗示对减轻宝宝的恐惧很有用。即使不能完全理解语言,他们也会通过观察陌生人的表情和语气来判断陌生人和附着物体的关系,从而减少焦虑。
孩子和陌生人相处时,家长也可以牵着孩子的手,或者握着。总之,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觉得父母会一直在他身边。家人的陪伴永远是孩子最好的定心丸。
同龄社交,适当接触成年人
1岁左右的宝宝已经会开始观察周围的同龄人了。到了2岁左右,他们对陌生人就不会那么抵触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享受友谊,让孩子感受到作为人的社会性的需要。
邀请同龄的朋友来我们家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即使宝宝的社交水平还在互相玩耍,甚至是争玩具,这已经是宝宝社交的一大进步了。家长只需要及时制止,并在孩子面前示范正确的社交方式,或者引导宝宝参与拼图、搭积木等合作游戏。
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其他同龄孩子玩耍的地方,可以是游乐场,也可以只是社区花园,让宝宝找到自己的社交方式,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就算孩子慢热,一周几次,相信很快就能玩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怕别的孩子,因为他们天生就认为孩子是一个群体的,他们只怕大人。所以,仅仅和孩子交往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家长可以让孩子观察其他大人在做什么,让孩子明白别人不会伤害自己。慢慢多接触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切记不要在没有孩子允许的情况下,让别人接近或接触孩子。
完全不认陌生人。我需要注意吗?
有的家长会说,认学生很正常。那孩子一点都不认学生是不是很蠢?分不清自己人和外人?
哈哈,不是。
婴儿社会技能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但个体差异也很明显。就像成年人一样,也有“社交恐惧”和“社交牛”。这些孩子性格外向,无拘无束,不认学生。作为家长,要照顾宝宝的感受,积极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此外,一些小婴儿从小就经常与家庭以外的成年人接触,其他人对他们友好热情。他们可能没有认可学生的阶段,或者认可学生的阶段很短,被大家忽视,所以没有认可学生的表现。
只要宝宝长得好,发育正常,比如和家人互动好,开心的时候笑,不开心的时候哭,有需要的时候向家人求助,不管是不是陌生人都没问题。
你想看什么,医生站App都有
1。扫描代码下方的二维码
下载医生站App,随时随地订阅~
来源:儿科医生孔凌凯
编辑:文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结束-
医学界在批准时力求其发表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不对发表内容的及时性和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也不承担因内容过时、引用资料可能不准确或不完整等原因而导致的任何责任。请有关方面在采纳或以此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