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 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原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如珠,月如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露”和“月”这两个视觉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从描绘夕阳河到赞美月露,说明诗人从黄昏一直欣赏到月亮露出来。
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木江吟》,内容是:一抹晚霞洒在水中,半江沙沙,半江红。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九,明亮的珍珠朗朗的新月形状像一个弓。
寓意:一抹晚霞渐渐沉入河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亮如珍珠,月牙如弓。
全诗的妙处在于吸收了两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并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一个是夕阳西下,夕阳倒映江面的绚烂景象,一个是月牙升起,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人分开都有各自的美景,放在一起读,更美。诗人在诗中恰当地加入了隐喻,使景色更加生动。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长庆二年(822)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作。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莉与党争激烈。诗人尝到了做朝廷官员的滋味,向外求聘。离开宫廷后,作者感到轻松和无忧无虑,因为他写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