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周铁古银杏,已有1800岁了,传说为孙权母亲栽种

宜兴周铁古银杏,已有1800岁了,传说为孙权母亲栽种,第1张

周铁镇,位于无锡宜兴市的东北部,太湖的西岸。从镇中心至太湖边,现在的距离大约一公里多,在古时,太湖的水域面积要远比现今的范围大,因而古时的周铁镇,是一座不折不扣的临湖小镇。周铁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27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朝廷在此设置了“铁官”,再加上周姓为当地的大姓,所以得名周铁。

周铁镇上有一条纵贯古镇的河道,名叫“横塘河”,它一头与内陆的平原地带相连,一头便扎入浩渺的太湖。当年周铁镇临太湖的“大区港”,曾经是渔家与商船的重要停泊港湾,周铁镇便是陆路与水路上的一个重要支点。而那棵1800多岁的古银杏,便耸立于周铁镇入口处,横塘河之东岸。

这棵见证了周铁镇 历史 的古银杏,树高23.7米,树干最粗的地方,胸围有3.4米,整个银杏树撑开的树荫面积约有400平方米,约等于一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大树的下面,就是周铁人为之骄傲的“城隍庙”,传说此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敕建的。有一种说法,当年的周铁城隍庙规模颇大,那古银杏树就在城隍庙的院子里,而周铁著名的“竺西十二景”中,“城隍秋韵”排在了开头第一位。

民间传说,这棵1800多岁的古银杏,是当年三国时期,雄霸江南的吴国国王孙权的母亲亲手栽种下的。这种说法并非捕风捉影,因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15岁的孙权,被其兄长孙策封为“阳羡长”,宜兴古称荆邑,秦朝时置阳羡县,现在宜兴出产的茶叶还叫“阳羡茶”。因为孙权走马上任时,年仅15岁,孙权的母亲不放心自己的小儿子,便跟随孙权来到了宜兴。

孙权的母亲吴氏,吴郡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202年。27后,孙权才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其后孙权追尊自己的母亲吴氏为“皇太后”。吴氏一生育有两个儿子,分别为孙策和孙权。据说当年吴氏为纪念孙权当上了“阳羡长”,特意在周铁栽种下了这棵银杏树。一同种下的还有周铁镇师渎村古银杏,宜兴新庄街道浯泗渎古银杏。

能够支撑这一说法的,便是宜兴福胜禅寺里珍藏的《三国碑·祥瑞记》的石刻碑文,以及明代古镇志《洞山志·风物考》中的记载:此树由东吴大帝孙权之母手植。只是查遍了网上的资讯,很难找到原文。一些关于周铁古银杏的介绍资料,均没有石刻碑文的图片,也没见到《洞山志·风物考》的相关影像。更何况周铁镇城隍庙,与周铁师渎村、新庄街道浯泗渎村这三处地方,相距最远有近二十公里的路程。三国时期,人们陆路出行靠骑马,水路靠舟船,要在这三个当年还不算热闹的地方,各种下一棵银杏,也难为了吴氏了。

但周铁这棵古银杏,当然包括其它两棵,经专家的检测,其树龄确实有1800岁,而按照树龄推断,这三棵树应该栽种于三国时期的前后。所以民间把所有美好放在吴氏的身上,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这三棵银杏树现在生存良好,而且一棵树就能承担起一个镇、一个村的风景,能引起人们对初冬的眷恋,功不可没。

周铁这棵古银杏,长得奇特,树干部分下面细、上面粗,有点类似立式花瓶,有着胖胖的肚子。粗的部分,其实是银杏树干上长出来的“树瘤”,据说只有在五百年树龄以上的大树,才会在树干上长出树瘤来。树瘤上部犹如一个平顶蘑菇,当地人称之“空中平台”,上面还有嫩绿的苔藓。据说夏天的时候,绿叶满树,傍晚时分,从平台上方会冒出“白烟”,村民见到白烟升起后,便知道要回家烧晚饭了。

周铁镇这株古银杏,生命力极其顽强,它是一棵雌性银杏树,每年秋天能结出很多的银杏果来。银杏果是宜兴地区的一种经济作物,很多农家会专门种植银杏长果子。以前常有村里的孩童,在银杏结果时,用竹竿去敲打果实,现在大家都讲究古树保护了,这一现象就再也没有了。前几年,镇里在对横塘河清淤时,竟然发现这棵银杏树的根须,从河道的淤泥中,伸展到了河的对岸,让人称奇。

周铁古银杏和城隍庙,是免费对游客开放的。看完古银杏,还可以去转转周铁老街。横塘河的西岸,便是周铁老街,整个老街呈十字形,分成东南西北四条街,青砖加黄石板铺成的小巷,明清风味的老式民宅,犹如上世界五六十年代“老电影”中的场景,古朴又不失真诚。老街上还有部分原住居民,以及不少老店,只是现在的老街略显冷清。

江苏无锡,宜兴,周铁古镇。

位于太湖西岸,因周朝设铁官于此而得名,一座具有2700多年建镇史的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

古镇里,最为知名的是距今1700年多前的千年银杏,是三国时期,孙权母亲为纪念孙权15岁到宜兴任阳羡长,代行奉义校尉,于公元195年栽下此树。现此树髙23.7米,根部直径1.44米,树冠遮阴面和达400多平方米,被喻为“引人入胜的活化石”,“生物界的奇迹”,它历尽沧桑,见证了周鉄镇的古往今来。

古银杏树后,便是周铁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初年,由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下令敕建,乾隆和道光年间亦有重修。前殿供奉城隍神四品显佑伯杨国兴大元帅,后殿供奉幽冥教主、二楼慈航真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历史 ,风雨沧桑,满是时代更迭的记忆。

散步在周铁古镇老街,处处可见典型的江南古镇秀美风光,桥多,河多,小桥流水之畔古朴人家,别有一番韵味。

穿越古镇的中心河,叫横塘河,是船只通行的主要航道,站在古老的周铁桥向横塘河的两侧望去,参差错落的白墙灰瓦,河畔青绿古树,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

据介绍,周铁古街是宜兴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街区,由于以前陆路不发达,大家都走水路,所以这条靠着河的东街是最繁华的。而周铁的古街保护得极好,处处能看到学堂、澡堂、百年老店。虽然宁静,游人不多,但格外典雅清净。

古街的中间由石板铺成,两边镶嵌长满青苔的青砖,倘佯其中,恍若穿越回明清时代,“十”字形的古街道在那时形成,沿街楼房,商铺林立,隐约可见当年老街繁华闹市的身影。

古街两侧巷子很窄,但从每家开着的门看进去,却又“庭院深深”,给人一种想探寻岁月尽头的神秘之感。

此外,周铁的竺西书院也值得一看。竺西是周铁曾经的一个旧称,作为旧时私塾学堂,书院里浓浓的书香味,可以探寻这个古镇浓浓的崇德尚贤、尊师重教气息。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755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6-08
下一篇 2024-06-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