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在哪里

白鹿原在哪里,第1张

白鹿原在西安黄土台原位置。

白鹿原历史上曾先后建过芷阳、灞陵、南陵、灞城、白鹿、宁民等7个县治。历史上,白鹿原居高临下便于回旋,对保卫西安城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白鹿原是在陕西省西安市黄土元,是地跨长安区、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和_河之间。因这里的的士比较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所以许多人都喜欢来这里游玩。

白鹿原上有很多黄土,还有阶梯似的高原,被许多人说是西安市的一种特色,与篑山相连接,看着十分壮观。山路虽然不是很好走,但这里的风景却有着许多地方都缺少的美;常年在这里生活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地貌以及地里环境,包括农业的一些条件,都是许多前来参观的人想要了解的。

白鹿原是陕西省西安市境内的黄土台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

白鹿原的传说

因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曾见原上有白鹿游弋而得名。汉文帝灞陵位于塬上,故亦称灞陵原。又因居灞水(灞河)之上,故古代又称灞上。地质形成白鹿原是在中更新世时期河流冲击阶地的基础上,被风积黄土覆盖,又经过近代地质垂直断裂运动与河流切割后形成的阶梯状或台状黄土高原,广义上仍属渭河平原。它是西安市东郊的一种特色地貌,为了与河流冲击阶地相区别,习称黄土台原。白鹿原东起点与篑山相接,南依秦岭终南山,西到浐河,北临灞河。

原面的形成

白鹿原的崛起与荆峪沟的出现,与浐灞两河息息相关。白鹿原在即将形成时,由于白鹿原上千万年降水径流在低洼处,汇流侵浊地面,并沿原坡侵浊流下,有的原坡地还出现大小不等的细沟壑,有些细沟壑在不断流水的侵浊下会逐渐向原面内部伸长加深,荆峪沟就是在坡面流水的侵浊下形成的大冲沟壑。早期的荆峪沟又短又小,由于流水不断汇集,向幼小沟谷的下方和两侧侵蚀,同时沟头又向原内伸展侵蚀(称溯源侵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沟谷不断加深,变宽,伸长,终于形成了长达30公里,上游下切深度为80100米,下游(沟口)逐渐增加深达210米的深大冲沟。

白鹿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

白鹿原的崛起与荆峪沟的出现,与浐灞两河息息相关。白鹿塬在即将形成时,由于白鹿塬上千万年降水径流在低洼处,汇流侵浊地面,并沿原坡侵浊流下,有的原坡地还出现大小不等的细沟壑,有些细沟壑在不断流水的侵浊下会逐渐向原面内部伸长加深,荆峪沟就是在坡面流水的侵浊下形成的大冲沟壑。

白鹿原地形地貌简介。

白鹿原长25公里,宽6~9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是西安境内最大的黄土台塬。塬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680~780米,东北侧高出灞河240~320米,西南侧高出浐河150~200米,塬面高亢,与灞、浐河谷高差悬殊。塬内荆峪沟顺塬面倾斜方向发育切割,将塬面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左侧南塬又称炮里原,塬面平缓;右侧北塬又称狄寨原,起伏较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135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