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属于哪个地区

无锡属于哪个地区,第1张

无锡隶属江苏在中国属于华东地区。

1、华东地区地理位置:

华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台湾省,总面积83.43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8.7%。

2、无锡市地理位置:

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02′,东经119°33′—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的东南部。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千米;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千米;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靖江市隔江相望。

扩展资料

中国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锡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东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理区划

无锡,江苏省地级市,中国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国务院批准的重要风景旅游城市。

无锡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是长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依长江,南临太湖,被誉为“太湖明珠”。京杭大运河穿过无锡。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

扩展信息:

无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沛,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控制,夏季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冬季风控制,多吹偏北风;春秋是冬夏季风交替的时期,春天天气多变,秋天空气清爽。

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七月,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连阴雨、寒潮、冰雹、大风等。南北农业都适合,作物种类繁多。

无锡所属的省:江苏省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从无锡穿过;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无锡市辖5个区及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 。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第一 ,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 ,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扩展资料:

江苏的民俗文化

1、古代文化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南京猿人化石表明,距离2017年的5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2017年约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

距2017年的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

其中南京湖熟文化、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在草鞋山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水稻田,该稻田距2017年约有6000年的历史,是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2、现代文化

吴韵汉风是形象表达江苏文化的一种说法,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截至2016年12月,江苏共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32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处,拥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数量均列全国首位。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2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2名。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1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5个、非遗研究基地1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362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