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回四川走到哪里出疆

昌吉州阜康市回四川走到哪里出疆,第1张

新疆甘肃交界处。昌吉州阜康市回四川可以走京新高速、连霍高速、兰博高速,在新疆甘肃交界处就是京新高速的终点就可以出疆了,之后就到达了甘肃省,两地相距2749公里。阜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市,由昌吉回族自治州代管,位于新疆中北部,地处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距阜康市区37千米,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97千米。天山天池景区规划总面积为548平方千米,分8大景区,15个景群,38个景点,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它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为主要特征;以远古瑶池西王母神话以及宗教和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文化内涵。适宜于开展游览观光、科普考察、探险揽胜、休闲健身和民族风情游赏。[18]

博格达峰

山脉为东西走向,海拔5445米。在2800米以上为高山区,地势高峻,基石裸露,石堆遍布,终年积雪,严寒险要,发育有众多冰川,冰川面积达55.05平方千米。冰储量18.4亿立方米,折合水量16.4亿立方米,是天然的高山固体水库,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山峰之一。[19]

铁瓦寺遗址

铁瓦寺遗址位于阜康市天山天池风景区内,在天池的西面,距海北湖面直线距离约700米。铁瓦寺座落在一块4000多平方米的台地上,座西朝东,背靠山,面向天池。三面青松翠柏环绕,望东南面可见博格达峰。

相传铁瓦寺始建于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时曾慕瑶池名而登览,为纪念荣登仙境,于此建寺以志。阜康市的地方史志中记载:铁瓦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76),因为是用青砖砌墙,铁瓦铺顶,故名“铁瓦寺”。[20]

西王母祖庙

西王母祖庙位于天池东北岸、阜康市东部滋泥泉子乡娘娘庙村。因为它供奉的是王母娘娘,故又被称作“娘娘庙”。娘娘庙建于1905年7月,原有大殿5间,东厢房5间,西厢房7间及庙院。现仅存大殿2间。后抢救性维修。1993年,由阜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现在的史料记载,西王母祖庙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据说此庙当年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极盛。1932年,西王母祖庙曾毁于战火。九十年代初,台湾道教“慈惠堂”在原西王母祖庙遗址上修建了一座简单的庙宇,供善男信女们朝拜王母娘娘。2000年,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重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西王母祖庙,恢复了天池湖畔这一著名的古迹。[21]

俱六守捉城

唐代俱六守捉城是唐玄宗开元中期在东起哈密西到伊犁及哈萨克斯坦境内建立的10个守捉城之一,为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座军镇,主要职责是保障新北道的畅通、胡商巨贾的安全及控制山前绿洲带的交通。

唐代俱六守捉城位于今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村,距阜康城5千米。古城呈长方型南北长420米,东西宽320米,古城布局与乌鲁木齐南郊的乌拉泊古城相似。古城四角土墩较大,为角楼遗迹,南城门筑有瓮城。

古城偏南,民国时期有一古碑,碑高1.6米宽约0.8米,刻有碑文。曾有外宾考辨石碑铭文,以后石碑去向不明。

五运清真寺

五运清真寺位于阜康市九运街镇五运村,西距市中心约15千米。清代光绪年间居住在五运村的回民自筹白银200两修建五运清真寺,从烧造脊兽、花卉,到雕刻梁枋、木墩,历时3年,建成了造型独特的五运清真寺。

大寺坐西向东,面阔3间,进深3间,平面布局呈凸型,寺基用条石筑砌,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大寺属木结构抬梁式建筑。大寺顶部采用卷棚歇山顶、勾连搭建筑法。顶脊用盘龙装饰脊端,其间花卉点缀,后摇殿顶数米高望月楼,采用六角攒尖结构,大寺檐下施用变形斗拱,大殿用六隔扇门(已毁)。大寺山墙端面青砖上精雕小鹿、白鹤、砖雕细腻精湛、一丝不苟,大寺梁、枋饰板上面精工雕刻花卉,十分精美,大寺北侧5间沐浴间已毁,南侧3间讲经室尚存,残存的门窗上仍可见到精湛的花卉浮雕图案。

五运清真寺是新疆境内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整体建筑布局协调,外观雄伟壮观。独特之处在于大寺外部装修中多处出现动物图案。五运清真寺建筑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结合,是阜康地区回、汉民族自古以来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繁荣的见证。五运清真寺历经百年沧桑,已严重破损。2001年,新疆天山天池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对其进行修缮,以使这著名的古建筑重现昔日辉煌。

峰火台

土墩子峰火台

位于天山天池风景区东北、阜康市东部的农六师土墩子农场北1.5千米土墩子农二队辖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88°15.25′,北纬44°10.33′,海拔高度613.7米。

烽火台坐落于土墩子农场东北1300米,阜滋公路北300米处,东临一条南北走向的乡村土路。烽火台四周都是农田,但以烽火台为中心有一片1824平方米的未利用土地。

烽火台呈梯形,夯筑,夯层6.8厘米,残高6米。周围散布有红、灰陶片。烽火台西侧有建筑遗迹,地方文物部门曾在此捡拾到红陶片等。

据阜康文物资料显示,此烽火台为唐代文化遗址。2007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阿克木那拉烽火台(西泉烽火台)

位于天山天池风景区北部沙漠景区、阜康市东北部西泉农场西北8千米处。烽火台自然剥蚀严重,呈锥形土堆,残高3.5米。夯筑,夯层8~l0厘米,为细黄沙土质。

据阜康市文物资料显示,该烽火台为唐代文化遗址。1992年,准东公司筑路队修筑阜彩路时掘毁,后恢复。在遗址上,曾捡拾到红、灰色陶片等遗物。

2007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滋泥泉子烽火台

位于天山天池风景区东北、阜康市东北部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北沙窝边缘草场。地理坐标为:东经88°35.18′,北纬44°23.30′,海拔高度520米。

烽火台距滋泥泉子乡东北25千米处,唐朝路南侧2.5千米。遗址呈不规则土墩,夯筑,夯层8~l0厘米,残高9米,底径约21米。周围地表散布一些灰、红夹砂陶器残片,其陶质、陶色与北庄子古城相似。据阜康市文物资料显示,该烽火台为唐代文化遗址。

2007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泉七队烽火台

位于天山天池风景区北部沙漠景区、阜康市东北部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北沙窝唐朝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88°14.90′,北纬44°23.16′,海拔高度490米。烽火台坐落于阜康市东北约30千米的沙漠前沿,北距唐朝路150米。烽火台周围地势平坦,生长着红柳等耐旱植物。交通较为便利。

烽火台已坍塌,夯筑,残高1米左右,坐落在农田中。地表层采集到泥质灰陶片、夹砂红陶片等,与北庄子古城的陶片相似,据阜康市文物资料显示,为唐代文化遗址。

古墓葬

三工河谷石棺墓

位于天山天池花儿沟景区三工河东岸前山带,东沟沟口。西北与三工乡人民政府驻地隔天池公路相望,属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石人沟口村境内。

20世纪90年代末,驻地牧民在自家菜地发现了石棺,石棺高95厘米,宽95厘米,长2米。葬式为脚东头西,头左侧置带盖灰陶罐2个,棺内置东西向石隔板,构成两个长方形墓室。墓葬出土过贵族夫人的整套金箔饰品,约重30克,当时引起新疆考古学界的强烈关注,并因此在这一带试掘墓葬6座,进行学术研究。

根据墓葬形制,属古代匈奴民族的文化遗存。2002年,阜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工河谷石堆墓

位于天山天池花儿沟景区三工河谷前山带,缘河谷两岸延伸十多千米。分布松散且东侧基本缘山根,西侧在河岸高敞的台地上。墓葬有几十座,在其中曾出土过头骨上扎着一枚青铜箭头长眠于地下的武士头骨、红陶器、灰陶器等,出土品多藏于阜康市博物馆。2002年,阜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家沟石圈墓

位于天山天池花儿沟景区,城关乡牧业队泉泉沟东侧的山地上。石圈墓大小不等,直径2~3米,有数十座。墓表用大小不等的砾石围成圆圈型、日字型、口字型,墓葬出土的物品有铜铃、夹砂红陶片、尸骨。

1989年,牧民定居修建住宅时,石圈墓遭到严重毁坏,仅遗存口字型墓1座。该石圈墓属早期匈奴族游牧文化遗存。

四工河石堆墓

位于天山天池风景区四工河谷栗子沟沟口前山开阔的缓坡上,有十多座,地表呈现出石堆、石圈形状,岁月久远,石堆、石圈几近掩埋在草丛、土石中。

水磨沟石堆墓

位于天山天池水磨沟景区河谷森林线前的河谷西侧山坡上。有三十多座,为石堆、石圈墓。

水磨沟火烧墓

位于天山天池水磨沟景区大马圈沟沟口,水磨河岸南侧。2003年牲畜踏陷后被发现。墓坑有明显的火烧痕迹,为阜康市境内不多见。

药王洞

位于天山天池水磨沟景区前山入口东北坡上,冲积扇前缘丘陵上,水磨河的右岸,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7°58′32″,北纬44°05′30″,海拔高度为764.5米,距阜康市中心5.6千米,地表多为棕钙土以及沙土。

药王洞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据《阜康文史》第八章五十页记载,发现重修为清光绪二十二年,洞内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农历的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洞”一年一度最大的一次盛会,每年的这天,由医药界会首组织各界人士举办庙会,善男信女携带祭品纷纷前来庆贺,香客来往不断,洞内香烟缭绕,道士诵经,观者如潮,是当时最大最热闹的庙会,十年动乱期间神像、庙宇被毁,“药王洞”被泥土填没。

药王洞是道教人文历史遗址,据民间传说,在清光绪年间,阜康县发生瘟疫,夺去不少人的性命。有一采阿魏姑的老人,发现一幽深的山洞,隐约窥见一神像,世人谓药王孙思邈。此消息传遍全县,县令号召修复药王洞,瘟疫随即清除,民谓药王显灵。

原遗址只是依山而建的洞窟,内有模糊不清的壁画遗迹,洞高3米,进深11.8米,宽2米左右,进入洞窟后,左右有两个偏洞,进深6米左右,高3米,宽2米左右。该洞窟始建于l897年。清末、民国年间,香火很旺,求医问药的民众络绎不绝,后毁于l974年。20世纪90年代,民间组织募资重建,在原洞窟前依洞兴建庙宇,且规模扩大许多,现已成为水磨沟景区重要的人文景点。

岩画

位于天山天池风景区东南18千米的吉岩坚沟上游雪线附近。地理座标:东径88°31′32″,北纬43°47′31″海拔高度为3500米。岩画分布在两块黑色凝灰岩上,画面均向南,画中动物绝大部分头向东北。

吉岩坚岩画在《新疆图志》和徐旭生《西游日记》中都有记载。1993年,阜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池景区重要的人文景点。

花儿沟岩画

位于天山天池花儿沟景区花儿沟西侧的山坡上,沟长4.5千米,宽约170米,坡面倾斜角在40°左右,地理方位:东经88°02.544′,北纬43°57.702′,海拔高度1156米。

岩画主要分布在黑褐色的晒岩上,为阴刻,刻画较浅,有数百幅。主题以动物图案为主,有北山羊、骆驼、狗、鹿等。图案大的长30.4厘米,高20厘米,小的仅有3-4厘米。刻画的动物奔跑有力,夸张变形,栩栩如生。其次还有张弓狩猎图、交媾图等。

2002年,阜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宽沟岩画

该岩画位于天山天池水磨沟景区,水磨沟乡泉泉沟以南、车路沟以东的山坡上,山坡倾角35°。具体方位:东经88°01.262′,北纬43°58.600′,海拔高度1109米。该岩画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以动物为主,有北山羊、骆驼、虎、狼等。另外,还有人物狩猎图、征战图、交媾图等,凿刻形象夸张、生动,为阴刻,有近百幅之多。

2002年,阜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沟岩画

位于天山天池水磨沟景区,原城关乡牧业队学校东北800米处的泉沟山坡上,地理座标:东径88°31′32″,北纬43°47′31″海拔高度为1300米。

岩画分布在山坡上较大的黑色砾岩和一些不大而独处的砾石上,砾石多呈扁圆形。岩画敲凿面积最大0.9平方米,最小0.3平方米,画面以单独的羊、狗为主。1999年,昌吉州文物补点调查中记录在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07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7
下一篇 2023-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