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五丈原在哪?

三国时期五丈原在哪?,第1张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

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扩展资料:

234年2月,蜀军开始自汉中沿斜谷向关中地区进兵。由于秦岭谷道崎岖难行,直到4月蜀军才到达关中眉县(今陕西岐山、眉县交界处)一带的渭河南岸。

魏军诸将见蜀军扎营渭南,建议将军队驻屯渭河北岸,隔河牵制蜀军,司马懿却说:“百姓和军资都在渭水(今渭河)之南,这里是必争之地”。

于是督率魏军渡过渭水,驻军斜水(今石头河)东岸,且背靠渭水而修筑营垒,扎营布阵,与诸葛亮隔斜水相持,以防止蜀军东进。

司马懿对部将说:“诸葛亮如果是个有勇气的人,率领蜀军沿山(秦岭)向东进攻,或许对我们有威胁如果据兵五丈原,大家就没事了”。

他认为此时诸葛亮上策是兵出武功(今陕西省武功西),沿山东进下策是西上五丈原。诸葛亮果然率军西上五丈原,派魏延率军队驻扎于五丈原下的渭河岸边,杨仪领军驻守斜谷口,大军从斜谷到五丈原一字长蛇排开,与魏军对阵。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果真如司马懿所说对魏国没有威胁,是他行军布阵的失误吗?这还得仔细分析。

表面看,当时蜀军“十万大众”远道而来,乘魏军还未部署完成时,沿山向东,直进长安,或许能给魏国以有力的打击。司马懿就认为蜀军向东进攻武功对魏军威胁较大,西上五丈原则对魏军没有什么威胁。

五丈原战场是渭河与秦岭山脉之间狭长的台塬、河谷交错地区,蜀军可以沿这个狭长地区向东进兵,如果与魏军相持渭南打持久战、阵地战,显然不利于离国作战的蜀军。

如此看,司马懿的分析很有见地。但是由于司马懿的大军是沿河筑垒,如果蜀军沿这个走廊向东运动,就要冒从魏军大营旁行军的危险,大军在狭长地带紧挨敌军主力行军实为兵家大忌。

再细想起来,司马懿的判断似曾见过,第一次北伐时,蜀国大将魏延曾建议蜀军从汉中奇袭长安,一生用兵谨慎的诸葛亮没有采纳这个计谋,而是稳扎稳打进攻陇右。

司马懿的判断与魏延以前的建议如出一辄。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过境迁,魏、蜀双方战场的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魏国朝政稳定,国力更加强盛,驻守关中的也不是昏馈无能的夏侯茂,而是足智多谋的老将司马懿。司马懿调驻关中后,操练兵马,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兵强人众。

若诸葛亮率军东出,背水列阵的司马懿率魏军可能会攻击蜀军拉长的供给线,断其后路,其后果不容乐观。诸葛亮不敢拿十万大军冒险,只能西上五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棋盘山北麓,南连秦岭浅山,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陡坡,沿山宽0.5公里,北部宽1公里,南北长2.5公里,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

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五丈原是兵家必争之地

五丈原北濒渭河,东临武功水,背靠秦岭山脉,为三面凌空、两面环水的天然高地。据《地理通鉴释》(宋代)记载,五丈原高约二十米,南北长约三千五百米,东西宽约一千米,地势险要且居高临下,视野极好,顶部又较为平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五丈原东距西安约一百三十公里,西距宝鸡五十多公里,北距陇道仅数公里,扼守交通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北瞰渭河,西有麦李河,东有石头河,南靠棋盘山。高耸于渭河冲积平原之上约数十米。是一背山面水,东、西、北三面路绝的险要所在。因此战时常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五丈原海拔640米,高出眉县城约100多米,长近5公里多,原宽平均1.5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顶面平坦,土地肥沃,为渭河南侧西段黄土台原的一部分。

历史文化

公元234年,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由斜谷出师伐魏屯兵于五丈原,与渭河北岸的魏将司马懿对垒,相持百余日,终因操劳过度,于同年8月病逝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忠烈一生,感动后人,为祭祀诸葛亮,后人于唐初建起忠烈武侯祠,后称诸葛亮庙。

庙内壁石林立,牌匾盈门,雕像、壁画栩栩如生,全部出自于历代名家之手。后院古柏古槐、竹林花坛环绕古建群。景区1992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丈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792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7
下一篇 2023-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