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稀有姓分别是什么?操姓、粪姓、屎姓纷纷上榜

29个稀有姓分别是什么?操姓、粪姓、屎姓纷纷上榜,第1张

说到稀有姓这事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知道的,有的中国的人姓氏看起来的真的超级有意思的,不怕给你说,我就姓“操”,真没有骗你们,骗你们是儿子,这样的姓够稀有吧,但是这些也都不是大的问题,因为还有更加稀有的,下面给大家收集了29个非常非常稀有的姓了,那么到底是那29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闲话少叙直接看29个稀有姓有哪些吧,分别如下:

1、天姓

天姓为中国百家姓之一,相传是黄帝之相天老的后裔。天姓虽古老,分布也较广泛,但是稀少,属于稀有姓氏之一。目前天姓人主要分布在河南卫辉、汤阴、巩县、浙江上虞、余姚、广东顺德、四川中江、安徽淮南、台湾高雄、河北乐亭、香河、江西宁都等地,其他地方也偶见此姓。

2、操姓

操姓,汉族姓氏,在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武汉新洲,黄冈团风,孝感应城和安陆)、江西、河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地区等地区均有操姓后人。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的操氏历史人物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操师乞。

操氏来源以前流传两种说法:来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后代,属于以职业技能名称为氏经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的研究成果表明操姓是曹操后裔或曹操嫡孙,改曹姓操的说法不对。

3、青姓

青姓是一个姓氏,有以祖为姓和改姓而来两种说法。青姓,少见姓氏,主要分布于四川、内蒙、湖南、广西、重庆等地。

4、淦(gàn)姓

淦姓本是匈奴单于儿子金日磾的后代,金是汉武帝托孤臣之一。丛姓与淦姓其实是一家人。在南宋的时候节度使金斌濑,因为和金国容易混淆造成不便,于是高宗皇帝赐他姓淦,他的后人就开始改姓淦。淦姓主要在永修繁衍与分布。九合、马口、三角乡是大姓,据说这是淦国荣、国英两兄弟分别繁衍而来。四川泸州也有个淦姓集中点。但是无疑多数淦姓人居住永修。出名的淦克群、克鹤等人均来自廖坊。本地永修各界的名人就多了去了。1646年10月,永修人淦君鼎一门殉难报效明朝,被人们赞誉为“官无九品重千秋”。

5、神姓

神姓源自姜姓,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没有出现。古典文集《丹徒县志》中有载:“神农氏裔榆罔失帝位,子孙遂以神为氏。”根据《帝王世纪》记载,榆罔是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神农氏政权的最后一任君主,后被轩辕部落的黄帝打败。

6、问(wēn)姓

问姓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姓氏。读音作wēn,不可读作wèn。今安徽省淮南地区,陕西省渭南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河北省围场地区,甘肃省徽县,浙江省余姚市,湖北荆州,山西省汾阳市、交城市等地区,均有问氏族人分布。

7、打(dǐng)姓

打[打、捝,读音作dǐng(ㄉㄧㄥˇ),不可读作dǎ(ㄉㄚˇ)]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缯子国君主缯子,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打,就是捶打、猛击,姓氏读音作dǐng(ㄉㄧㄥˇ),不可读作dǎ(ㄉㄚˇ)。缯子,大禹的后裔、夏王朝贤君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缯,子爵。古缯子国在今河南方城一带地区,“缯”、“鄫”、“曾”古时通用,也称鄫子国。在史籍《谷梁传·宣十八年》中记载:“秋,七月,邾人戕缯子于缯。戕犹残也,捝杀也。打,谓捶打。”

8、杀姓

杀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少民族、少源流姓氏,主要源自鲜卑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9、黑姓

部分源于汉族,部分源于突厥族,出自汉唐之际突厥族突骑施部黑氏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源于回族,出自回族黑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回族,出自明朝亲军指挥黑资哩,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瓦剌部黑氏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黑氏在今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

10、粪姓

粪姓,中国稀有姓氏,(汉字结构为“米田共”,网页无法显示完整汉字,只显示为“米共”),姓氏来源无法考证。

11、屎姓

屎是中国汉字,屎姓,源出不详,湖南祁东有此姓(《中华姓氏大词典》)。1985年湖南省祁东县姓氏人口数,屎姓16人湖南汉寿县姓氏人口数,屎姓2人。

12、死姓

死姓即姓氏的一种,据学者讲,“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人数呈减少趋势。

13、难姓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吐难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14、老姓

老姓,中国较罕见的姓氏。春秋宋国有老佐春秋陈国有老聃(老子)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详,为嘉靖时期举人。

今辽宁清原,广东佛山、新会、高要、乳源、怀集、郁南、罗定,广西桂林平乐县,香港、澳门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僳僳族等有此姓。

老姓与田、布、鸡并列广东省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

15、是姓

是姓,是已有1800年历史的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将其列为“罕见姓”。据统计,目前全国是姓人口约有8000余人,许多县、市没有此姓,而在常州及其邻近的无锡、江阴、宜兴等地,是姓人口约有4000多人,可见常州的是姓为全国是姓人口的50%。

16、我姓

我姓在网上连相关的记载都没有,但是在中国是有这个姓氏的,只不过真的太稀有太稀有了。

17、母姓

母是一个较为稀有的姓氏,母姓大多为汉族。

读作mǔ(ㄨˊ)。“母氏源于田姓。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在文献《姓氏词典》中介绍:“母”姓的历史悠久,“母姓是从复姓“胡母”而来,源于田姓,所谓“系出田氏”。

18、醋姓

醋姓渊源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馈食礼祭司醋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二是源于地名,出自隋、唐时期新郑醋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世称,出自古代文人俗称醋大,属于以社会世称为氏。新郑古称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秦时改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19、雒姓

雒[雒、洛,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雒字读音:山东宁津县、河北承德及唐山市,读音为lào(缘由,可能是口语化的原因。落字在这一地区的口语读音就是lào,如花落了、落枕、落炕等。因此,同一读音的雒字自然也就读为lào)

20、迮姓

迮,普通话读 z é,方言念 zá。外地人都说没听见过“迮”姓,《百家姓》上也没有。一般字典上也没有注释为姓氏用字。吴江的芦墟、莘塔一带才有迮姓家族。

21、昝姓

昝姓是中文姓氏之一,读音为zǎn,在《百家姓》中排第165位,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商朝的宰相昝单,他的子孙在咎字上添了一划,做为他们的姓氏。

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此后因中原战乱,逐步向山东、河北及江南迁徙,现在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等地都有该姓。

22、禤姓

禤是中国古老而稀少的姓氏,这个稀少的姓氏的读音是(xuān)。源于姬姓,出自人文始祖黄帝的后代北宫儇(禤),属于以先祖官职(第二代宰官:祭官)为符号以先祖姓氏读音为发音。

23、爨姓

爨姓是中国姓氏之一。爨,读音作cuàn(ㄘㄨㄢ),古音读作chuàn(ㄔㄨㄢˋ)。爨姓名人有爨琛、爨龙颜、爨归王等。

24、荡姓

荡姓一说是源于共工氏,出自炎帝的后代共工氏汤明之后裔汤析羲,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另一说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桓公之三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25、毒姓

毒姓是中国姓氏之一,一说是武则天赐姓,因窦氏是其皇后的竞争对手。武则天夺位后,嫉恨之,赐姓为毒,另一皇妃赐姓为黑。一说是唐玄宗赐予的贬义姓氏。

26、暴姓

暴(Bào)姓源流比较少,部分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从历史文献上考证,我国有人以暴为姓,大约是在3500年前的周朝时期。据《风俗通》记载,当时有周朝天子的名下有许多各势如据一方的诸侯,其中有一位叫暴辛公的,根据考证,便是姓暴的中国人的始祖。这在《尚友录》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望族居魏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一带)。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省郑州北),建立了暴国,因为他的爵位是公爵,所以称暴辛公。春秋时暴国并入郑国,其国民以原国名为姓,称暴姓。源出二暴姓始祖:暴辛公。

27、双姓

以双为姓氏,在中国并不多见,人数较少。双姓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另有两个字的复姓也叫双姓,如欧阳、太史、端木等,还有一种双姓的出现,主要原因是一胎化政策,将父母双方的姓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新姓。

28、相姓

相[相,读音作xiāng(ㄒㄧㄤ),亦可读作xiàng(ㄒㄧㄤˋ)]。相姓,在全国人口约有16.2万,在各姓中排第320位,占全国人口的0.012%。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另外一支相姓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居住在相地,后来又迁都他处,而仍然留居在相地的人,便以相作为姓氏。相荣是晋代的著名辞赋作家。相士芳是明朝文士,举为进士后当官,善诗文。

29、叱干姓

叱干氏,鲜卑古姓,今陕西彬县有叱干姓。《魏书·官氏志》记载:“叱干氏,后改为薛氏。”叱干氏源出鲜卑叱干部,亦译作薛干部。

       下一站去莘塔东联村。这个村,我去过一次,汾湖诗社的某个年会曾经在那里召开,可惜路线不熟。正在我电话联系,准备打开导航的时候,即将离开的金度先生对我说,他认识东联,去过许庄,愿意陪我去采写。

       金度先生真是个好人啊!

       东联村属莘塔,与青浦接壤,是张翰的故乡,莼鲈之思就出自这位大文学家。另外出名的要数荡东,一个繁荣一时的红灯区。

       村支书不在,他指定的小袁也出门拍照了,办事大厅里只有一个小年轻值班,走不开。金度先生说,我们自己去。许庄就在村委会东侧,因为工作上的关系,金度先生来过两次,熟门熟路。有他作向导,还真是对的。

        进村有个停车场,“幸福东联,秀美许庄”像两扇大门,把守着许庄,打开来,走进去,就是真正的许庄。

       且慢,大门外有个荷花池,实在诱人,我们要去看看。木栈道,九曲桥,凉亭,硕大的荷叶,凉风习习,真是舒爽至极。民舍粉墙黛瓦,路上鸡鸭漫步……

       走进大门,眼前是个健身场,坦陈着各种健身器具,几位奶奶带着孙儿在场地上游玩,大屏幕上播放着什么节目,小孩子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

       踏上许庄桥,桥下就是许庄河。我说许庄的村民大都是姓许吧?在桥边散步的几位老人大摇其头,说村里没有一个姓许的。

       像大部分的村庄一样,许庄的村民临河而居。与众不同的是一些镶嵌在室内的河埠头,洗衣淘米都在室内,晒不到太阳,淋不到雨点。我们特意去看了看,不仅在河边看到了虾笼,也看到儿时见过的“行灶”,还和80多岁的老奶奶聊了一会。

       村子的北面是片田野,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剩下金黄色的麦秆。附近有块菜地,老爷爷老奶奶躬身侍弄着菜蔬。小河边,一群白鹅悠闲散步,与它们为伍的还有几只草鸡,它们各自觅食,和睦共处。

       我喜欢这样的田园风光,喜欢这里的原生态。

       出来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告诉我们“大门”边这幢老屋的底细:它是村里最老的建筑,主人是个有名的郎中,因为治愈了某个国民党官员女儿的毛病,受到重用后,跟着去了台湾。据说,这家人的后代全部生活在国外。关于许庄,老先生推测,村里姓许的大户人家可能受到某个朝廷的降罪,满门抄斩或者隐姓埋名,所以许姓不存在了。

        想想也有道理,但终究是猜测,不可靠。

        感谢金度先生的一路相陪,送他回村后,我从杨文头的小道抄近路回到北厍。一天走了五个镇,真心觉得累。返程,先生开车,我在后座打盹。

半年前,和阿姐驱车到芦墟探望四公公,午后顺便去了阿姐好友玲玲的厂中,碰到了玲玲92岁高龄的母亲。

祥宝阿姨出生于1927年,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整天一歇不停,在厂房后场养鸡种菜,忙前忙后,哪像鲐背老妇?祥宝阿姨看到我们,开心地打招呼,她十分健谈,喜欢讲从前的事情。在闲聊中,意外得知她曾在莘塔凌家东墙门住过,确切地说,是祥宝的母亲(玲玲的外婆)到东墙门柏大爷(具体名字不详)家中帮佣,带着女儿祥宝吃住凌家。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玲玲的外婆唐桂花,出身周庄望族,嫁到莘塔汾港上大户李家。之后生下爱女祥宝,一家三口衣食无忧,其乐融融。可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后,小祥宝的父亲突染重疴,四处求医,花光家中所有积蓄仍无回天之力,他只得眼睁睁看着爱妻幼女,无可奈何地撒手而去。从此,祥宝家的生活急转直下,新寡的唐氏看着嗷嗷待哺的幼女,不得不放下大小姐架子,到有钱人家做女佣。因唐氏心灵手巧,诚实可靠,深得东家喜欢与信赖,容许她带小祥宝在身侧。

祥宝十岁时,母亲回莘塔,在凌家东墙门谋得一份佣工,那时柏大爷已去世,其妻凌老夫人主事。凌家有两个儿子:元增、元琦,都已成家。弟兄俩在底楼各辟一间当诊所。哥哥元增看内科,病人很多,有时会排队等候。元增一般看一个上午,下午出诊。跑乡下很辛苦,但为了方便病人,碰到雨天路滑或最远的村庄,元增都会去病人家的。弟弟元琦是外科医生,相比看内科的元增,生意要冷清一些。元琦诊所内有很多瓶瓶罐罐,里面放的全是他自己割制的外科特效药,那些来看病的人,用了这些药,效果相当灵。

祥宝阿姨的记忆力很好,八十年前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1942年)日本人来了,开始芦莘厍周大扫荡。我们娘俩跟着凌家逃难,元增他们带了很多钱物,反正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上。一行十几人一路慌张逃到莫干山,太太和小囡坐轿子。到了山里,元增租当地的一幢别墅,大概住了两三个月。风声过后,我们回到莘塔镇上,一看惊呆了,西浜以南全是碎砖碎瓦,还露出一些乌黑墨出的廊柱脚,以前的一连片房子一下子烧光了……”

老人的痛苦回忆,《莘塔镇志》上是有记录的,翻到第361页,有这样的文字描述:“民国26年(1937年)11月,莘塔被日军占领而沦陷。芦墟、莘塔、北厍、周庄被日军认为是抗日力量活跃的地区。民国31年,日军对该地区进行数度惨绝人寰的疯狂“扫荡”,不仅杀害众多百姓,还纵火焚烧莘塔镇上数处房屋,其中凌氏三墙门及大坟山凌氏大屋,只剩下东墙门中偏东的少量房屋”。

凌家墙门被毁后,凌家子孙四散,那元增元琦去了哪里?祥宝阿姨说,后来的事情不清楚了。

听莘塔熟人讲,凌培荣是东墙门的,他现在莘塔农行斜对面开一爿超市。笔者根据线索找到了超市,进门,看见一位白发长者坐在电脑边,正是凌培荣。

凌培荣(1944~),16岁参加工作,分配到莘塔龙泾下伸店。他在农村基层勤勤恳恳工作十余年,凭着自己本事,逐步升任至莘塔商业公司总经理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培荣作为凌家墙门坚定的守望者,接待过不少来寻根的海内外凌氏宗亲。培荣五十岁时提前内退,乐观豁达的他自谋出路开了一家综合商店(超市前身),生意还算可以,现由儿子接管。晚年生活闲适。

我开门见山,问了他一些家族往事。他说知道的并不多,毕竟相隔时间太久,何况解放后凌家子孙多数被评为“地主兼工商业”,长辈不愿提起过往经历。再加上,自凌氏墙门被日军焚毁后,这些宗亲居无住所,纷纷外迁,留在莘塔的凌氏后代很少。通过攀谈,得知他就是元琦的儿子。此番寻访,颇有收获。

原来莫干山逃难回来,培荣父母看到祖屋大部分烧毁,于是到同里避难,父亲仍做外科医生。竹行埭的董家有好多房子,好像还跟人合伙开电灯厂,娘舅董银生,人称“董老爷”,在同里有点名气。解放后进行土改,母亲董瑞英只得带着三个孩子又回到莘塔。

培荣的大伯元增1942年去了芦墟,在西栅租房开诊所。伯母钱秀琴是芦墟人,夫妻育有三子一女,和培荣的祖母一起住。培荣小时候,母亲经常带着他去西栅看望祖母。

解放后,大伯元增一家搬到在苏州西美巷的住宅居住,还跟苏州顾氏合开一爿酱园。西美巷距离 观前街 不远,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当时培荣母亲带着子女投奔祖母,可在苏州住了半年,祖母无力抚养,偷偷塞点钞票给董氏,让他们再回莘塔老家自己过日脚。

大伯元增幸运,到西美巷居住后,不久经人介绍进入景德路上的苏州市中医院,还是干老本行,治病救人。元增努力工作,开始了新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病逝。

当凌经理看到我手机里存有其伯父元增照片,连忙凑近想看父亲的肖像,我说没有,他好失望,黯黯然:“我家吃亏父亲死的早,我是1944年1月(廿四夜)出世的。当我还在襁褓里,只六个月大父亲就病逝同里,至今不晓得父亲长相。我们原本殷实的家,也就这么垮了”。他叹了一声,接着又说下去:

“记得家中有一杂物间,小时候,我觉得好玩,经常跑进去翻找东西,有次看到一盒泛黄的小纸片,上面印着‘凌元琦外科’,娘对我说,这是你父亲的名片。这叠名片中还夹杂着另外一个名字,好像是‘汝育才’,娘又告诉我,你父亲16岁到黎里,拜他为师,学习中医外科”。

笔者查看《吴江卫生志》《芦墟镇志》《莘塔镇志》,还在家里幸存的医学资料中寻找信息,并结合凌元琦幼子培荣的叙述,心里有了一个大概。

1935年5月,芦莘厍成立吴江县中医公会第五分事务所,内设许多科室,当时只有24岁的凌元增(1912~1986)年轻有为,是宣传科得力干将,科室里还有青年才俊陆成焕、黄应南。元增是杏林后起之秀,做事稳重,尊敬师长,在计划组与中医前辈共处甚欢,如我的祖父凤祥公、张贞吉先生(分湖名人张舫澜老师的丈人),对其评价都好。元增的胞弟元琦在该事务所的郊区办事处。

爱穿竹布长衫的元增,温文儒雅,才华横溢,他又师出名门,其师就是姑苏城内大名鼎鼎的顾福如医生。顾福如,字培吴,别号聋老人,苏州人,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父亲为当时苏州的著名中医。顾福如十五岁应童子试,中苏州府元和县首名秀才,旋因科举制度被废除,乃随父亲改学岐黄。后考入东吴大学医学院学医。先后师事美籍医师柏乐文、国人西医成颂文。期满毕业时,柏乐文赠予听诊器一只,成颂文授予台牌一方。顾悬壶于苏州市甫桥西街,结合临床实践,深感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应该相互济用,不必存畛域之见。在临床工作中,常以中西两法治病,并利用化验等先进察病手段。因他诊断比较明确,疗效显著,开诊不久即声名大著,就诊者络绎不绝。电视系列片《苏州世纪》中的二十三集《天下吴医》就特地提到了名医顾福如。

凌元琦(1915~1944)的老师是民国时期黎里著名外科中医汝育才,诊所开在汝家桥。汝是世医,先祖汝琴舫,字锡畴,曾撰《治痘阐要》。汝育才传授弟子多名,“关门”弟子、西塘医界高手沈良新是其中比较突出的。凌元琦聪明好学,在汝师那里,从抄方子、碾药粉学起,到辅助老师开刀、再到独自做外科清创术,他样样做到熟练。元琦五年后学得真传,即回莘塔悬壶开业,后到同里设案接诊,医名于里,可惜英年早逝。听凌培荣说,父亲元琦留下许多自制的外科名贵药,冥冥中帮了娘三个渡过艰难岁月。原来上世纪五十年代,生活拮据的董氏时不时从家中拿出几个装满药粉、药膏的玻璃瓶卖给仁寿堂(莘塔老字号药材店)的郭子芳,换得几顿口粮,暂解窘迫。

培荣的母亲回莘塔后,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人生活相当艰苦,为减轻生活负担,大哥培南 ( 1940~,)到常州读书,寄居姨母家,直到他工作为止。培南育有一子两女,现全家定居桐乡。

头脑活络又肯吃苦的母亲董氏做起“背篮头”的小生意,就是将家中炒好的蚕豆、瓜子、白果之类,用纸包成三角包,放在篮子里,然后挎篮出门,一般卖给刚放学肚皮正好饿碌碌的学生仔垫饥或解馋,母亲有时还会串点饴糖及梅饼、支酸等叫卖,为此家有的医书旧报全都撕下,裁成方纸,包这些小零食了。

《吴江名门望族》一书中录有“莘塔凌氏家族”一节,详细讲述了莘塔望族凌家的发展历程。如今,在莘塔老镇区内,一条叫“莘溪”的南北向市河依旧汩汩流淌,这市河中段横卧着梁式古石桥——里仁桥,桥西堍是连片成群的跨街楼,它们紧密依傍着向南延伸,直至西浜小桥南的跨街楼,那已成危房的老楼原先也是凌氏家族所有,从它的建筑样式依稀能辨当年凌家墙门的恢弘气派。

时光无声,岁月有痕。莘溪潺潺,往事悠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162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2
下一篇 2023-03-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