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现无底洞潭水,潜水员到100米返回,有人在140米丢命

广西发现无底洞潭水,潜水员到100米返回,有人在140米丢命,第1张

来广西 旅游 ,看腻了山川美景,奇山怪石,总要找一些不一样的风景,于是打听到这篇文章里说到的碧绿潭水,不要看它表看静止又美丽,水下学问太大了,去年也曾有人在这丢了性命。

咱们一点点说吧,这潭水在广西都安县东庙乡附近,到了地方一打听本地村民全都知道。好风景没有轻易到达的,我从巴马瑶族自治县坡月村出发,开车将近三个半小时到的,大部分都是在山里行驶,第一感受就是真远啊。

这么静谧的潭水,本地人已经看的没什么感觉了,只有我们这些外地人来到之后,异常兴奋,印象中见到如此碧绿的水,没有几次。

也许你说这有什么好看的?我给你几个我来这里的理由吧,就像这样的深不可测的潭水,附近有多个,一个比一个深,航拍看就像天眼,其实下面危险重重,为什么这样说呢?

表面看水面面积不大,但是有专家说潭水下方其实是地下暗河,就是地苏地下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地下河体系。

就在我拍摄的那天,和多个本地村民了解这些潭水背后的故事,他们说在都安地苏地下河241公里长的河段上,大约有三百多个天窗,其中,规模比较大的、典型的多达136个,能进入的比较容易的有47个,是目前国内外分布密度最大、观赏性最佳的地下河天窗群,是世界上排在首位的地下河天窗群。

曾经有专业潜水队员两次下水,大约到100米的时候,依然没有找到水潭的最底部,这时出现多个向下的支洞,无法判断哪个支洞是去往潭底的通道。贸然下潜很可能遇到危险,所以潜水员返回水面。但是潜水队员在第一下下水,发现身体透明的小虾,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光,小虾的眼睛已经是一个小黑点,全是透明内脏清晰。

在水下潜水队员们发现有黑影,不知道是什么,又不敢贸然下潜。为第二次下潜,埋下了伏笔。

潜水队员们在第二次下水的时候,大概在90米深度,发现40-50厘米身长的鲇鱼,身体上是黑色和金色的,特别大的野生鱼。水下生物看来非常丰富。

就在去年,曾经有四个潜水爱好者,进入巴丁潭一探究竟深度和水下具体环境,但是最后只有三个人上来了,另一个来自重庆的女生命丧巴丁潭,非常遗憾啊,一个年轻的生命没了。村民说当时用了三天才找到这个失踪的女生,来自天津和柳州的救援队用水下无人机在140米的深处发现了这位潜水爱好者。

丢了性命,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巴丁潭水下环境极其复杂,第一岩石锋利、一旦碰到潜水员的氧气管是非常危险的,第二水下搅起沙石,辨不清方向就非常麻烦了,第三就是100多米以下的深度支洞太多,你完全不知道哪个支洞是潭水的水底。

池底变化多多,危险重重,不是经验丰富的潜水员,真容易命丧于此,这个重庆女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成功上岸,但是事情出来之后,巴丁潭的名声再次被大家所熟知。

就在我拍摄的中途,有几个本地人前来钓鱼,他们对于潭的深度和危险,好像并不在意,就像在河边钓鱼一样,没什么不同。

我是本身怕水、胆子小的人,在了解这潭水之后,心里更是加深了畏惧感,就在我站的左边,还有一个这样的潭水,据村民说比眼前的这个水潭还要深。

在十年前(2011年),那个时候国内为数不多的开放水域潜水女教官韦教练在天窗进行潜水训练。在3米多深处,韦庆华发现奇妙的浮游生物,非常像她曾经听闻的珍稀水生生物“桃花水母”。

就像美丽的桃花,通体晶莹透亮,在水中有节奏地一张一缩,从3米深处继续下潜,至8米深时,成千上万的桃花水母开始密集出现。

于巴丁潭的深度,至今是谜,也没有人再敢下去一探究竟,目前只有几个潜水队员到达深度在100米。

根据专家推测,这个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巴丁地区石灰岩可溶性比较大,也就是说可以沿着裂隙继续溶蚀,换句话讲可以说就是无底洞。

根据专业人士的科考发现和专家推断,这些水潭可以说就是地下暗河的上方,一个灌满水的天窗,长期的雨水侵蚀,使落水洞逐渐发育扩大,地下暗河不断下切,造成洞穴岩石逐步崩塌,最后形成连通地表的幽深洞穴。当暗河水位上涨到地表附近,就变成了深不见底的水潭,随着地下暗河往下侵蚀,水潭底部还会越来越深

2019年10月,都安县的这几个水潭天窗群被国家认定为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桃花水母天窗群。

关于水潭的深度,我会继续关注,我是靠谱的张小姐,给你有趣的旅行信息。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桃花鱼”便在每年的这个季节出现在三峡长江水边的鸭子潭中。

据当地人向记者介绍,“桃花鱼”像飘落的一簇簇桃花瓣,有淡红的,有洁白的,有乳色的,有棕色的,有紫色的……无头无尾,身体透明,分成四瓣,柔软如绸,有铜钱那么大,好像一把把彩色的降落伞,又好像一块块漂亮的小手帕,缓缓地一张一缩,悠悠然飘荡上下。与长江两岸千万朵桃花相辉映,与碧水之中五彩斑斓的小卵石相衬,堪称当地一奇景。

在昭君故乡秭归,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着诸多版本的传说,但当地居民大多数只相信“桃花鱼”是由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眼泪变化而来的说法。相传西汉元帝时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入宫前路过距归州不远的一条小溪时,因故土难离,伤心不已,泪流满面,用来擦拭眼泪的香罗帕当时已被眼泪浸透,于是她就到溪中洗帕,但当她把香罗帕往水中一放,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一串串伤心的泪珠落到溪水中后,就变成了一群群状如团伞、轻若罗绡、颜色各异的“桃花鱼”。从那以后,人们就给那条小溪取名“香溪”,归州一带也就有了“桃花鱼”。

直到如今这条小溪仍叫香溪,但河中已没有“桃花鱼”了,只有距香溪5千米远的鸭子潭中还存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宋大祥向记者介绍,出自秭归县吒溪河中的“桃花鱼”,虽然被当地人称为“鱼”,其实不然,它是一种古老的小生物,属于水母型腔肠动物,学名叫“桃花水母”。

宋院士介绍,这是一类低等级无脊椎动物,是刺胞动物门水螅虫纲的一个小类群,与通常的“水母”不同,它们并不生活在海水里,而栖息于淡水中,因此是极其珍贵的种群,距今约有15亿年的生存历史。

记者在有关资料上发现,世界上有“桃花水母”已发现的有英国索氏、日本伊氏和中国四川大渡河、四川灌县以及湖北秭归五类。然而,前四类目前早已绝迹,仅存标本,惟独秭归的“桃花水母”却年年出现,捕不完,捞不尽,为全球所罕见。

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桃花水母”都灭绝了,而惟独秭归的却还能够存活下来呢?

有的说是因为有潭边的大石保护着的缘故。传说有一次一道闪电正好要击中滩中的“桃花水母”,那个大石就“挺身而出”,将所有的雷电能量吸收到自己“身上”,使这些“桃花水母”才幸免于难,但这块大石却被雷电击穿了一个大洞,记者在江水边看到,现在这个大洞还能依稀可辨,当地居民叫它“雷鸣洞”。

但传说终归传说,对于归州鸭子潭的“桃花水母”的“硕果仅存”,动物学专家们目前尚不能破解其中奥妙,它将仍然是个谜。

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身为“桃花水母”家族的“幸运儿”,点缀着美丽传说的秭归“桃花水母”有可能在神秘面纱尚未被完全揭开前,撒手西天。因为生长“桃花水母”的秭归鸭子潭地处三峡大坝长江边,属既定的三峡库区135米水位淹没线下,当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后,它们的栖息之所将全部会惨遭淹没,到时候这群“桃花水母”家族中最后的一丝血脉也将会在地球上销声匿迹。

对此,宋大祥院士认为,“桃花水母”是一个极其稀有的物种,虽然由于我国对无脊椎动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桃花水母”被遗漏在保护动物之外,但它们的地位丝毫不比大熊猫逊色,应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列。“桃花水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的一个物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宋院士强调,更为重要的是,有关“桃花水母”为何能在湖北秭归常年生存还留有许多待解的“谜团”,因此,尽快拯救“桃花水母”,对于研究其生活习性,掌握其繁殖技术,为自然界保存一个物种基因库,在发展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水生物学、水环境生态学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在当地,尽管许多人并不明白“桃花水母”的科学价值,但对于这些曾经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小鱼儿”,他们无不流露出惋惜和焦急的话语——“无论我们,还是外地客人,都特别喜爱这种珍奇古老的小生物,每当周末休闲的时候,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带上一个玻璃瓶,邀上自己的家人、朋友或是恋人相聚鸭子潭边,租上一只小船,拿起自己用纱布制成的小舀子,边舀‘桃花鱼’,边享受天伦之乐,悠哉乐哉,谁都不忍心看到一年后活泼可爱的‘鱼儿’悲惨地死去!”

有专家提出,要保护“桃花水母”,必须在古归州长江附近再选择一合适地带,建一个与长江相通的人工水池,用缆车提取长江水,经过反应沉淀后,还原“桃花水母”的生存环境。

为切实保护好这一珍稀动物,秭归县归州镇按照专家的意见,设想在鸭子潭附近再造一个新“鸭子潭”,并与长江相通,创造适宜“桃花水母”生长的环境,确保这一珍稀动物能永远生存下去。但据记者了解,这一设想尚存在四个问题无法解决:

一是这一设想在技术层面上是否可行。因为随着长江水位的抬高,必然会带来三峡库区的温度、湿度等“小气候”的一系列变化,这样的话,“桃花水母”是否还能继续在该地区存在?

二是在工程建设上也存在技术困难。由于建设的这个“水池”不能是全封闭的,必须与长江相通,由于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涨落的幅度也较大,因此同时还要考虑这个“水池”的泥沙问题,故建设这样一个“水池”的技术要求非同一般。

三是缺乏对“桃花水母”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如果要实施该项目,必须对“桃花水母”的生长环境、生理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然后据此为其创造相应环境让其正常生长、繁育。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尚无此专门机构和专门人才。

四是资金上的困难。如按照该设想来保护“桃花水母”,据专家测算,整个工程将耗资465万元,这对于归州镇和本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秭归县来说都是无力办到的。

拯救“桃花水母”的问题,已受到了包括美、日、意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宋大祥教授呼吁应在2003年6月以前,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好我国珍稀动物资源“桃花水母”,而这一呼吁正得到了湖北省及宜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分别作出了指示,要求秭归县政府尽快采取措施保护“桃花水母”。

记者在秭归看到,该县目前正在组织相关机构积极开展拯救工作。而“桃花水母”所在地归州镇政府也编制了《桃花水母异地放养工程建议书》,并正在申请立项。

秭归县有关领导鉴于该县在此方面技术力量薄弱,急切盼望国家有关部门迅速组织有关的生物学专家、水产学专家对“桃花水母”进行系统研究,并到实地进行考察,为当地政府依据专家设想方案的可行性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建议方案,以便使“桃花水母”抢救性方案能尽早组织实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875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0
下一篇 2023-03-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