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作为庆阳的标志性建筑,有什么特别之处?

北石窟寺作为庆阳的标志性建筑,有什么特别之处?,第1张

北石窟寺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个北石窟寺与在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辉映,具有特色。现在的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点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距市区25千米,海拔1083米,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 尊,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

石窟寺包括寺沟、楼底村一窟、石道坡、花鸨崖和石崖东台等5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是在北魏永平二年,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为同时代开凿,南北对应,故名北石窟寺。

北石窟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身,四壁还有千佛、飞天、乐人、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内容相当丰富,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北石窟寺窟群面积7500平方米,窟区总面积1.7 万平方米,现存大小窟龛307 个,石雕造像2126 尊,碑刻题记150余方。文物大多保存完整,内容丰富,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被誉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 

整个北石窟寺背靠董志原西侧的覆锺山,面临蒲河水,西来的茹河在窟前汇入蒲河向南流去。蒲河的西岸是镇原县的居士沟,沟南有鸡头山,沟北是大坡山,为北石窟的天然屏障,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行的地方。为什么北石窟里面有7尊佛像呢?关于七佛来历是这样的,即佛祖释迦牟尼之前就有成佛的圣者。其前六代的佛名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逊佛、拘那含佛、迦叶佛,连同释迦牟尼佛共七佛。

七佛图和七佛造像题材,全国早期开凿的其他石窟也有实例,然而完整意义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伟、最有代表性,为以後七佛窟的兴建开创了先例。

庆阳北石窟寺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石窟寺

庆阳北石窟寺乘车路线:庆阳机场北

石窟寺在机场南30公里从机场坐公交车至庆阳汽车南站,坐出租南行经董志镇西行至北石窟寺

庆阳汽车南站

石窟寺在车站以南25公里从市汽车南站坐出租南行经董志镇右拐西行至北石窟寺。

从庆阳市去镇原县的班车(2小时一趟)途经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原中部西侧寺沟川薄河与河交汇处的东岸。隶属于庆阳市西峰区董志乡辖地,距西峰区直线距离20公里,道路长度25公里。

平凉市泾川县有同时代所建石窟,称南石窟,故此石窟称北石窟。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开窟于南北长110米、高20米的石岩上,共有大小窟龛295处,石雕造像2125躯。窟龛上下密集,宛如蜂房。大窟高达14米,小龛只有20厘米,是甘肃省石窟艺术最集中的一处。

据史书记载,此窟开创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为泾川刺中奚候(奚康生)所建。后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和人继续开窟增添。造像中有各代典型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多彩。如165号窟,宽达21.7米,高13.2米,进深15.7米,,内雕高达8米的立式佛像七身,高4米的的胁侍菩萨十身,弥勒菩萨二身,三头四臂的阿秀罗和骑象的普贤与弥勒菩萨和一身。窟顶有知佛、飞天、伎乐人、建筑物和佛本生故事等多种体裁的休绘浮雕。这是少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北魏石窟艺术的佳作。32窟,为唐代大周如忌年(公元692年)泾州临泾县令杨元裕所创。内雕造像表情生动,股肉丰满,衣褶线条流畅,,给人的质感很强,其技巧造诣之深,使人感叹。

这些精美的雕刻艺术,处处闪烁着历代无名匠师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才能。为我们批判地继承古代艺术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资料。

此窟在解放前久已失闻,由于无人管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极为严重。不少佛像头部和身部被砸毁,载被雨水剥蚀仅留残痕,完整的窟龛所剩无几,令人惋惜。解放后,此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1963年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设立文物保管所。历年来国家拔款加固维修,确保了石窟安全。

据史书记载:在北石库寺北部相距十公里的薄河西岸石岩上,开有“万旨洞”石窟,闻名于陕甘两省。此窟亦建于北魏,以后历代各有增添。所供佛像多为石雕。其规模之大,造像之多,保存之好,均超过北石窟寺。惜因巴家咀水库拦坝淤泥,河床上升,全部石窟尽被淤泥淹殁。 北石窟寺窟龛群分布密集,有281个筑在一个高20米,宽120米的崖面上, 其余13个分布在寺沟以南的石道坡、花鸨崖、 石崖东台等处,只有1窟在寺沟以北的楼底村(即北一窟)。第165窟位居寺沟窟龛群中间,高14米,宽21.7米,深15.7米。窟内沿北东南三壁马蹄形高坛基上石雕7佛立像(高8米)、 胁侍菩萨10身(高4米)。其中东壁(正壁)3佛4胁侍、两侧壁各2佛3胁侍。西壁门南侧雕菩萨乘象(通高3.05米)和倚坐菩萨(高3.9米),门北侧雕三头四臂阿修罗(高3.1米)和交脚菩萨(高4米)。四壁上部和窟顶四坡均作浮雕,前帔萨□那太子本生保存尚完整,此外浮雕内容可辨的还有坐佛、飞天、莲花、化生、佛塔等。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天王,高5.3米,经唐代修改。南石窟寺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2米,与北石窟寺第165窟相比,尺度略小,窟形和造像布局大体相同,仍以7佛为主像,胁侍菩萨14身,前壁门两侧亦各有弥勒菩萨1身。窟顶四坡浮雕佛传故事,现残存树下诞生、阿私陀占像、尼拘陀树、宫中娱乐、逾城出家、犍涉马辞别、树下思惟等画面,窟门外雕2力士。

观七佛是佛教禅观的重要内容。七世佛与后继的弥勒菩萨组成了第1与165窟的主题。两窟时当北魏中期,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庄重,淳厚洗练而又兼有生动细腻,体现了由北魏早期粗犷健劲的作风向着晚期秀骨清像的过渡。在造像的模式上无疑受到龙门石窟的影响,但又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两窟比较,第1窟造像略显清秀。两窟佛、菩萨像,富有气势和力量的阿修罗,聪慧恬静的乘象菩萨及其弟子、象奴,规模空前的浮雕萨□那太子舍身饲虎故事和佛传故事,都显示了匠师的深厚功力。

由于石质不宜作繁丽精细的装饰雕刻,多注重于明快有力的人物造型,而以彩绘弥补装饰的不足,可惜已大部脱落。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钟山下,海拔1083米。因与平凉泾川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辉映,直线相距45公里,故而得名。北石窟寺肇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即公元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一处较大规模的石窟群。北石窟寺包括寺沟主窟群,及其北1.5公里处的楼底村一窟(简称北一号),其南1.5公里处的石道坡石窟、花鸨崖石窟、石崖东台石窟群等,南北延续3公里。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碣8通,壁画96.7平方米,题记150方。主要精华石窟集中在寺沟主窟群。此处有283个窟龛,密布在高20米,南北长120米的黄砂岩崖体断面上。代表洞窟有北朝的165号、240号窟和盛唐时期的32、222、263号窟。雕造内容极其丰富,其千姿百态的石雕艺术,浓缩了陇东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165窟出北石窟寺的特级洞窟,位于寺沟主窟群的中部,是北魏永平二年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门高5.90米,宽3米。门外两侧雕二身5.8米高的守门天王。洞窟平面为横长方形,覆斗形顶,高14米,宽21.7米,进深15.7米,正壁(东壁)及南北壁雕七尊8米高立佛和十身4米高胁待菩萨,西壁两侧雕二身5.8米高的交脚弥勒和3.05米高的骑象菩萨、三头四臂的阿修罗天。窟内四壁遍布千佛、飞天、“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造像大多保存较完整,在全国北魏石窟同类题材中,此窟风格独特,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和艺术观赏价值。

32、222、263号窟是唐代的代表洞窟,其造像生动逼真,富丽多姿。雕刻刀法娴熟,堪为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北石窟寺是陇东古代留下的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文化遗存,其精湛的石雕艺术凝聚了这一地区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曾对陇东、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甚至军事产生过重大影响。北石窟寺早期雕刻艺术受到了云冈石窟的影响,反映了北魏首都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也是首都地区与陇东交通、文化关系的反映。北朝晚期的艺术又与洛阳、长安等中心地区的关系密切。唐代更受到都城地区的影响。因此,北石窟寺的佛教艺术及其题材全面地反映了这一地区在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交流。北石窟寺对陇东已消逝的石窟艺术、古代传统的雕刻技艺,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特殊见证。从北魏至宋代,每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在北石窟寺都能找到实物见证。北石窟寺第165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北魏七佛窟,并且由当时的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代表了北魏时期的佛教雕刻艺术和信仰。 北石窟寺始创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不断增修扩建,形成一处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从初创距今已近1500年的历史,是陇东古代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石窟窟龛造像保存基本完好,石窟规模和遗存未遭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历史上曾对少数雕像的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在历次保护加固工程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特别是2005年由国家拨款,成功地实施了岩体加固和渗水治理工程,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较好地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在对石窟进行保护的同时,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保持了窟区的历史风貌。

北石窟寺是中国古代大型石窟寺之一,是陇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现存窟龛数量多,造像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北朝时期在吸收了云冈、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影响下,形成了陇东地区特有的造像风格和特点。被称之为“黄土高原”风格。北石窟寺的第165窟与泾川的南石窟寺第1窟同为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是北朝时期规模最大、最完整、十分独特的七佛窟,反映了这一地区特有的佛教信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59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