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间艺术

花灯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间艺术,第1张

花灯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间艺术 花灯又称彩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由于花灯象征喜庆、吉祥,故它总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霄节,又被称为"灯节",从古至今成为展览、观赏花灯的盛大节日。据《隋书·音乐志》载:"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十五日,在京城端门外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绵亘八里,列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于十里外,自是,每年以为常焉。"唐玄宗时,元霄放灯三夜。至宋代,灯放五夜,京华沉浸在狂欢之中。2000多年来,花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奇葩。现在江南花灯仍称繁华,而且造型优美,技艺精湛,格调清雅。上海、杭州、广州、福建、四川等地的花灯,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

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一直兴盛不衰,延续至今。

花灯并不是我国某个地方的民间艺术,它是全国性的,在春节(尤其是元宵节)期间最为繁多。张灯结彩已经成为遍及全国的重要活动之一。

花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五彩缤纷。

起源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台湾花灯,俗称“鼓仔灯”,因早期制作时多形似锣鼓而得名,流行的种类有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等。由于闽南语“灯”与“丁”同音, 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台湾习俗中,妇女在元宵节穿梭于灯下 ,祈求来年得子(男)、添丁;在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庄里,男丁从农历正月十一日起到家庙挂灯,称为“起灯”;谐音“起丁”,为新生男丁入族的仪式之一,涵意深远流长。

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土家、侗、布依、苗、汉等民族中很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花灯。

由于地区和民族不同,形式时间、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太相同,一般的表演者手拿折扇和花帕巾,上下挥动,边歌边舞,或歌舞交错。上场的人数一般为一旦一丑,或二旦二丑,也有多人表演的集体舞。戏中以旦角为主。曲调丰富,表演时在胡琴、月琴、笛子、三弦、锣、鼓、钹伴奏下,演员尽显风采,尤其是乐器和歌声配合得相当默契。花灯因流行地区较为广泛,名称相应地也不一样,像湖南城步称为“阳花小调”,贵州称“地灯”、“红灯”,也有的根据演唱的时间与内容分为“元宵灯”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374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