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句中的芙蓉楼位于哪里

王昌龄诗句中的芙蓉楼位于哪里,第1张

1. 关于芙蓉楼的诗句 关于芙蓉楼的诗句 1.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辛渐:王昌龄的朋友。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②“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寒雨: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平明:天刚亮。客:指辛渐。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③“洛阳”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译诗]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2.芙蓉楼迸辛渐的诗句含意,求每句《芙蓉楼送辛渐》有两首,诗的意思如下: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诗的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3.芙蓉楼送辛渐的抒情诗句有什么[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4.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芙蓉楼在古龙标芙蓉楼,座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宴宾送客之地。 唐天宝七年(748年),"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诗人谪贬龙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山不曾空"。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诗人担任龙标尉时,由于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被誉为"仙尉",乡民慕名来访者终日不绝。至今尚有"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王昌龄补靴"等动人传说广为流传。 诗人横遭谪贬,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了"杨花落尽于规嘀,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的著名诗篇表示深切的怀念。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乱起,王昌龄为避战乱,回归乡里,道出毫州(今安徽毫县)时,被刺史阊邱晓所杀,诗人死后,他在龙标的遗迹因年久失修,毁于兵火。后人不忍"朱栏藓没,锦字烟。清乾隆四年(1775年),知县叶楚麟于城东门外建"芙蓉亭",以为纪念。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知县曾钰,择西城外香炉岩辟地作园。正者为楼,高者为亭,拱而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宝,并缭以长坦,因以石阑。主楼上的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壳如见故人心"。雅韵犹存,楼后正中一池,亦名"芙蓉池",中蹲怪石,柑桔、石榴并植岩上。相传有"芙蓉仙子月夜吟诗弄风箫"的美好传说。池后为"半月亭",左五十步则为"耸翠楼"、"三角亭",右数步高阜间的梧桐绿荫下,"玉壶亭"掩映其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合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形镌石,仍竖亭间。园南,碑廊横列,刊有颜真卿、米芾、黄庭坚、岳飞、赵孟兆页等历史名人脾刻镌石八十余方。河边梅花石畔建有"送客亭"。 一九五六年六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芙蓉楼"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芙蓉楼"进行复修、维修,并扩建了芙蓉楼西园修建了根雕陈列室,陈列有一直径1.98米,高1.54米,总重约800公斤千年樟树超大型树根雕,刻有30多个民间传说与典故,100多个传说人物和150多个精怪禽兽,实为稀罕物品。 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它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

芙蓉楼有两处,分别在江苏镇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苏镇江芙蓉楼和湖南洪江芙蓉楼,都是名闻天下的芙蓉楼。唐代诗人王昌龄做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分别写的是这两个芙蓉楼。

江苏镇江芙蓉楼

镇江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近年来为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于1992年将这座历史名楼遗址重建。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它们之间由曲折回廓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寂静清凉的江水泛着寒意,天上那皎洁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挚的心。

湖南洪江芙蓉楼

洪江芙蓉楼坐落在沅、潕水汇流之处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镇(黔阳古城),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它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986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