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基因

融合基因,第1张

       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编码区首尾相连.置于同一套调控序列(包括启动子、增 强子、核糖体结合序列、终止子等)控制之下,构成的嵌合基因。一般由于染色体易位、缺失等原因所致。

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的产生会导致或者促进肿瘤的发生。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产生。

根据构成融合基因的种类,可以分为四大类:

(1)由报告基因和功能基因构成的融合基因。

       常用的报告基因有: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US基因、LacZ基因和Luciferasese(虫荧光素酶)基因等,主要目的是对功能基因进行示踪,研究其功能及特性。

(2)由信号肽或单体蛋白的序列与功能基因构成的融合基因。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信号肽或单体序列携带目的基因高效表达,从而提取纯化目的蛋白,为生产或科研所用。

(3)功能基因与功能基因的融合。

       可分为两类:

        A.相同功能基因的融合,目的是增强基因的功能,扩大基因的应用范围,如杀虫基因之间的融合。

        B.不同功能基因的融合,为特殊需要而构建,如生产无毒疫苗等。

(4)报告基因与抗药性基因的融合用于构建融合载体,以利于插入大片段的cDNA或作为双功能标记.

        BCR/ABL融合基因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基因,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使细胞过度增殖而使细胞调控发生紊乱。 此融合基因产生一种新的mRNA,编码的蛋白为P210,P210具有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改变了细胞多种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微丝机动蛋白的功能,从而扰乱了细胞内正常的信号传导途径,使细胞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性,并抑制了凋亡的发生。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是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基础,并可作为区分典型CML和非典型CML的诊断指标。

        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第9号染色体上c-ABL原癌基因易位于第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区域, 形成1个新的5'BCR-ABL3'融合基因 。后者可转录8.5kb的mRNA,含3.3kb BCR的编码序(5'端)和5.5kb ABL的编码顺序(3'端)8.5融合mRNA中BCR-ABL的阅读框架仍保持。可以翻译成1条210KDa的蛋白质,包括ABL编码的1104个氨基酸残基和BCR编码的920个氨基酸残基。在体外有较强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Goldman实验证实,BCR-ABL融合基因具有致癌作用。

可以进行融合基因检测从而检测自己体内存在的融合基因

参考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E%8D%E5%90%88%E5%9F%BA%E5%9B%A0/5560996?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bcr%2Fabl%E8%9E%8D%E5%90%88%E5%9F%BA%E5%9B%A0/7017099?fr=aladdin

融合基因(fusion gene),是指两个基因的部分序列发生融合形成的嵌合基因,一般由于染色体易位、缺失等原因所致。这种嵌合基因会在后续的生物学过程中形成异常转录本或蛋白质,进而导致或者促进肿瘤的发生。举个例子,《我不是药神》中描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就是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翻译出的融合蛋白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会导致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凋亡受抑制,进而出现各种病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97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2
下一篇 2023-02-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