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简短的)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简短的),第1张

实际上是廉颇主动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而蔺相也是很大度的接纳了廉颇,最终双方如成功和解,让将相和的美名广为流传。

两人如何和解?

廉颇因为蔺相如有功而当中不满之后,对廉颇也是很客气,又一次蔺相如出门办事,正好两家的马车在巷子遇见了,于是廉颇命令马夫将车驾驶到马路中间,不想让蔺相如过去,并打算再次嘴炮蔺相如。可是蔺相如呢,却命令马夫调转车头,转身离去,不愿与廉颇起正面冲突。

蔺相如的这个做法让他的门客们为他打抱不平——您的地位可在那廉颇之上啊,为何要怕他呢?蔺相如听完哈哈大笑,对门客们说道你们来说秦王和廉颇比,哪个更厉害呢?,门客们纷纷回复当然是秦王厉害啊!没想到蔺相如却说,我连秦王我都不怕,我又怎么会害怕廉颇将军呢?但是如果我和廉颇将军斗,赵国必然受到波及,甚至是出现内乱,那到时候获益最大的岂不是秦王吗?

而蔺相如的这段话被有心之人,复述到了廉颇那里,这让一生为了赵国奔波的老将军深感内疚,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来就很小人了自己不该为了争一口气让国家出现危机,于是他命的手下取来荆条,背上荆条,到蔺相如的府上去请罪了。看到认罪的廉颇过来,蔺相如连忙出门迎接他,并表示自己并未放在心上,宽容大度令人敬佩。二人成为生死之交,决定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而他们的和解也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美谈,这也是成语“负荆请罪”的由来。

为何能和解

而两人之所以能和解,其实也是两位君子之间的处世方式,廉颇一生光明磊落,不屑于的小动作,做人行得正,因此绝不允许自己对不起他人,蔺相如的做法无疑是在忍让他,所以廉颇自然也会以君子之道对蔺相如。所以两人的忠义和正直正是化解两人矛盾的前提。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耿耿于怀,处处为难,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此后每次相遇,蔺相如都远远回避。蔺相如的门客对他退让很不解,都要离开,蔺相如劝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发兵就是因为我和廉颇,如果我们二人相斗,定不能共存。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听说后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和蔺相如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蔺相如 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廉颇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1] 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1、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2、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56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