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色谱原理

纸色谱原理,第1张

色谱原理如下:

纸纤维为载体,吸着在其上的水为固定相

属于分配色谱,有正反相之分。

依据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极性或亲水性强的组分,K大,Rf值小,极性弱或亲脂性强的组分,K小,Rf值大。

纸色谱法指的是把一种溶剂固定在固体的支持物(固定相) 上,由于滤纸纤维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一般能吸附其自身质量22%的水,其中,6%的水以氢键与纤维素牢固结合,这些水即称为固定相。被水饱和的有机相(如正丁醇乙醚水系统) 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从含有氨基酸样品的滤纸上流过时,氨基酸就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连续进行分配。

纸色谱是一种以滤纸为支持物的色谱方法,主要用于多官能团或高极性的亲水化合物如醇类、羟基酸、氨基酸、糖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的分离检验。

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分离原理属于分配色谱范畴。其步骤是将试样溶液涂于滤纸一端的适当位置,然后将此端的边沿部分浸入展开剂中。展开剂顺滤纸流动。试样中各种元素因性质不同,移动速度亦不同,因而分布在滤纸的不同部位而相互分离。例如,在铌、钽纸色谱分离中,将矿样溶液涂于滤纸的一端离边沿5厘米处,然后将滤纸此端的边沿浸入展开剂(如甲基异丁酮、丁酮、氢氟酸和水的混合液)中。待展开剂上升至离顶端2厘米处,取出风干后,喷上丹宁溶液,即出现钽、铌和杂质三个色带。

特点

它具有微量、快速、高效和敏捷度高等特点。

基本原理

纸色谱的原理比较复杂,涉及分配、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机理,但分配机理起主要作用,因此,一般认为纸色谱属于分配色谱。

纸色谱法(filter paper chromatography)指的是把一种溶剂固定在固体的支持物(固定相) 上,由于滤纸纤维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一般能吸附其自身质量22%的水,其中,6%的水以氢键与纤维素牢固结合,这些水即称为固定相。被水饱和的有机相(如正丁醇乙醚水系统) 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从含有氨基酸样品的滤纸上流过时,氨基酸就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连续进行分配。

将锂、钠、钾的中性氯化物溶液滴到色谱纸上,用甲醇作溶剂,用硝酸银及荧光素混合液展开,可将三元素彼此分离。以酚及盐酸混合液作溶剂,用100g/L亚硝酸钴钠的Φ=50%的乙酸溶液着色,纸上即有黄色沉淀析出,用冷水洗去过剩的试剂,即可使钾、铵、铷、铯分离。若将色谱纸烘干,用含氢氧化钠的α-亚硝基-β-萘酚的乙醇溶液着色,则斑点呈棕色,分辨更清晰。

纸色谱法多用于性质相似元素的分离,通常多与其他化学方法或离子交换法配合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856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