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是液态还是固态

地核是液态还是固态,第1张

地核外面一部分呈现为液态,该部分为外地核;里面那部分则呈现为固态,该部分为内地核。

地球的核心位于地球内部最深处,其范围从距离地表3000公里的地方开始一直到地球中心。地核的主要成分为两种金属——铁和镍,其中铁占了大部分。整个地核并非均一的相态,而是外面一部分呈现为液态,该部分为外地核;里面那部分则呈现为固态,该部分为内地核。

内地核和外地核的不同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外地核最低的温度也能达到3700摄氏度,越往地心方向温度越高。到了地心,温度已经升高到相当于太阳表面的温度,即5500度。在这种极端的温度下,我们所熟知的金属和合金都应该是液态。

不过,金属的熔点还会受到压强的影响。在压强越高的环境中,金属的熔点也会越高。据估计,内地核的压强高达地表大气压的360万倍。在内地核的极端压强环境中,科学家认为,铁的晶体结构应该会呈现为最密堆积结构——六方密堆积结构。

因此,铁镍合金的熔点会大幅度升高,将会高于5500度,所以内地核会呈现为固态。而外地核的压强相对较低,铁镍合金的熔点也相对较低,它们会在外地核的温度中会保持液态。

地核由两部分组成:外地核和内地核,两者都是由铁和镍组成的。

研究表明,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轻质的元素上升,如氢氧铝等;留下的铁和镍之类的金属元素包围着内地核。内地核由于压力极大,铁原子和镍原子被挤到一起形成一个固态金属球。

希望答案能帮到你。

地球的核心是地核。

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公里,平均密度约10.5克/厘米3,物质呈液态。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公里,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内地核厚度1216公里,平均密度增至12.9克/厘米3,主要成分是以铁、镍为主的重金属,所以又称铁镍核。

地核的总质量为1.88×10^21吨,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由于地核处于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压力比地壳和地幔部分要大得多。在外地核部分,压力已达到136万个大气压,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万个大气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32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