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古代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第1张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拓展资料

提起“三军”,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三军指: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上马为兵,下马为农,解甲归田即由此来,此三军之原意,是典型兵农合一的耕战模式。

宋朝建立后开始出现职业军人,逐废。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赺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

关于古代三军,场合不同,所指各异:

一、按照周朝的制度,诸侯大国拥有军队的规模,为三军。

诸侯大国的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中军地位最高,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计三万七千五百人。

据《周礼·夏官·司马》载: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二、步军、车军、骑军,合称三军。

据《六韬·战车》载:

“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三、军队也可通称为三军。

1、《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汉书·灌夫传》:

“ 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 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3、 唐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

“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4、《说唐》第一回:

“(晋王)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33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