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刚易折 刚柔相济才能天人合一。这句是什么意思呀?

蓝颜是什么意思2023-02-01  26

“过刚易折,刚柔相济,才能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事物过于强硬反而容易折断。比喻意义做人要圆滑,不要太过于直冲,否则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过刚则易折。 刚柔要协调,才能做到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

也可以理解为做事不能一味地强硬,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就是软硬兼施,既能有做事的强硬又不会显得太强行。

"过刚易折"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意思是做人要圆滑,不要太过于直冲,否则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过刚则易折。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做人不能太过于强硬,也不能过于圆滑,要恰到好处。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2、启示做人要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物体有硬度和柔韧性,当物体刚硬到一定的程度就没有了柔韧性,变得很脆,容易被折断。

【拼音】guò

【释义】

1、超出:过于、过度。

2、错误:过错、记过。

3、太、甚:过奖。

4、度:过节。

【组词】过关斩将、过河拆桥、有过之而无不及

【拼音】gāng

【释义】

1、硬,坚强,与“柔”相对:刚强、刚直、刚硬。

2、恰好,恰巧:刚好。

3、才:才刚、刚来就走。

【组词】刚愎自用、刚柔相济 、刚毅木讷

扩展资料:

同样意思的句子: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释义】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出处】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译文】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前车之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

2、至刚易折,上善若水。

【释义】过于坚硬就容易折断,最高的善就像水那样。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刚

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 刚者易折,上善若水 出自老子的《上善若水》

1. 意思是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在真正实现自己最终极目标之前,所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所谓过刚者直易折,善柔者方不败。

2.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

善:最完美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3.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4.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扩展资料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善若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58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