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蛋散”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圆通国际快递2023-02-01  16

“蛋散”在广州有两种含义:

1、蛋散,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

2、在粤语中即是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取其"不够刚硬"之特征。

广州人有春节前开油锅的习俗,炸煎堆、蛋散、油角等等,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扩展资料:

串门做煎堆是一代老街坊的欢乐记忆

“开油镬啦!”每年年廿四,不少遵循传统的广州人仍喜欢做“油器”,即用油炸出油角、煎堆、蛋散、笑口枣、糖环、咸水角、豆沙角等食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本地家庭已不在家揉面、搓皮、包馅,而是选择到饼店购买半成品或成品,以新的方式祈求来年“油油润润,饱满富足”。

各种油炸糕点不仅香脆可口、寓意美好,而且几乎每种油炸糕点都有着独特的顺口溜。例如“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吃过笑口枣,来年哈哈笑”等。

“小时候对过年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左邻右舍互相串门,合力做煎堆。”20世纪70年代前后,街坊叶叔还是小孩子,住在荔湾区西华路,每年的年廿四、廿五,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其中,制作煎堆最让人感到“头疼”又期待。

叶叔说,制作煎堆相当“麻烦”,不仅工序多,做法也繁琐,因此邻居会轮流串门,互相帮忙制作。首先要把糯米谷爆炒,对那些无法通过高温分离的‘米花’和谷壳,全都由小孩人工分拣;大人再将分离出的米花倒入用白砂糖加水煮成的糖胶里,不断搅拌。

“最有趣的是,大人还要趁热把米花糖揉成一团做馅料。为了降温,他们先将手放进冰冷的井水中,然后赶紧揉团,但还是经常热到哇哇叫,非常搞笑。”叶叔笑着说。

做好馅料后,再用面粉和水制作面皮,将面皮包裹好馅料后,再在表面滚上芝麻,放进滚油里炸。

在叶叔看来,小时候的年味,就是左邻右舍互相串门,一边帮忙炸油角、煎堆,一边拉家常,小孩子们一起“捣乱”,还斗智斗勇偷吃。

此外,到副食品店买“冬果”也是叶叔小时候辨认新年快到的“信号”。每到新年,副食品店里会摆出几个大玻璃罐,里面装满笑口枣、牛耳朵等小吃什锦。

“老板,来半斤冬果!”的买卖声不绝于耳,只见老板一一称好,装入用油纸折成的包装袋,再用水草捆起来,小朋友就蹦蹦跳跳地甩着“冬果”回家,过年的气氛就在热热闹闹中蔓延开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蛋散

参考资料:人民网-广州人过年必备年货有三样:煎堆、蛋散、油角

工具/材料

面粉200g、小苏打粉2g、食盐3g、蒜蓉4g、鸡蛋40g、猪油15g、南乳汁20毫升、清水60毫升、黑芝麻8g、植物油、玉米淀粉适量

01

首先揉制面团,将面粉、小苏打粉和食盐混合均匀。

02

在面粉上挖个洞,加入适量的水、蛋液、南乳汁,揉搓成团。

03

再加入猪油,蒜蓉、黑芝麻继续揉搓,直至面团质地光滑。

04

盖上玻璃碗饧发15分钟。

05

接着用擀面杖将饧发好的面团擀成1毫米厚的长方形面片,撒少许玉米淀粉,将面片卷在擀面杖上。

06

顺着一个方向擀开,使其厚度更加均匀。

07

随后将面片从中间一切为二。

08

把两个面片叠在一起,切成大小均等的长方形小面片。

09

取一小块面片,对折。

10

然后在折痕中心垂直划开一个口子。

11

将面片的一头穿过缝隙,拉出,反转成型。

12

起油锅,投入一个面片测油温,当面片立刻浮出油面时,温度就差不多了。

13

接下来陆续放入蛋散,用筷子轻轻拨动,炸至表面膨胀,颜色微黄,即可出锅。

14

捞出,彻底放凉。炸好的蛋散酥香松脆,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特别提示

蛋散又叫巧果,其实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小吃,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蛋散有咸、甜两种口味,咸口的加了南乳汁和蒜泥,吃起来不腻,还可以配粥。

在擀面片的时候,一定要擀的越薄越好,因为越薄它在油锅里受热会越均匀,而且口感会更好。蛋散在锅里不能久炸,颜色稍微有点上色,就可以把它捞出来了。因为它拿出来周,颜色还会继续变深,如果在锅里颜色已经很深,那拿出来后它就会变焦。如果炸了很多,一次吃不完,可以把它彻底放凉之后,密封保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54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