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的意思

poro2023-02-01  29

一、典籍之“典”,甲骨文作‘’(《殷契拾粹》四五○)、“”(《殷契释编》七八四),会意造字,作双手或单手捧册之状。金文的“”(见“召伯虎敦”)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比较相似,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丌是放书几案,将册置于几案上或以手捧册,皆有尊奉之意。《尚书》中有《尧典》,记述了古代君王尧训示臣民的言论和治国的法度,可知“典”是指记载法则、制度的重要文献。“籍”字出现较晚,未见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解字》的小篆作“”,曰:“籍,簿也,从竹耤耩声。”即簿册、书册之意。

二、典籍两字联起来并作为一种名称大概始于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下》曰:“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曰:“昔尔高祖伯魇,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这里的典籍,或指先祖法度,或指国家法则。典籍的合称仍然包括了“典”的含义,指记载法则、制度等重要的书籍。只是到了汉代以后,典籍才用作各种书籍的统称。《后汉书·崔宣传》称崔宴“少沈静,好典籍”。《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记载谯周耽古好学,以读书为乐,“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这里所说的“典籍”,便与当今泛指一切图书的意义相同了。

三、典籍仅仅依靠辞义的诠释自然是远远不足的。要揭示典籍的实质,还必须深入探讨我国古代文献中,典籍这一文化载体的具体构成;认识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典籍这一文化产品所具备的特征。

典籍两字联起来并作为一种名称大概始于战国时期。《定定·定定下》曰:“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曰:“昔尔高祖伯魇,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这里的典籍,或指先祖法度,或指国家法则。典籍的合称仍然包括了“典”的含义,指记载法则、制度等重要的书籍。只是到了汉代以后,典籍才用作各种书籍的统称。《后汉书·崔宣传》称崔宴“少沈静,好典籍”。《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记载谯周耽古好学,以读书为乐,“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这里所说的“典籍”,便与当今泛指一切图书的意义相同了。

典籍的拼音是diǎn jí。

典籍是指古代重要文献的总称。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孟子·告子下》说:"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汉代赵岐给这里的"典籍"作注"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实则是关于先祖法度的文字记载。

典籍叶泛指古代图书。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刘向 校中秘书,谒者 陈农 ,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 开元 中,定四部目录,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汉以来,典籍之大数也。”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丛查考。”

在《尚书序》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后汉书·崔寔传》说寔"少沈静,好典籍"。显然这两处的"典籍",就是指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书籍之意思了。

典籍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 典章制度 ;二是“ 训诰 ”,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608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