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测管的作用

声测管的作用,第1张

MOS管的检测方法 看完你就全懂了

1.通过电阻测量来识别结型FET的电极:根据FET的PN结正反阻值不同的现象,可以识别结型FET的三个电极。方法:将万用表拨到R×1k档,选择两个电极,分别测量正负电阻值。当某两个电极的正负电阻值相等且为几千欧姆时,这两个电极分别为漏极D和源极S。

因为结型FET的漏极和源极是可以互换的,所以剩下的电极一定是栅极g,你也可以任意用一个电极接触万用表的黑色探针(红色探针也可以),另一个探针依次接触另外两个电极,测量它们的电阻值。当两次测得的电阻值大致相等时,黑色探针接触的电极为栅电极,另外两个电极分别为漏电极和源电极。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说明是PN结的反向,即都是反向电阻,那么可以判断是N沟道FET,黑色探针接在栅极上;如果测两次电阻都很小,说明是正PN结,也就是正电阻。判断为P沟道FET,黑色探针也接在栅极上。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可以更换黑色和红色探针,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直到识别出网格为止。

2.用电阻测量法判断FET好坏:用电阻测量法测量MOS晶体管,就是用万用表测量FET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栅极和源极之间、栅极和漏极之间、栅极G1和栅极G2之间的电阻值是否与FET说明书上注明的电阻值一致,来判断FET的好坏。具体方法:首先将万用表设置在R×10或者R×100的位置,测量源极S和漏极D之间的电阻,通常在几十欧姆到几千欧姆的范围内(从说明书上可以看出,各种型号的灯管电阻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测得的电阻值大于正常值,可能是内部接触不良;如果测得的电阻为无穷大,可能是内部断极。然后将万用表放在R×10k位置,然后测量栅极G1与G2之间、栅极与源极之间、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阻值。当所有测得的电阻值都为无穷大时,该管正常。如果上述电阻值太小或有通路,则说明管子坏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栅极在管内断裂,可以采用元件更换法进行检测。

3.用感应信号的输入方法估算FET的放大能力:具体方法:用万用表的R×100电阻,红色探针接源极S,黑色探针接漏极D,给FET施加1.5V的电源电压。此时,指针指示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阻值。然后用手捏结型FET的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信号施加到栅极上。这样,由于电子管的放大,漏源电压VDS和漏电流Ib都会发生变化,即漏源之间的电阻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观察到指针大幅度摆动。如果手持栅表的摆幅小,则电子管的放大能力差;手的摆动幅度大,说明管的放大能力大;如果手不动,说明管子坏了。按照上述方法,我们用万用表的R×100档测量结FET 3DJ2F。首先打开灯管的G极,测量600ω的漏源电阻RDS。用手握住G极后,手向左摆动,指示电阻RDS为12kΩ。手的摆动幅度大,说明管好,放大能力大。

4.通过电阻测量来区分未标注的FET:首先通过测量MOS晶体管的电阻,可以找出两个有电阻的管脚,分别是源极S和漏极D,剩下的两个管脚分别是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记下两个探针测得的源极S和漏极D之间的电阻值,调整探针再测一次,记下测得的电阻值。电阻值大两倍时与黑探针连接的电极为漏极D;红色探针连接到源S..这种方法识别的S极和D极也可以通过估算其管的放大能力来验证,即放大能力大的黑色探针接在D极上;红色探针接地8极,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当漏极D和源极S的位置确定后,根据D和S的对应位置安装电路,一般G1和G2会依次对齐,这就决定了两个栅极G1和G2的位置,从而决定了D、S、G1和G2引脚的顺序。

5.通过测量反向电阻的变化来判断跨导。测量vmosfet 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晶体管的跨导性能时,可以用红色探针连接源极S,用黑色探针连接漏极D,相当于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加了一个反向电压。这个时候栅极是开着的,晶体管的反向电阻很不稳定。将万用表欧姆档选在r×10kω的高阻档,此时表内电压较高。用手触摸栅极G时,会发现管的反向电阻值变化明显。变化越大,电子管的跨导值越高。如果被测管的跨导很小,用这种方法测量反向电阻变化不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8685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4
下一篇 2022-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