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是再分配吗

教师工资是再分配吗,第1张

经常在网上看到老师的抱怨,听到他们的声音:我在教学一线岗位,教专业课,一周有近20节课,当班主任。我的工作量很满,但是职称和工资都很低。而很多老教师都是在中学或者辅助教学岗位,工作相对轻松自由,但是职称高,工资待遇高。对此,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抱怨待遇不公,认为这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对按劳分配的曲解和误读。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付出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形的劳动。他们消耗的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是能量,带给他们的是身心疲惫,萎靡不振,衰老。有人说教师平均年龄只有59岁,这有点夸张,但离中国人75岁的平均寿命还很远,却是不争的现实。

其次,教师的精力和努力主要来自于他们的知识积累、经验总结和创新思维。就像蜡铸蜡烛,慢慢点燃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而且老师的工作是个兢兢业业的工作,不像工厂里的计件产品,很难按日按月考核。从表面上看,教师的工作量集中在中青年时期,但从整体上看,是贯穿一生的。年轻时主科,兼职多,工作量大,主要消耗体力;教老助老看似轻松,却耗费精力、储备和心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要经历这样的年龄阶段和工作过程。我们不能孤立或孤立地看待它。不能以一件事或者三年五年来论英雄。因此,教师的劳动或工作量是长期的、全面的、复杂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教师劳动鉴定形成了以学术知识、资历、对教育教学的贡献、改革创新为导向、师德人格为发起的职称评定机制。是公平合理的制度,实事求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多年来,教师职称制度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振兴教育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任何贬低和负面的言论都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人为的偏差和问题,甚至是不正之风。但这并不是制度设计的初衷,而是执行中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于教师收入分配,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是合理的。为弥补职称等级与工资直接挂钩带来的过大差距,新增绩效工资和临时性创新评价奖励,充分照顾一线骨干教师的实际工作量,鼓励他们精益求精。应该说,教师职称制度和配套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实现了整体意义上的教师按劳分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354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