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上的螳螂人

昆仑山上的螳螂人,第1张

1962年,一次科学勘探地质考察,在昆仑山的一个冰川洞穴里,遇到了一只螳螂形的生物,直立着。螳螂的前肢像两个钢锯齿,三角形的昆虫般的脑袋,刺眼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由于害怕对抗,螳螂率先向探险队发起攻击,它们肌肉发达的后腿闪烁不定,一动不动。只有靠近洞口的人活了下来。

我第一次接触上面提到的螳螂侠的科幻故事,是在早期的天涯论坛帖子上。当时觉得不为人知,很神秘,充满了兴趣。螳螂的描述生动传神。特别之处在于故事中加入了真实的时代背景。给人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但回味过后,让人不禁怀疑,昆仑山螳螂侠真的存在吗?

昆仑山螳螂侠的科幻传闻是什么?昆仑山又名昆仑遗址,是中国第一神山,有万山龙脉之祖的称号。它是中国西部山脉的脊梁,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跨新疆、西藏,至青海,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人的认知中,昆仑山处处充满未知的奥秘,也容易与科学奥秘、自然秘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昆仑山是西王母和道教神仙的住所。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宴、白娘子偷仙草、嫦娥奔月等传说也都与昆仑山有关。而传说与现实世界的融合点,则与死亡谷的神秘事件有关。

这个神秘事件是从昆仑山的“鬼门关”死亡谷开始的。死亡谷到处都是动物的骨头和皮毛,还有人类的坟墓。1983年,高原牧民进入寻找走失的马匹,却意外在死亡谷遇难。然后马毫发无伤地走出了山谷。死亡谷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经过科学研究和调查,原来山谷中磁场强,容易引来雷击,牧民的死亡也与此有很大关系。

在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发现昆仑山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生物资源。因此,考察队要进行更细致、更彻底的地质勘探活动。然而这一次,在洞穴的休息处,我遇到了螳螂人,一种来历不明的物种。据两位幸存的研究人员称:

螳螂看起来像刀螳螂。它的两只前肢像锯齿刀一样突出。它大约有两米高,非常大。头部呈扇形,与身体大小不相称。长长的触须和明亮的复眼,好像有咀嚼的口器。后肢肌肉发达,跳跃能力惊人。很像成年阶段的螳螂,有着坚硬的黑红色外壳,极具攻击性,行动迅速敏捷,像一座移动的“战斗堡垒”。

另一方面,这些没有武器装备的探险队员自然不是螳螂的对手。只有两个在洞穴出口的探险队员得以逃脱。事后找到驻扎在当地的部队,用点火器实施突袭。没想到的是,现代机枪子弹无法穿透螳螂的硬壳,陆军士兵也伤亡惨重,输掉了战斗。

此事惊动了有关部门,部队再次带着穿甲弹等重武器返回冰川,最终歼灭了凶猛的螳螂。据说医学解剖后发现,螳螂的外壳不仅坚硬,还附着一层生物粘液。这种粘液就像润滑油一样,让普通子弹失效,进不了螳螂的身体。从此,螳螂事件告一段落,因为这个案子太荒唐了。为了避免引起恐慌,这个消息已经被封锁,不允许传播。

按理说,昆仑山平均海拔5500-6000米,人类会因为缺氧而出现高原反应,没有氧气瓶很难生存。同时气温低,风大有暴风雪,生活环境如此恶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螳螂?这件事现在有哪几种解释?

1.外星生物传闻:昆仑山人迹罕至,环境生态不适合人类居住。但是外星物种作为外星生命,不一定要有和人类一样的生存条件。外星生物看起来像昆虫螳螂也不是不可能。比如科幻电影《第九区》中,拥有地外文明的外星生物酷似地球上的巨型龙虾。它还适应地球的温度、气候和生态。而且人迹罕至的昆仑山正好适合外来物种不想被人类打扰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螳螂人是外星生物?

我认为这个想法不可信。能到达昆仑山的外星物种的文明程度已经跨越星际旅行了。需要有高度发达的智能,也需要有性能优异的飞行器。当然,如果螳螂的飞行器坠毁在昆仑山,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可以明显感知到螳螂的智力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它仍然保留着昆虫的生物习性。所以,我觉得外星生物的传言不可信。

02.生物进化与实验室转基因项目: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所有生物物种都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进化而来。

螳螂在繁殖上与人类是隔离的。所以一定不是螳螂和人类的混血儿。但是螳螂不也是经过了几千年的进化进化吗?还是实验室人工操作,基因改良的螳螂人?

这显然是荒谬的。无脊椎动物螳螂,甚至是一种食肉昆虫,已知的大小是55-105毫米。一方面,螳螂注定要进化体长,超过螳螂人两米的高度就不会变异。甚至白垩纪也很难达到。另一方面,昆仑山环境恶劣,终年积雪,植物稀少,食物链极度匮乏。如果螳螂人进化了,所需的食物,比如小动物和昆虫,不足以支撑螳螂人的生存、进化和繁衍。

至于实验室转基因项目,未来有可能实现,但不是1962年那个技术和经济都短缺的时代。当时中国的工业体系还很落后,实验室设备简陋,技术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先进。更何况国家层面也没有闲散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个实验。所以实验室转基因也是无稽之谈,不可信。

03.科幻文学故事的创作,我认为是更符合事实的解释性论证。分析昆仑山螳螂侠的故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故事很新颖,但谣言无法证实。带有明显的科幻文学元素和创作手法。可读性强,给人新鲜感,符合互联网的文学审美要求。写作的主体、客体、受体、载体符合科幻创作的四要素。加入真实的时代背景,赋予科幻故事真实感和可读性,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拥有更广泛的受众。这更符合科幻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果结合昆仑山传说的神秘,昆仑山道教文化的盛行,以及玄幻小说这种武侠小说在网络上的广泛受众,很难说这不是根据道听途说改编的科幻文学。

总的来说,昆仑山螳螂侠事件虽然已经在网上广为流传,但真相并不能证明这一阶段是否发生或经历过。因为具体地点早已进入历史的尘埃,也没有任何音像流传下来。而目击过它的探险队员也找不到了(年代久远,连目击者都已经去世了)。)

但是关于外星人的谣言,生物进化,实验室基因工程,我觉得都不可信。相反,基于道听途说的科幻文学的故事更真实、更科学。昆仑山螳螂螳螂事件不能说是网上的谎言,只是造物主故意为昆仑山螳螂螳螂制造的一个谜。在此,希望广大作家明白自己的责任,道听途说仍是基本现实,要向读者说清楚,以免引起谣言。

对此你怎么看?(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318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