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流量,怎么用

什么是互联网流量,怎么用,第1张

互联网流量历史1994 -2001:搜索为王

1994年,中国开通64K国际专线,1996年深秋,瀛海威公司的成立,是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性事件。这几年涌现的互联网公司,到目前为止只有网易、搜狐、新浪、腾讯、阿里、百度。业内人士可能还记得天涯、猫扑、西祠等热门BBS。

互联网彻底沸腾了,门户网站,论坛,网游...............................................................................................................................................................

2005年,百度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被搜狗、艾文等狼群包围。李开复随谷歌进入中国,阿里获得雅虎中国的控制权。这一年,张小龙加入腾讯掌管QQ邮箱,张一鸣成为个人站长的千分之一,王兴创业做内网。在此期间,谁获得了搜索入口,谁就掌握了互联网流量的命门。

2010 -2011:转微博

2010年后,中国智能手机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将阵地从PC转移到手机上。无数创业者看到了瓜分新流量入口的可能性。

“微博”的出现一度以暴风骤雨的速度席卷整个互联网,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百度纷纷加入战局。在此期间,我们身边的所有人,在各个地方,拿着智能手机从微博的信息流中拉出50条信息,第一个大V和“十万个冷笑话”的生活类账号从微博中浮出水面。

小米抓住了微博的红利期,前两年在微博上频繁推出产品、提示软件更新、收集用户反馈、处理用户投诉,而蒋则主要通过微博中的图片和短文,传播品牌传播中最精彩的部分,即酒瓶和酒上的金句,以匹配用户的媒体使用习惯。

2009年后,谷歌逐渐显示出其在中国的败绩,而艾文、雅虎和搜搜逐渐衰落。百度联盟在2011年进行了“三次飞跃”,从搜索时代进入开放时代,为在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2013 -2016:微信上线

2012年4月,微信推出朋友圈。出于好奇,人们开始发朋友圈的概率要高于微博。慢慢的,内容同质化严重,朋友圈效率降低。四个月后,为了解决朋友圈营养不足的问题,微信上线了微信官方账号。知识和文章潮水般涌来。2014年到2015年是微信官方账号的热点,大家都在手机里存了很多。与此同时,微博的效率越来越低,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最后成为娱乐和热点新闻的主要阵地。

在微信官方账号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付费成为了用户转移好友和微信官方账号时的现金流。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就是典型代表。罗胖子凭借《心灵鸡汤》60秒语音在子段子中脱颖而出。毕竟用户变懒了,时间被碎片化了,注意力不再集中。

后来,他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内容形式或内容深度,陆续推出了系统化的图书介绍内容、got APP、线上专栏课程,延伸出“got大学”。这种内容的完美迭代,对应的是媒体形态的演变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CNNIC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仅在3年内增长了1亿,远低于此前20年的增速。但承载流量的业态变得丰富起来,微信、微博除外,诞生了淘宝、今日百科等上亿用户的超级app。

BAT长期把持着中国互联网世界的流量入口,并逐渐将今日百科、美团、滴滴等独立app加入榜单。比如百科的广告收入从0到100亿,只需要三年。

寡头、数据孤岛、信息墙等负面效应无处不在,流量越来越贵,创业成本只增不减。对于广告主来说,投放成本的增加对投放精准性的要求更加严格。

用“饭票”收流量

传统互联网红利的终结,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对流量的观念。相比早期赤裸裸的流量竞争,流量精细化运营成为新的主题。2018年后,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纷纷拥抱小程序,被视为打破数据孤岛和信息墙的解决方案。

基于超级APP的交通诱导,不同于2010年的垄断者形象。微信在小程序和微信官方账号上开始流量扶持,把社交流量分给更多创业者,引导线下零售,给创业者更多机会。

基于交叉裂变的流量生态目前,支付宝小程序已经兼容淘宝、丁琪媛、高德等基于阿里系的app百度的智能小程序更彻底。与爱奇艺、Aauto Quicker、58同城等建立了开源联盟。,并登陆非百度系app,试图打破与众多app的流量闭环。

交通的本质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25个年头,作为“数字基础”的流量,正在不断重构自己在互联网发展中的角色。

20多年来,随着PC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4G的普及和5G的进入,中国的互联网流量一直处于全面井喷的状态,链接越来越多。

近五年来,电子商务、新零售、无人零售、社交电商、小程序电商、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短视频、会员电商等互联网热门词汇在网络名人中被频繁使用。这些热词似乎成了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论。

一个人的24小时时间是有限的,整个社会上网的总人数也是有限的。人群的注意力已经饱和。微信官方账号关注了几百个,短视频平台推送了一长串,但是没有一个真正想开的。

阅读量一个个下降。偶然打开一篇文章,也是被耸人听闻的标题所驱使的猎奇本能所装载。各大互联网平台依旧忙碌,但从热点的策划到社区信息的用户,互联网的每一端都透露着疲惫。

选择越多,人的注意力越不能集中,入口越多,注意力就越分散。互联网流量资源本质上是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和用户的时间分配。

服务才是王道。中国用户开始熟悉它。在此背景下,精细化运营管理成为互联网公司竞争的焦点。用户,他们不是一个IP地址,而是一个人,有温度有广度,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从消费者时代到用户时代。

野蛮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使有流量红利,这些流量的变现难度也大大增加,比如社区团购、社交电商,这是互联网流量的最后一公里。不是以服务用户为商业模式的互联网产品注定要灭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301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