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圆寂时悟出了什么

鲁智深圆寂时悟出了什么,第1张

孤星鲁之死很神奇。当天,他和宋武一起欣赏杭州风光。他一直睡到半夜,听到响声,跳了起来,拿着禅杖准备大战。

但六和殿里的和尚说钱塘江潮信要来的时候,突然恍然大悟。他们这才明白,大长老至真法师曾对他说过“听潮声,见信无声”。他们拍手大笑,洗澡换衣服,左脚放右脚,死了个痛快。

鲁真的说他死了,只留下一首颂歌:

一辈子就爱杀人放火。忽然金绳开,玉锁断于此。啧啧!潮水来自钱塘江,今天我知道我是我自己。

更神奇的是,作者明明写鲁是文盲,那么这首颂歌是怎么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的生与死。

鲁是水浒的灵魂。他过着正直、正直、无拘无束的生活。

明朝的李志是鲁的钢铁真爱粉。他用了十五个字来评论这个人物:

仁,智人,勇者,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这种高评价有点过分。他把儒释道的终极正果加到鲁一个人身上,但我觉得鲁大师买得起,因为他真的很可爱。

鲁,天上的孤星,是水浒的灵魂。他是真正的英雄。他的一生正直、正直、奔放、充满活力。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的一生:

是低级军官陆缇,出来玩,喝酒吃肉,结交兄弟朋友(史进)→→→路途坎坷,三拳打死关西镇,救了金翠莲父女→→→→踏上逃亡之旅→→金翠莲的丈夫赵歪歪送他去五台山出家→→两次在五台山大闹,转投索国寺→→→打了周统,从桃花山得了气→→→再次为义而战,打了起来护送林冲丢了铁饭碗→→→闯荡江湖,结识杨志,智取二龙山→→聚义三山,破青州,上梁山→受招安,南征北战→回五台山见师父→活捉方腊→死在潮头。

早期的是一个单纯的人。人生之初,他的追求特别单纯,就是交朋友做兄弟,一起喝酒吃肉。遇见史进,意气相投,我们是兄弟,一起去喝一杯,而不像“谁在耐心地等你”时看到李忠磨唧唧?跟他走”,拳头一挥,赶走了围观卖膏药的人群。Sokokuji安抚了所有的地痞,每天被人用酒肉敬他的时候他都不好意思,想着请大家回去。

遇见林冲,夸他武功好,交换了姓名,准备了详细的历史,于是成了兄弟。遇到杨志,互相残杀,互相倾慕,互称“兄弟”,一起去攻占二龙山,做国王。

早期的是一个真正的侠客。当他遇到粗暴的情况时,他给予帮助,而不考虑对方的出身、报酬,甚至后果。他反复给路人和亲近的朋友提供帮助,自己砸了铁饭碗,落得个跑路的下场。

从金翠莲父女、桃花庄、瓦罐寺到后来的林冲,他都毫不犹豫地出手,每一次都把救人的精神坚持到底。他出钱帮助金翠莲的父女逃跑。他当面要求周统解除与老刘家的婚约。他在赤松林吃完就回瓦罐寺,护送林冲到沧州大道。要不是林冲拦住,他一定会杀了高衙内。“你怕他,邱。洒家怕他!如果我撞上那只鸟,我会教它吃三百根禅杖。”……

总之,卢在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和自己一个交代。所以,虽然杀人放火,但正如宋江所说,“该杀的都杀了”,所以他的所作所为是自己的善果。

鲁前期的是一个直爽豪放的人。出家时仍自称“洒家”,要剃度的长老给他留几根头发。我不是每天都冥想。我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想起来就醒了。我随地大小便。别的和尚劝他打坐,说“慈悲为怀”,他说:“团鱼在家吃。是什么鳗鱼?”我听见和尚说“苦!”申智说:“石斑鱼肚子很大,又肥又甜。很好吃,但得‘苦’。”

他受不了寺庙里的简单饭菜。当他下山时,他必须吃肉和喝水。当他喝醉时,他发疯了。连五台山大门口的金刚都被砸得粉碎,然后他还被缠着笑。打禅杖和戒刀要百斤重。当你提到关羽时,你说:“我不如王官!他只是一个人。”

去二龙山后,水浒第一英雄宋江的线索打开了,鲁暂时隐身了。在梁山泊中间,申智没有多少露面。只有两个细节,即忘我救桃花山和义无反顾救史进,再一次显示了鲁的英雄品格。

其他的都是上阵杀敌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他们打个酱油,拿个泡泡再变隐形。只是到了宋江主张拉拢他的时候,鲁才重新出道,道出了拉拢必然失败的道理。他不愧为智者:

鲁曰:“惟今满清文武百官满,多为恶,蒙蔽圣人。比我做的好。怎样才能把它们洗干净,杀干净?如果对你不好,你就告别。明天我们去找机会吧。”

但是,除了拉拢梁山,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路可走了。虽然反对,但他并没有为了兄弟情谊而坚持闹事。而是默默参与拉拢部队,南征北战,战死沙场。

鲁的一生充满了冒险,他的结局是108位英雄中最成功的。

梁山108个英雄配得上地球108个恶魔中的最高等级,但只有鲁与众不同。他不像恶魔,而更像佛。他也是水浒中最神奇的人。他一生中有许多与神仙的奇遇。

自从去了五台山,他遇到了真正的罗汉,指导他人生的智真长老。

据说五台山,一位睿智的长者,原来是宋朝的活佛,知古知今。几年前,人们知道鲁是一个已经到了命中注定的人,但他必须偿还杀死他的生命的债务,所以他被教导来到这个世界上采取这一次。

智臻长老是鲁的贵人。至真长老收鲁为僧,焚香安顿,便断了鲁的前程:

这个人应该是明星,内心是正直的。虽然目前很凶很顽固,很复杂,但是时间久了就清净了,效果非凡。你不能等他。

甄长老很器重陆,待他很好。不仅给自己起了个辈分,而且在佛寺的两次大场面后,他都很宽容,很有教养。后来,在僧侣们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引导申智改用东京的索国寺。他仍然亲自给师弟知青禅师写了一封信,并且仍然承认鲁是他的徒弟。

临别时,知真长老送给鲁四个字,指明了他前半生的命运:“遇林则富,遇山则兴,遇水则止。”

后来,它们都一一实现了:森林指的是野猪林或林冲,山指的是二龙山,水指的是水泊的梁山,河指的是宋江。

鲁是一个有着深厚感情和深刻智慧的人。他也很感激智臻大师。因此,辽朝被征后,鲁又一次回到五台山去拜访他的师并问路。

镇长老道:“我徒弟去了好几年,杀人放火都不容易。”卢沉默了。

甄长老是来开导鲁的。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鲁,不再是过去那个聒噪的和尚了。他已经开始思考人生了,所以听完师父的讽刺,他无言以对。

这一次,甄长老送给四个字,指出他的前程似锦。他说:“抓住每一个夏天,但要抓住每一根蜡。听潮,见信,无声。”

相对于鲁对未来的迷茫和追寻,宋江比他更积极。他先是央求二仙山的罗真人,然后打败五台山的知真长老,招人用他们的八卦给他讲解。然而,他执着于此,却终究无果。

申智比宋江有智慧得多。他只是默默的背诵,放在一边,等着以后实现。临走时,智臻长老只收了鲁的金银钱财,要为他“存经、消灾、早得善果”,却坚决不接受宋江的好意,这也预示着宋江不会有鲁那样的好下场。

除了智臻老人,陆还有许多见仙经历,尤其是临终前。申智轻而易举地失踪了,宋江派人去找他,但是没有找到。然后他平白无故的回来了,他能够立下大功。

九十九回《花和尚摆脱井边》写的是在打仗的时候,鲁离奇地掉进井里,来到了一个人间仙源,“桃李有大叶子却没有半朵花”。在曹安,他遇到了一个指导他参禅的和尚,给他指明了出路。他还说,“从此分手,后会有期”,这也预示着鲁的未来。

我想遇见的那个鲁和尚就是他未来的自己。他向戴总描述时,也是“像和尚一样的和尚”,细节充满哲学思辨。

回到第119回,鲁追夏侯成,生擒方腊,又是一次奇遇。

申智曰:“吾自战乌龙岭数万松林,追夏侯成入深山。我被贪婪的盗贼杀死,直驶进混沌山脉的深处。可是我迷了路,遇到了一个老和尚,他把三佳领到了这个毛安,说:‘这里有各种蔬菜和大米,你就在这里等着吧。但是当你看到一个大个子从松林深处走来,你就抓住他。"

如果传说中有神助的话,那应该是了。《水浒传》是一部神话背景的小说。表面上看是108位将军聚义的故事。其实背后都有道家和佛家的大佬在暗中发力。

其实水浒108的命运早就注定了。鲁是一位得天独厚的将军。他的一生总是充满了罗汉真神的指引和保护,他突然死去,也是大圆满注定的结局。

鲁的圆寂之道充满了禅意,提升了全书的艺术水平。

鲁是《水浒传》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有完整清晰的人生成长轨迹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鲁的结局充满了禅意,提高了《水浒传》的艺术水平。

鲁的死似乎很突然,可能是因为他死得早。如果你看到大家的大结局,你会发现一点都不突然,因为很多人都是无缘无故死的。

比如岳寺出家的戴宗,突然“笑死一夜”,临死前和大家告别。比如柴进本来已经回老家生活了,突然“突然有一天,他死了”。关胜做了官,而且做得很好。突然,他喝醉了酒,从马上摔下来,病死了...

这些英雄似乎才是真正来到这个世界上挑起事端的魔星。他们玩得很开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急着成仙的早回去了。那些没有玩够的人被迫暂停任务,但他们知道未来的结果,他们不难过也不害怕。比如宋江喝了毒酒还不忘带上李悝jy,约定死后“与他相聚”,还有用生命追随宋老大的吴用和华容道...

与其他人的结局相比,鲁的死结局是最好的。他是清醒的自我选择。他为方腊立下汗马功劳后,直接拒绝接受筹赏的礼物:

“我不愿意当官。我只想找个干净的地方安顿下来。”宋江也劝他去做名刹的住持。他断然拒绝了他:“不要!要求更多是没有用的。只有尸体才是强大的。”

方腊被称为流星之战,很多兄弟死伤。鲁的好兄弟史进战死,残废,杨志、林冲,二龙山兄弟几乎全军覆没。鲁心如死灰,他从来不跟宋江讲道理。他从来都不想效忠于朝廷。

鲁已经意识到,他选择了死而成佛,这不仅是大圆满的结局,也是他对宋江这种痴迷名利的蔑视和嘲讽。

“突然,金绳断了,玉锁在这里断了。”金为富,金银富贵,玉为贵,是名利的称谓。鲁看透了世间一切名利的欲望,他一个念头也承受不了。他的色相是空。

“哎!潮水从钱塘江来,今天我知道我是我自己。”这是内心真正的解脱。

《顺治龟山诗》曾写道:“未出生前的我是谁,出生时的我是谁,长大后的我是谁,闭眼时的我是谁。”和光禄禅师的书没什么两样:“一口气不来,何处安身?”这些都是佛教禅修和开悟的不同境界。

相比之下,鲁显然处于更高的境界。他已经实现了“我就是我自己”的境界,自然是“来去自如。”对于僧侣来说,死亡是大圆满的结果,只有高贵的僧侣才能死亡。

鲁死后的待遇也远超宋江等人:

许多领导人都来看望鲁,并烧香祭拜他。城内,张昭、童书密等官员也前来焚香祭拜。五十寺的禅师,都来诵经。

后来,皇帝还封他为义摄影师和禅师,但对此并不太在意,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所以给安排的结局真的很好,不用再纠结为什么会突然死去,更不用说阴谋论等等来破坏这个人物形象了。

至于《鲁赋》是怎么写的,一点也不重要。既然他能预知自己的生死,就不能和普通人划等号,还有宋武。申智,不成功便成仁,不能没有他这个好兄弟。帮忙写遗嘱不是很正常吗?

南山橙暖/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79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