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新专辑无时无刻乐评

李健新专辑无时无刻乐评,第1张

2021年6月19日,李建新专辑无时无刻》的实体唱片和数字音乐在同一天同步发行。

在这个以数字音乐为主导的时代,一张完整专辑的发行模式早已成为数字音乐先上线的流程,实体唱片滞后于上市,有的可能不会发行实体唱片。然而,对李健来说,实体唱片的存在是歌手的必需品。六年前的同名专辑延续至今,就是李健的想法,即摒弃华丽繁复的工艺包装,让实体唱片回归最简单最传统的形式。

然而,简单的包装并不简单。平面摄影师石和《无时无刻》美术设计师黄海都是业内的佼佼者。大师们呈现自己对“无时无刻”的诠释,与李健的音乐融为一体,令人惊喜。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李健过去的实物唱片在音乐收藏市场上保值,甚至被称为“理财产品”。

李健在概念电影《一直》中说“时间只是一个概念”,但在我看来,李健通过这张专辑回归了时间,即“忘记时间,没有时间”,这是一张关于时间,也是关于空的专辑。

十五首《一直》在这个时代拥有罕见的专辑作品量。李健在这张专辑中的创作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很流行的词:沉沦。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市场的下沉,而是创作状态的下沉,内心的下沉。

心情沉得越深,底盘越坚实。正是因为这种沉沦的状态,音乐才更容易钻入人的灵魂深处。我不知道这个描述是否准确。如果像医学一样把音乐分成学科,那么李健的音乐一定属于内科范畴。它不能满足简单感官的愉悦。那些内心压抑的圣歌,更容易在人们心中激荡。

就旋律风格而言,李健的音乐也非常类似于流行音乐中的古典音乐。古典不是曲式和风格的标签,而是代表一种美感,可以超越时代的美感。

就像李健个人认为在这张专辑中,《我只有你》是他最满意的旋律创作,因为这首歌的旋律气质与上世纪的日系或港台流行音乐非常相似。其实这里说的不是具体的时间和地域,而是优秀旋律背后的永恒感。

除了旋律一如既往的匠心打磨,却又自然舒展,带来的是没有时间感,超越时间概念的古典美和永恒美。李健的《一直》给我留下了另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空。

李健的作品大多来源于敏感细腻的感情,那些直观的感情用诗意的语言加以美化和艺术化,于是就有了那些婉约精致却同样动情的音符。

在这张专辑中,除了他敏锐的直觉和细腻的感受力,李健实际上通过不同的机会和触发器来衡量和反映他与自然、他与世界、他与他的心之间的距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距离变换,作品有了更加无限、无界、广阔的空感。

从蝠鲼到单向思维,《美丽生物》是万物之灵的延伸,远比空洞穴一般的环保题材发人深省。一部《梅雨》,以人物塑造和人物素描的方式,延展了女性的群体形象。无数的生命和无尽的青春在一幅作品中碰撞,就像一幅优秀的画作,往往能超越内心的空,拥有无限广阔的意象。

还是一首女性题材的作品《海洋》,里面有一个个美丽的女性群体形象的缩影,还有《带来风景的女人》,更微妙的是,李健把这个带来风景的女人带入了歌曲,但歌曲的余味又把它推到了更远的视角,用接近于长镜头的处理,也给人们带来了歌曲本身之外的风景。

在后流行时代,传播到人群中的群体形象,对人性的感受、梳理和概括,已经汇聚成一股特殊的力量。

同时《深镇小夜曲》《夜望金桥》等作品都是静物想象出来的。他们探索和追求的仍然是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品通过善良、奔跑、荒原、花园,最终通向美的彼岸。

除此之外,在这张专辑中,我总感觉李健在《门》《一切恰到好处》等作品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泼墨山水画特有的留白和写意。无论是情绪还是旋律,节奏还是歌词,都是这样的。而是让音乐有足够的意境让人去联想和感受。

除了音乐文本的空 inter-sense,专辑《无时无刻》在音乐技术上也有着强烈的空 inter-sense。

在李健的音乐生涯中,《一直》可以说是音乐属性最不一样的专辑。李健之前的专辑可以说是个人演唱,形成了作品最强的支点。在这张专辑中,至少从音乐上来说,作品的整体感更强,李健在其中穿插,互相转化,使作品的歌词、编曲、演奏成为一个共生体。

你怎么形容这种感觉?这就像是高手之间的决斗。有时候正是因为大家的位置都比较高,才会形成你中有我的巅峰碰撞,碰撞越多,火花越飞。

比如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就是《偶然相遇》中崔宛平的吉他独奏,它不仅是李健音乐的一部分,还能走出既定的歌曲框架,在另一个时间里漫游飞翔空。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忘记时间,也可以忘记空时间,让我们在听的时候真正体验到“无时无刻”和随时随地的自由。用专辑最后一首歌来形容,就是“一切都刚刚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20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