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学术造假

医学界学术造假,第1张

首先,这个问题“524名中国博士论文造假”可能需要澄清。准确的说法应该是“524名中国博士发表的107篇学术论文被撤”。事实上,撤稿并不等同于造假,因为撤稿的原因可能包括无意造成的数据错误。然而,华中科技大学雷蕾教授最近发表在《科学与工程伦理学》上的一篇论文确实显示,绝大多数中国作者撤稿是因为学术不端,包括抄袭、篡改数据和篡改审稿人。

雷蕾教授系统梳理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即科学文献索引(SCI)和社会科学文献索引(SSCI)两个索引的基础,发现从1997年到2016年,中国作者发表的280万篇论文中,共有834篇论文被撤回,其中780篇可以明确查出来。在这780篇论文中,有15%是因为数据错误而被撤稿,而81%是因为学术不端。按比例来说,被核实的涉嫌学术造假的论文占所有发表论文的十分之二。看起来不大,但学术是最严谨的。近千项研究中的作弊现象依然触目惊心,更何况被证实的造假可能只占实际学术不端行为的一小部分。

为什么学术造假如此盛行?很多评论者分析过原因,包括学术评价体系对论文数量的病态依赖,造假成本极低。换句话说,弄虚作假获得的职称晋升,好处很大,但发现处罚轻微。这从雷蕾教授的上述论文中可以看出。这项研究在中国确定了24名惯犯,每个作者的书平均被撤5次以上。这些退赛的原因都是因为学术不端。

试想,如果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导致的撤稿行为被严肃处理,恐怕作者就很难再敢再犯,甚至比失去学术岗位还要好,可能就没有再犯的条件了。但现在还有这么多的惯犯,足以说明有关部门虽然声称要严肃处理学术造假,绝不姑息,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屡禁不止,让造假者多次铤而走险都不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099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