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什么区别

中建地产2023-05-08  71

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在宇宙构成、方法论、认识论、作用和影响上均有差别,区别如下:

①宇宙构成: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是主观唯心主义。

②方法论: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

王阳明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③作用: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王学这种“心即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心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程朱理学

思想: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三纲五常”即天理;

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物)、反求内心、致良知;

相同点:都属以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派别,主张意识决定物质;

不同点: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是高调的道德主义。

③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④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

不同点:

①宇宙构成: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②方法论: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

③作用: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扩展资料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程朱理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心学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因寓居建阳(今福建建阳)考亭,世称考亭先生。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成为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与二程合称“程朱理学”。

他政治上主张富国强兵,发展生产,抵抗金兵,反对屈辱求和,受到权臣排挤。他从事教育工作五十余年,曾重建和主持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总结了不少有益的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本义》《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文集》《朱子语类》等

理学是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儒释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成为两宋和明朝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理学家提出“理”“天理”“气”等新理论,使儒家思想更加哲理化。理学又分为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即“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由此得名。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

二程,程颢程颐。

第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

第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

第三,“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二程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朱熹。

认为“理”、“气”不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

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他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以此理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发展了二程“无独必有对”的矛盾观。认为在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中,都存在着两两相对的矛盾。物除了对立关系之外,对立事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提倡“格物致知”,强调“知先行后”。

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什么区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朱熹的理学思想和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异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35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