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常说的“阿罗汉”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常说的“阿罗汉”到底是什么意思,第1张

阿罗汉,就是罗汉,是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从断见思惑断烦恼以及出三界这个角度比较,阿罗汉与圆教菩萨五十二位中的“初住菩萨”地位相当。

但阿罗汉出离三界轮回就以为是最高境界,因此住于此境界,称为有余涅槃。而《华严经》讲的初住菩萨是刚刚证得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也永离生死轮回。但菩萨把这个境界当成正是下化众生上求佛果的开始,把这个境界作为修行的起步。禅宗讲“悟后起修”,正是讲的开悟证法身后的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佛说的成佛需要三大劫,说的也是从这时开始,不是说从凡夫开始,如果从凡夫算起,那真是无穷无尽的劫也难证佛果的(因为有的人堕入地狱就无穷劫,没法子计算)。

《华严经》讲菩萨的位次,只讲42位,把前面从发菩提心的初信位至十信位的十个信位菩萨省略了。 这个阶段的信位菩萨,虽然没有证法身,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阿弥陀经》最前面列出了十六位“大阿罗汉”,很多佛经上也讲到佛的弟子中有不少大阿l罗汉,因此不能说与佛相等。说与佛等,是指断尽烦恼以及永断轮回与佛相等。而“无上正等正觉”,唯佛才有。

如果有人说大阿罗汉与佛相等,那么《妙法莲华经》中,佛给许许多多大阿罗汉授记是什么意思?显然,大阿罗汉所证得果位与佛相差还很远。

一、佛、菩萨、罗汉的说法是按照大小乘做的简单划分。如按大乘圆教之义,则把成佛路上的果位分为五十二个阶位。从低到高分别是;

1、十信:也叫“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2、十住:也叫“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3、十行:也叫“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

4、十回向:也叫“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

5、十地:也叫“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6、第五十一位;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

7、第五十二位: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即是最高圆满的果位——佛。

二、补充说明:

1、一般说的阿罗汉是小乘四个果位中的最高果位,其初果须陀洹断惑的程度等同于圆教初信位菩萨,但是神通智慧与圆教初信位菩萨无法相比。同理,二果斯陀含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三信位菩萨,三果阿那含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五信位菩萨,四果阿罗汉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七信位菩萨。辟支佛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八信位菩萨,权教菩萨断惑程度等同于圆教九信位菩萨。圆教初住以前的十信位菩萨没有证得法身,也叫“假菩萨”,十信位圆满则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进入圆教初住位,即是法身大士,才是“真菩萨”。

2、在佛教中,最低的果位是大乘初信位菩萨,即小乘初果,证得此果位,则已入圣流,不再是凡夫,虽然未出六道,但永不堕落三恶道,天上寿命终尽,降生人间,人间寿命终尽,上升天上,如此七次往返,即证得阿罗汉果位,出离轮回,永无分段生死。在此以下,皆是凡夫,随其业力,升沉不定,轮转六道。

是修行果位

阿罗汉,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是依照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圣者。自佛陀以来,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果,还有众多的弟子成就三果、二果和初果。

佛、菩萨、(阿)罗汉的根本区别: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菩萨:自觉、觉他

(阿罗汉):自觉;

也就是说,三者之中佛的境界最高,已功德圆满;菩萨次之,罗汉最低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叫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盘,住世济人。西元二世纪师子国(今与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记载了十六位罗汉的姓名,这本书由我国玄奘法师译出。后代画家画像时不知为什么却画成了十八罗汉,据推测可能是把庆友与玄奘也画了进去,但在标姓名时,虽把庆友标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却重覆地把第一位罗汉的名字标在第十八位罗汉上。宋代即有人指出这一错误,然而十八罗汉却已经在我国广泛流传开了。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读朵)的简译音。菩提意思为觉悟,萨埵意译为有

情意的生物或众生。大乘佛教认为,以阿罗汉果为修行的目标还不够,应修持佛果,即达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应先作菩萨,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经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国汉族地区影响较大的菩萨,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和弥勒菩萨。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意译。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辟支佛(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缺后二项,菩萨缺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指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大乘佛教认为,三界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之沙。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音同触ㄔㄨˋ)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从佛身上说,还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阿罗汉的解释

[Arhat]

[佛教用语]∶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 理想 的最高果位,佛果; 也是 对断绝了一切 嗜好 、解脱了烦恼、受人 崇拜 敬仰 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 罗汉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 芙蓉 峰龙湫。——宋·沈括《 梦溪 笔谈》 详细解释 梵语Arhat的译音。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教亦用称断绝嗜欲,解脱烦恼,修得小乘果的人。 《百喻经·入海取沉水喻》 :“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 :“昔 健驮逻国 有阿罗汉,常受此池龙王供养。”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 :“阿罗汉圣相威仪,比 雪山 三十六万亿佛。” 清 赵翼 《游 金陵 杂诗》 :“ 灵山 五百阿罗汉,一个 观音 请客难。”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右丞画渡水罗汉》 :“ 王右丞 作 《雪里芭蕉》 ,盖是 戏弄 翰墨 ,不顾寒暑,今世传 右丞 所画渡水罗汉,亦是意也。而 山谷 云:‘阿罗皆具神通,何至 拖泥带水 如此。’” 《西游记》 第三六回:“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

词语分解

阿的解释 阿 ā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部首 :阝; 罗汉的解释 ∶佛教称断绝一切欲念,解脱一切烦恼的僧人;已达到涅槃的佛教和尚阿罗汉之省,梵 ∶指矮胖、腰围粗而神态 庄严 的人详细解释佛教语。梵语阿罗汉的省称。小乘的最高果位,称为“无学果”。谓已断烦恼,超出三界

阿罗汉,是修行者中的圣人。佛教中,修行人中的圣人包括: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菩萨、佛。

据《阿含经》对阿罗汉的定义,修行人断除“见思惑”,就证阿罗汉,即可以超越生死轮回。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修行人彻底断除了贪、嗔、痴、疑、慢,就是阿罗汉。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中常说的“阿罗汉”到底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佛教中常说的“阿罗汉”到底是什么意思、阿罗汉跟菩萨有什么区别阿罗汉相当于哪个阶位的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果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27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