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是什么意思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是什么意思,第1张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的意思是:普通人会被环境转变,而圣贤用心转变环境。

境随心转,意思是说:心态的变化有时候真的可以把逆境转成顺境,所谓坏事变好事。能做到这样的人当然是圣贤。

心随境转,则是心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喜怒哀乐受着环境的控制,这样的人就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了。

补充:

生命唯识——“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释恒峰法师

自幼时起我们就通过父母、电视、学校、周围的人等等,获得我们的社会经历。 从这些经历中, 我们发展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念,或者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我们很多观念是在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大家都生活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所以产生了相同的观念。 大家看相同的电视剧、新闻、**,读相同的课本,接受统一的教育。结果就是:我们会有很多相同的看法和观点。由于这些相同的观念从小就深深植入我们的思想,并且我们接触到的周围的人和环境都进一步增强了这些观念,所以我们更加相信这些观念是事实。

然!生命不能与天地同寿,难以窥其宇宙全部。人生百年置身于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的宇宙中。弹指一挥间,毕生所学放眼在大千世界,只可谓冰山一角。坐井观天当为人生真实写照。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造就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种种别样人生。

观念上的不同引领我们走向不同的人生路。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崇尚自然无为而不为。也可追寻自由平等。亦有桃花源记乌托邦。即便没有过高人生理想的人,也会在“财、色、名、利、睡”中苦苦追寻。不同的观念带来了不同的追求,同时也引发了种种的欲望和执著。种种欲望和执著犹如牢笼时时刻刻控制着你我。有所求便有挂碍进而产生恐怖,所有烦恼痛苦皆由此而发。

“世界是物质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然!宇宙中没有支点,一切物体都不是绝对静止的,小到细胞大到星球无时无刻都在变化。

“世界是精神的”大哲学家帕卡图说:凡是若干个体有着一个共同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然!人的追求永远都在不断标新立异,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也随之变迁。从衣着打扮、忠君孝亲等历来变化,可见一斑。物质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科技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不断的在对物质进行研究利用的过程中。精神世界是在物质世界刺激下而产生的反应。从古至今作为人,我们的本体没有变,我们的大脑依旧在思维、在存储。但我们的思维有先天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乃建立在过去生活学习经验及概念上得以延续,面对事物如果脱离过去的经验和概念那么就会像婴儿一样,故思维无独立可言。

思维使我们对事物产生了认识,“识”即为我们生命的核心,“识”由我们内心而升起,进而认知外界事物。外界事物亦可通过“识”来影响我们的内心。在外在事物不断的变化当中,我们的认知对事物的看法“识”也在改变。久而久之由“识”形成了自我的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产生欲望和追求。

我们从早到晚,每一个计划,每一个行动,乃至于每一个念头,都在为我们个人价值观念而服务。自我价值观认为完成了就称之为成功幸福;完成的得不那么好,就称之为不成功不幸福。整个人生便是围绕着个人的价值观念而活,整个社会,也是围绕着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的价值观念。进行生产、分配、调控和监督。

唯物和唯心一直是哲学界多年争论的话题,在心与物之间“识”为纽带。科技即为人类利用对物质的认知“识”对某些物质加以改变为我所用。衣食住行、宇宙飞船莫不如此。一切的人和事和一切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川流不息的变化当中。但我们的这颗心却是绝对静止的,我们颗心从出生直至伴随死亡。我还是那个我,所拥有的都是外在。所执著的亦是外在。变化的只有“识” 。

生命品质的提升皆在于“识”人在生活中,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束缚,难以找到应事接物的最佳途径,其关键在于“识”不停的随着外界在转。没有将自我真正放下来,没有以一颗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认真对付。

正如儒家经典《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安稳的境界后,人才能够洞察万物之规律,这时考虑问题才能周详,处理事情才能完善。

而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一种安顿了的感觉,生活也会有一种充实感。内心平静,思想清晰,智慧必有所增,这样做事情更有效率。这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人生尺度。提高生命品质。

外物能引起个人心里各种反应,情绪变化,这些产生的各种情绪、“识”。人们通常将其误认为是自己,其实不是,那只是被外物影响起的情绪而已而自己的本心是如如不动的。金刚经里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外在的一切事物,存在都是无常的,如梦幻泡影,过眼云烟,何必执着,在意,因为它们而烦恼,影响自己的情绪呢不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世间任何现象都是相互作用的,做自己的主人,让周围环境随你而动境随心转,是觉悟;心随境转,是凡夫!

下一句: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释义:

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

你的心会影响你的行为举止,形成习惯、性格和外貌;心不再为外界所纷扰,却因自己的本性而变得善、美好、乐观、积极即可转换你的环境,简单说你的认知变了,这个世界也不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看日落很美,有人会很凄凉。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我想来解释一下 境随心转的的意思 其实大家说的都很对 在现在看来境随心转就是字面的意思!但境随心转还有一层更深意思 就是 你的心中所想 往玄了说 是你的意念 能够改变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通常是指别人的心中所想) 不过现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 还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日本有一位科学家,他所研究的是水是一个很有灵性的事物,更推出了世间万物都是能够感受到人的想法的。他曾经做了一个实验,选出100名心无杂恋的虔诚者 用他们的意念去感化(治理)一个被污染的湖泊。结果经过好多次治理都不见成效的湖泊竟在人们的意念中奇迹的恢复了。。。。。。古人的这句话具有很高的概括性 是否把意念能感化非生物界归于其中,无可稽考。但意念能够改变别人的心境 这一点必须有。古人的大智慧 非现代人所能及。总之就是教人学好 与人为善 现在社会 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德服人 那些社会的败类,所谓的恶势力 便会被感化!(ps :今天早上挤地铁 有一个蛮横无理男 和一个女的吵架,旁边有人看不下去说了男一句 ,男竟要和旁边那人单挑,气氛非常恶劣。这时我用我最强的意念试着说服他,不怎么见成效。可能是我势单力薄的原因,如果有这么一群人一起意念,他应该就会认识到自己其实是可悲的。其实中国的公共场所一直都是这样,出现类似事情并不奇怪 但奇怪的是往往一大群善人并没有把恶人感化 ,而是那一小群恶人把善人‘感化’了。。我么每个人都需要深思!)

以上就是关于“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是什么意思、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后面两句是什么,有啥含义、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55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