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算中国历史吗

蒙古帝国算中国历史吗,第1张

蒙古帝国是没有列入中国史的,如果学过中国历史就明白了。

蒙古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蒙古政权的统称,与内部统一的大蒙古国定义不同。

要知道,铁木真及其子孙在对外征战中,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 ,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三千多万平方公里。

蒙古是亚洲东北部一个高原地区的泛称,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南、东、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原为中国的一部分。广义上的蒙古包括中国的内蒙古和新疆的一部分、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的部分区域,如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等。这些地区在大清朝及中华民国初年时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很多人将蒙古等同于蒙古国是不正确的,蒙古包括内蒙古和外蒙古,蒙古国专指外蒙古。

蒙古四大汗国不被认为属于中国的原因:

四大汗国和元朝名义上是正统和属国关系,但实质各自独立甚至相互仇视。

的四个儿子的争权夺利由来已久,四个派系的人都互相不服而觊觎大汗位。按照蒙古旧制,守灶的幼子是有继承权的,但公议的继承人同样有其合法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也不是同种概念,守灶表示他可以拥有父亲拥有的家族财产和军队,但是不见得他就是整个蒙古政权的当然统治者(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应当这样)。

所以窝阔台虽然是合法的公议的继承人,但拖雷仍旧是所有儿子中势力和实力最大的。因此就有窝阔台的继位,以耶律楚材等重臣劝说拖雷要以大局为重不要争位的事情。至于传说窝阔台承诺他死后还政给拖雷后人,但是却食言,让其子继承了大汗位,拖雷则在这之前神秘的因为给窝阔台祈福而死去(传说是因窝阔台重病依习俗代窝阔台而死),因此直接造成了四大派系的分裂。

术赤一贯支持幼弟拖雷,拔都也很支持之后的忽必烈兄弟,因此钦察(金帐)汗国和之后的统治者多少都站在拖雷后代这一边或者中立;不满自己家族不公待遇的旭烈兀远征波斯后奉忽必烈命建立伊儿汗国,这是坚定支持忽必烈元政权的势力,至少在独立的同时,伊儿汗国是坚定接受元政权正统地位的国家,直到被钦察汗国所灭亡。

察合台汗国一开始受到窝阔台政权的节制,一直到都瓦,都是联合窝阔台汗国的海都与元政权作对的,察合台、窝阔台汗国一直与元政权保持长期的敌对关系,经常侵扰元的边境地区,但一再被元军击败,窝阔台汗国汗海都最终败于元军身死后,国家也被察合台汗国都瓦侵吞。

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大汗国和元政权的地位,类似于松散的国家联邦,但彼此根本没有共同的利益,所谓“服从大汗宗主权”在四个汗国那里都是比较虚的东西。    

四个汗国疆域: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对于俄罗斯各公国享有宗主权。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辖区在天山南北。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潮以东地区。伊儿汗国是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都由伊尔汗直接统治;

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国是伊尔汗的属国;

小亚的罗姆素丹国名义上是属国,实际上由伊尔汗派官治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大汗国的疆域之广阔,再加上元政权的统治疆域,名义上的蒙古帝国已经远远大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帝国的疆域,大致的面积约3100万平方公里左右(如果包括属国和实际控制的国家,这个面积还要大)。

其中伊儿汗国和钦察汗国,甚至就已经比当时任何一个非蒙古政权的领土都要广大,这两个国家也是历史上经常与阿拉伯和欧洲国家为敌的,形成中世纪基督教、伊斯兰教、蒙古三大势力的世界格局主要因素就是这两个汗国。钦察汗国对东欧和北欧的压力,伊儿汗国对阿拉伯政权的压力,致使后来人将之称为“黄祸”。

最早的中国,在周代指的是首都京师附近地区。春秋战国,主要指华夏民族聚居的地方。随着秦朝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国这一概念不断延伸,指大一统政权所辖制的全部地方。无论是身居朝廷、为天下共主的中原王朝皇帝,还是边疆的民族首领,都认同事实上存在的大中国纽带和框架。

中国,是由“中国”这个地域范围内的所有民族共同组成的,并不是汉人一家的。尽管在历史上,多数时期的中央王朝、大一统国家,都是由汉人君临天下,但这是因为汉族整体实力在其他民族之上,“中国”之君既不是万世一姓的,更不是万世一族的。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少数民族,也从来没有萌生过在国家版图之外另辟乾坤的念头,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占据中原,为中国之主。

古代儒家长期讲“华夷之辩”,主张“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实际上浸透着浓厚的大汉族主义优越感。我们今天讨论中国历史,绝不能将中华民族这一整体范畴给割裂开来。

现代的蒙古国与历史上的蒙古国不是一回事

历史上的蒙古国,是1206年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建国后,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空前广袤的大帝国。

现在的主权国家——蒙古国,在元代是岭北行省的一部分,在清代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和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

蒙古国并没有直接继承元朝皇统,并不是元朝根正苗红的后裔。

元朝、蒙古大汗的直系后裔是内蒙古的察哈尔部。清朝皇太极攻灭察哈尔部,察哈尔部献出历代传国玉玺,蒙古大汗世系正式终结。

在清代,蒙古族地区分为漠南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青海蒙古、以及新疆地区的厄鲁特蒙古。民国初建,沙俄策动漠北喀尔喀蒙古独立,堂而皇之的僭用蒙古这一国名,实际上名不正言不顺。

称为“喀尔喀蒙古国”,或“外蒙古国”更符合实际。

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

古印度,并不等于印度的古代。我们常说的古印度,大多指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和尼泊尔。

古代的马其顿,也并不是今天的主权国家马其顿。古代马其顿的主体地区其实位于今天的希腊北部地区。所以,希腊一直要求马其顿改国名,更名为北马其顿。

元朝与蒙古帝国不是一个概念

元朝的前身,是由大蒙古国的大汗本部直接发展而来。

由于蒙古帝国领土扩张,成吉思汗除了将蒙古本土作为大汗直辖地区外,将其余占领地区分封给三个儿子,建立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第四代大汗蒙哥继位后,蒙古第三次西征,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地区建立了伊尔汗国。这就是蒙古的四大汗国。

‖即使英国的国王不是英格兰人,英国的国王也还是英国人。英国也不是法国的殖民地。‖

元朝是中国√

蒙古帝国是中国×(北方游牧势力,未进入中原体系)

忽必烈是中国的皇帝之一√

成吉思汗是中国的皇帝之一×(并未称中国皇帝)

蒙古帝国和元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像清朝和中华民国)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是蒙古民族的伟大的可汗√(忽必烈除皇帝位之外还有可汗位。和唐朝皇帝有点像。)

北方游牧/帝国控制下的游牧势力更迭

夷——》戎——》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北元——》沙皇俄国(好像是)

同时代的中原王国/帝国势力更迭

商——》周——》秦——》汉——》晋——》五胡十六国——》唐——》宋/辽/金——》元——》明——》清

一是从历史范畴分析:

首先,蒙古这个地方有历史记载以来就和中国密不可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假设敌人为犬戎。而这个犬戎就是生活在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到秦朝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刘邦的白登之围,汉武帝的封狼居胥,再到曹操的北击匈奴,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段时期好比兄弟们打架,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见正史,今蒙古国历代可汗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有权利统一中国,不管他是多么弱小,不管他是否是游牧民族)。这就是所谓的“一中各表”。。。

其次,西晋五胡乱华开始,居住在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就融入了中国纷争,纷纷建立国家,对其他政权冠之以“伪”,其实就是为了强调自己是中国天子这个唯一合法政权。而历代统一均将蒙古囊括在内,唐朝就是典型例子,唐朝以后的辽、金等非正统政权也均对蒙古进行有效管辖,而辽朝、金朝都是自认为是中国人的,目前俄罗斯等中亚国家还在叫中国为“契丹”,即使他们只是分裂政权。随后的元明清就更厉害了,蒙古的历代“成吉思汗(是封号,非专指某人)”都是由中央政权册封。所以说历代在蒙古生活的都是中国人。这就是“各表一中”。。。

其次,蒙古实在近代才独立出去的,民国时候中国对他进行有效管辖。徐树铮收复外蒙就是典型例子。只不过由于近代意识形态、国家战略考虑以及冷战、国家的积贫等等原因才分裂出去的,蒙古族的王公由于集体化外逃至台湾的不在少数,不过这段历史被可以湮灭罢了。蒙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他的位置类似新疆西藏。

最后,现在的外蒙敌视汉族非常严重,上台的总统均排华,不是右翼的上不来。综其原因,一是国家地理位置,二是他们自己生产不了米面油化肥洗发水等等日常生活用品,需要中国帮助,但是他们独立了,就把贫困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剥削”,这才是可怕的。三是日本等国家的挑拨也加剧了这种情况。日本给钱,前提就是要排华,,,

目前的情况是中国认同成吉思的蒙古帝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并把蒙古帝国统治中国的那段时期称为元朝,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蒙古国都不认同中国的观点,认为蒙古帝国的历史不属于中国历史的范畴,我个人认为蒙古帝国的历史应该包含在中国历史当中,因为蒙古帝国曾经统治过中国几百年,我们可以把蒙古帝国看成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就像满族建立的大清政权一样

以上就是关于蒙古帝国算中国历史吗全部的内容,包括:蒙古帝国算中国历史吗、蒙古国原来是中国的领土吗、蒙古四大汗国为什么不被认为属于中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59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