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

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第1张

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一个假说,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质子、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他把光子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式p=h/λ推广到一切微观粒子上,指出:具有质量m 和速度v 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跟粒子动量mv的比,即λ= h/(mv),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

通过两个独立的电子衍射实验,德布罗意的方程被证实可用来描述电子的量子行为。在阿伯丁大学,乔治·汤姆孙将电子束照射穿过薄金属片,并且观察到预测的干涉样式。在贝尔实验室,克林顿·戴维森和雷斯特·革末做实验将低速电子入射于镍晶体,取得电子衍射图样,结果符合理论预测。

扩展资料:

爱因斯坦在波和粒子上的发现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爱因斯坦将光束描述为一群离散的量子,现称为光子,而不是连续性波动。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爱因斯坦推论,组成光束的每一个光子所拥有的能量等于频率乘以一个常数,即普朗克常数,他提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其中, Wo是逃逸电子的最大动能, 是逸出功。

1916年,美国物理学者罗伯特·密立根做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电效应的理论。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无法推导出普朗克与爱因斯坦分别提出的这两个非经典论述。物理学者被迫承认,除了波动性质以外,光也具有粒子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提到物质波方程是说明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粒子性,联系了宏观和微观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则是由广义相对论演算出来的。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德布罗意方程中的一个P=h/(打不出,后都有用?代替,见谅)是由E=mc2推出来的

步骤如下

p=mc=hv/c2c=hv/c

考虑到

c=hv

所以

p=h/v

参考资料:

物理书

即德布罗意波在轨道上形成驻波的条件:对于电子的定态,原子轨道的周长必须是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的整数倍结合德布罗意公式可推出玻尔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公式

德布罗意的工作表明,玻尔有关氢原子的量子法则,即必须有着一系列固定轨道,可以用围绕原子核的电子波来解释这些波称为“驻波”,它类似于共鸣时,管风琴琴管中的那种波在这些情况下,谐振的出现是由于管中恰好有整数个波与此类似,只有某些德布罗意波长可以在原子周围产生驻波每个波长对应于一个轨道

这个条件假设是对只氢原子模型的近似描述,更为普遍的则是索末菲量子化条件,5,吓我一跳,一看题目就觉得不应该有人会回答出来的,呵呵。

我认识的人当中应该只有那个教我们量子物理的老师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而关键是,那种家伙既不会来百度知道,更不会在这种地方来回答这种问题。。。,2,

以上就是关于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全部的内容,包括: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解释下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方程、什么是德布罗意驻波条件最好能把每个量的物理意义详细说明一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75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