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二八的年龄是多大

年方二八的年龄是多大,第1张

年方二八的年龄是十六岁。

二八: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读音:èr bā

引证:魏晋·陶渊明《责子》: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翻译: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年龄称谓简介: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1、年方二八,拼音:nián fāng èr bā,汉语词语。指女子年龄刚刚十六岁。

2、“方”一字,,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有强调岁数还小的意思。二八,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3、南朝 陈 徐陵 《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 渭城歌。”

4、还有一个词叫二八芳龄,这是草字头的芳,也是指女子十六岁左右。

1、古人表示年龄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用两个相乘数连写来表示。“秋公回头看时,乃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灌园叟晚逢仙女》)“二八”就是二乘八,即十六岁。

2、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3、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4、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5、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6、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7、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通常都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黄金年龄。今多用来形容女子正值年轻貌美的时期,不限定是十六岁。古代通常对十八岁男子称呼年方二九。

二八年华,汉语成语,拼音是èr bā nián huá,意思是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 出自《江夏行》。

《江夏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委身于重利轻别的商贾的不幸遭遇及懊悔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商人妇之类的平民妇女的同情。此诗以赋法为主,比兴较少,运用了五七言相间的形式,音节灵活多致。

古代芳龄二八是指16岁的女孩子。

古代女子的年龄的表示很特殊,使用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的。如二八芳龄等等,就表示该女子今年十六岁了。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古代年龄的代称: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以上就是关于年方二八的年龄是多大全部的内容,包括:年方二八的年龄是多大、年芳二八是指几岁 年方二八什么意思、年方二八是多少岁 关于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96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