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是怎么形成的

ATP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ATP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最典型的如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由ATP合成酶合成,或者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或细胞质基质。ATP合成的主要能源为葡萄糖和脂肪酸。每分子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由酶催化产生2分子丙酮酸(C3H4O3)同时产生2分子ATP和4个还原性氢,产生的能量可以使2分子ADP与Pi结合生成ATP。最终在线粒体中通过三羧酸循环(或称柠檬酸循环)产生最多32分子ATP。其大致过程是: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一步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与6分子水结合在酶的催化下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20个还原性氢,产生能量可以使2分子ADP与Pi结合生成ATP。最终前两步产生的24个还原性氢与6分子氧气在线粒体内膜结合在酶的催化下产生12个水分子,放出大量能量,产生能量可以使34分子ADP与Pi结合生成ATP。有氧呼吸三个步骤可以使1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32个ATP,三步中的酶是不同的酶。

此外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ATP,其第一步与有氧呼吸相同,第二步为前一步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与4个还原性氢的作用下产生2分子乳酸(C3H6O3)或者产生2分子酒精和2分子二氧化碳,这一过程不释放能量,可见无氧呼吸中大多数能量都保存在有机物中而浪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因此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密切有关。(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应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应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能。因此,能量的来源不同。(3)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水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综上所述,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3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意义使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而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三、ATP的形成途径1 对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2 对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四、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总结:(1)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葡萄糖;(2)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淀粉;(3)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4)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5)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6)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7)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物质——太阳光。五、ATP中能量的利用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生物生命活动都离不开ATP。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物活动。这些能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械能 生物体内的细胞以及细胞内各种结构的运动都在做功,所消耗的就是ATP水解释放出的能。例如,纤毛和鞭毛的摆动,肌细胞的收缩、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等,都是由ATP提供能量来完成的。(2)电能 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传导冲动和某些生物能够产生电流,所做的电功消耗的就是电能。电能也是由ATP所提供的能量转换而成的。(3)化学能 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需要化学能,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时,必须有直接或间接的能量供应。另外,物质在分解的开始阶段,也需要化学能来活化能量较高的物质(如葡萄糖在分解前首先磷酸化)。在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中,可以说到处都需要由ATP转换的化学能来做化学功。

动物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ATP

的全称是adenosine

triphosphate,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A代表adenosine腺苷;T代表tri-,意为三

;P代表-phosphate,也就是磷酸。顾名思义,一个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组成,其中腺苷由一个核糖和一个腺嘌呤组成。

扩展资料

细胞呼吸与ATP合成:

生物氧化是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生成CO₂和H₂O并释放能量合成ATP的的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消耗氧并产生CO₂,故又称细胞呼吸。通常情况下,糖类物质的氧化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体所需的能量中约50%~80%的能量由糖类提供。

脂类、蛋白质也可以通过生物氧化为细胞提供能量,当脂类、蛋白质转变为糖代谢途径中的中间产物后,也可通过糖有氧氧化途径中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₂和H₂O,并合成ATP。

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生物氧化过程中,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或乙醇(酵母菌中);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TP中的A代表腺苷,而腺苷中含有腺嘌呤,它是一种含氮的碱基,所以ATP含CHON, ATP中的P代表磷酸基团,所以它含有HOP综上所述,ATP中含有CHONP,

ATP——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ATP(adenosine-triphosphate)中文名称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其数量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即一个腺苷上连接三个磷酸基团。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相邻的两个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非常活跃,水解时可释放约3054kJ/mol的能量,因此称为高能磷酸键,用“~”表示。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ATP远离A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出一个磷酸和能量后成为腺苷二磷酸(ADP)。在有机物氧化分解或光合作用过程中,ADP可获取能量,与磷酸结合形成ATP。ATP和ADP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ATP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所组成,化学式C10H16N5O13P3,结构简式C10H8N4O2NH2(OH)2(PO3H)3H,分子量507184。三个磷酸基团从腺苷开始被编为α、β和γ磷酸基。ATP的化学名称为5'-三磷酸-9-β-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或者5'-三磷酸-9-β-D-呋喃核糖基-6-氨基嘌呤。

它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编辑本段]ATP循环人体中ATP的总量只有大约01摩尔。人体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100-150摩尔的ATP即相当于50至75千克。这意味着人一天将要分解掉相当于他体重的ATP。所以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1000-1500次。ATP不能被储存,因为ATP的合成后必须在短时间内被消耗。

ATP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发生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就能接受能量,同时与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 [编辑本段]生物合成在细胞中ATP的摩尔浓度通常是1-10mM。 ATP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最典型的如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由ATP合成酶合成,或者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合成的主要能源为葡萄糖和脂肪酸。每分子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ATP,最终在线粒体中通过三羧酸循环(或称柠檬酸循环)产生最多38分子ATP。

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ATP一般不参与叶绿体外的生命活动 [编辑本段]ATP酶 - 生理功能人体预存的ATP能量只能维持15秒,跑完一百公尺后就全部用完,

不足的继续通过呼吸作用等合成ATP。纯净的ATP呈白色粉末状,能溶于水。

作为药品可以提供能量并改善患者新陈代谢。

ATP片剂可以口服,注射液可供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功能:各种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

一、能源物质

肌肉中储藏着多种能源物质,主要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元、脂肪等。

二、能源物质的代谢

(一)无氧代谢剧烈运动时,体内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无氧代谢。它包括以下两个供能系统。

①非乳酸能(ATP—CP)系统—一般可维持10秒肌肉活动

无氧代谢

②乳酸能系统—一般可维持1~3分的肌肉活动

非乳酸能(ATP—CP)系统和乳酸能系统是从事短时间、

剧烈运动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ATP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的时间仅为1~3秒,

要靠CP分解提供能量,但肌肉中CP的含量也只能够供ATP合成后

分解的能量维持6~8秒肌肉收缩的时间。因此,

进行10秒以内的快速活动主要靠ATP—CP系统供给肌肉收缩时的能量。

乳酸能系统是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的肌糖元在缺氧状态下进行酵解,

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在体内产生乳酸,同时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

这一代谢过程,可供1~3分左右肌肉收缩的时间。

(二)有氧代谢

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大量的分解代谢,称为有氧氧化系统。

(三)能量供应

1、了解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

体育运动加速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促进体内物质的分解与合成,

使组织细胞得到比原有水平更多的营养补充,有机体获得更加旺盛的活动能力,

从而使 身体不断发展、完善,这就是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基本道理。

2、了解能量供应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关系

体育运动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

体内能源物质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这种变化称为超量恢复。

出现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的早晚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体内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超量恢复的幅度也越大,

但所需的时间也长,在身体出现超量恢复阶段,进行第二次适宜的运动与休息,

可以逐步提高人体的能量供应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体运动能力。

3、了解有氧锻炼与减肥的道理

长时间的运动是在有氧代谢的条件下进行的,要靠脂肪的代谢提供能量,

因此,有氧运动是消耗脂肪达到减肥目的的有效方法。

4、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肌肉中ATP、CP的含量及分解速度;

②肌糖元的无氧酵解速度及血液对乳酸的缓冲能力;

③神经、肌肉对缺氧和乳酸堆积的耐受能力。

无氧代谢能力是速度素质的重要基础。体育课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方法,

一般采用间歇性练习和持续性练习。

间歇练习主要发展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一般每次练习在30秒以内,

进行1~3分的积极性休息,再进行适宜练习,可以提高速度素质。

持续练习主要发展乳酸系统的供能力。一般每次练习在30秒以上,

每次休息时间较短,可以提高速度耐力。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运动的能力。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关键在于有充足的氧供应,即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

利用氧的最大数值——最大耗氧量。

最大耗氧量与单位时间内血液循环携带、运输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大耗氧量。

采用较低或中等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由于机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供应,

进行有氧氧化供能,所以,可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ATP为三磷酸腺苷,腺苷是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腺嘌呤+核糖+磷酸

所以ATP就是比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多2个磷酸基团

ATP水解,如果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既可以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腺苷三磷酸(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扩展资料:

在细胞中ATP的摩尔浓度通常是1-10mM。ATP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最典型的如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由三磷酸腺苷合酶合成,或者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合成的主要能源为葡萄糖和脂肪酸。

每分子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ATP,最终在线粒体中通过三羧酸循环(或称柠檬酸循环)产生最多38分子ATP。脂肪酸氧化分解进入柠檬酸循环,长链脱除也可以用于氧化磷酸化分解产生ATP,一般为108个ATP。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以上就是关于ATP是怎么形成的全部的内容,包括:ATP是怎么形成的、ATP的合成过程是什么、在细胞中哪些结构能产生ATP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65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