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如如不动,忍难忍之人,修难修之心!

2019-06-26如如不动,忍难忍之人,修难修之心!,第1张

如如不动,忍难忍之人,修难修之心!

1、一个人,有没有面子,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

修行是修什么?是学庄严啊,是学自己的修养,是学面子,是学仁义礼智信。

看人一定要庄重,眼睛不能花,眼睛不能偏,实实在在的。看人都有讲究的,叫礼貌看人。因为你的眼睛人家看得见你在看他什么地方。你眼睛看哪个地方,就说明你这个人是没有修养的人。你的眼睛不能乱看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眼睛如果看人家那种不该看的地方,对方马上就知道你是个下流人了。

2、要记住:要经常做无我想。就是没有自己。每做一件事情,“哦,不是我做的,是同事做的,很感恩他。”“哦,这件事情,我没做,都是大家帮忙的。”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经常想想:我又没做什么,我有何德何能啊?我很渺小。从飞机上往下看,人比蚂蚁还要小呢,汽车就像蚂蚁一样。

要经常做无我想。要认为自己是 一无所有的--我来到人间是一无所有,我走的时候也是 一无所有。我不为名去争,我不为利去争,钱对于我来 讲没有什么吸引力,利对于我来讲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我连自己都没有,我有什么名利可争?少争名争利,这 个人就活得自在。少一点欲望,这个人就活得潇洒自 如。什么叫“自如”?就是自己如原来一样。所有的财 物,就算是你拥有也是你暂时的拥有,也是暂时托你保 管的。比如自己还没有死之前,这个房子写的是自己的 名字,等自己一走,这个房子是不是归孩子了?那这房子还是你的吗?没了。是你拥有还是孩子拥有啊?你能 拥有一切吗?你能拥有永远吗?

不要再想不通了。你暂时的拥有后又归别人拥有了,这不是真正的拥有。

所以要学会忍辱。人的一生中有挫折、诽谤、打击面对这一切,我们要学会忍辱。

3、忍辱是什么?忍辱的境界非常高,忍辱是菩萨的境界。

一个能够忍耐的人,就 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别人跟你吵架你不吵,你就是有修养。

不管男人、女人,被人家骂了后跳起来了,这个 人就是没有修养。被人家讲了后浑身动了,这也是个修 得不好的人。举个例子:人家说“你很有钱啊”,你脸 马上显出自己很有钱的样子,这也是没有修养。说她漂 亮,马上就坐不住了,又涂脂抹粉,又是一个没有修养 的人。

“如如不动”是说一个有境界的 人,你讲他和不讲他,对他来讲没有什么影响。

4、要记住,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

就是说我连要忍耐的这颗心都没有。“法忍”就是法界的忍 耐。因为我根本不要去忍耐,因为我根本没有感觉我要 忍耐,我都没有生出这颗要忍耐的心,我有什么要忍耐的?如果有人骂我的话,我说“我不生气”。别人讲我,我感觉只不过是他的观点,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我为什么要生他的气呢?

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 很牛,到别人公司里去,人家问他:“你是谁呀?”他 目不斜视地说:“我是谁你都不知道?”结果别人说他 是一个精神病,连他是谁都不知道。自以为自己很有 名,实际上他什么名都没有了。

人的毛病就出在太自以 为是了。“我过去从来没有做错事情,我过去一直领导 人家的,我过去怎么样、怎么样„„”喂,你的过去就是过去。

要记住,这是一个过去式。你已经是没有 了,你再把过去名词拿过来用,你就是没有。

没有的东 西你再拿出来,你就是一个没有理智和智慧的人。

5、如果魔在身上,人就变成 精神病。

所以要学会无生法忍。我虽然要忍耐,但是我连要忍耐的心都不生出来。根本认为 没有生出的忍耐称为法忍。根本没有感觉要忍耐,才可能是无生。就是说,我没有感觉我要忍耐。

很多人感觉自己要忍耐:“生气啊,不行,我一定要忍耐。我是学 佛人,我必须要忍耐。你骂我好了,你打我好了,我就是要忍耐。”实际上这不是最高境界。

你有本事,他骂你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他在骂你,他是在给你提高你境界 的一个阶梯,就是一种增上缘,增加你上进的源泉。他 给了你这个境界就让你进步更快。他骂你,你就听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在马路上还没有人来骂你 呢。在家里他骂你,你就把他当成一种境界来看。 这种忍耐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法忍了,就是说没有忍耐的意思在里面。

很多人的毛病就是“我不能 够忍耐了,我受不了了。”这个“我”真的很害人啊。 把“我”忘记吧!忘却自己,就是自己境界的提高。因 为没有了你自己,你就不会生气了,你就不会发脾气 了,你就不会贪瞋痴。自古以来,多少人死掉都是为了 一个面子。现在很多人参加摩托车比赛,今天出去参加 比赛他就知道自己也许回不来了,他连命都不要,但他 就是为了挣这个面子。所以要放下自己,不要有面子!

学到后来要无生法忍。阻碍境界提升,是一堵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想把你们的这堵墙挖掉,因为你 们的这堵墙把智慧挡住了。所以你就觉得痛了。

6、要学会忍耐啊。要记住:不还击、不还口骂他,这也是忍耐。 有两种是最难忍的:一种是夫妻。因为夫妻两个人的冤 结是好几世积累下来的,等到夫妻两个人吵架的时候, 那种气啊真是让人受不了。这个气是最难忍耐的。如果你能把夫妻的气忍耐住,你这个人就不容易了。夫妻忍 耐是难忍中最难忍的东西。

还有一种是单位里的关系。 单位里的忍耐实际上就是人和人相处的忍耐,也是很难。环境的变化让你心里起变化。在家里是夫妻关系 难,在单位或者公共场所和人接触是更难了。什么地方的人都会吵架,什么地方的人都会骂人,并不是说语言 的问题,而是说你的外环境实际上是你累世的孽障生成的果。

7、要记住: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 得。无所得心啊。什么叫“无所得心”?

我的心没有 了,我的人也没有了。我的心已经不为所有的外环境所 影响,我的心就像没有一样,这是更高的境界啊。

比如 说人家都在排队买一样特价的东西,“无所得心”的人 就是,我的心没有去想,我没有心去做这件事情,得与 不得无所谓。我没有欲望的心,我没有瞋恨心,我没有愚痴的心。要没有贪瞋痴这种心,而留下的是良心。无我的境界证得无我。就是说,你已经没有你自己了。你的境界到了,你真的就没有你自己了。 “我不生气了,我想通了,因为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们讲我就讲吧,你们不让我做我就不做了。”

你对别 人无欲妄,你的心中就没有欲妄了。

本来自于网络。

文/禅晕

修行导师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不让你的心停留不前。心如果真的不动了,那就失去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佛经中所说的如如不动并非是指你什么都不想,都不做了!而是对你所妄动出一切事物都能看清楚,看清楚什么哪?看清楚一切皆是自己妄动,无需再否定自己的妄动是好是坏!因为那都是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你是妄动不出来的!即使你觉得妄动的结果不喜欢不好,那个不喜欢不好也是你自己妄动的呀……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恒久不动的信念,坚定内心,在所不辞,是坚持也是热爱。

从这些坚定的信念中,得到生活的养分,让自己生生不息。

疫情下,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因为在单位从事防疫工作,感受更深。刚刚觉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时候,又看到有反弹的消息,被隔离的同事,因疫情受影响的业务,让人不自觉陷入焦虑。

这时候更需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等待东风,更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好种子。只有活着,才能活好,才有幸福。

保持做事的心态和姿势,永远不要选择躺平。只有行动,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变化,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这才是做事的姿态。我在网上看到封在上海的培训师海纳老师,封了二十多天,一遍遍练习和思考讲了无数次的课件,把行李再打包整理一遍,一派整装待发的样子,很是励志。

期待疫情很快过去,可以来一趟旅行。

通俗地讲,就是自己的心要安住袭来,不被外境所转。比如别人骂你一句,你马上还回去,不但骂他,而且之后久久不能释怀,忘不了这件事。这就是心被别人转了。

关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看一下圣严法师的开示:

问:这句话是不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但也不要因无所执着而冷漠消极,应该提起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

师:一进农禅寺的门,在照壁上就可见到这句话。它本是《金刚经》中的句子,六祖惠能未出家之前,听到有人诵读这个句子,当场若有所悟而决定出家求道,往湖北黄梅见到五祖弘忍,半年之后,听五祖讲《金刚经》,一听到这句话就豁然大悟,可见这个经句在禅宗是多么的重要。很多人认为无我、无心、不动心大概就像木头、石头、植物一样吧!如果真是如此,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就不要说法度众生,禅师们悟道之后也不该再弘扬禅法了。事实恰巧相反,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只有三十多岁,接下来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说了许多法,度了很多人,使佛教流传到今天,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可见不动心并不等于木头、石头,它的意思是不住心,《六祖坛经》中也谈到无住无相无念,二者大同小异。‘无住’是什么呢?就是不在一个念头或任何现象上产生执着,牢牢不放。

比如受了打击,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扰,那叫心有所住。又比如贪男女色的,心就注意男女色;贪名的,心注意名;贪财的,心注意财;贪美食的,心注意美食。这些人若没有女色、男色就活不下去,没有名、没有财就浑身不对劲,没有美食也不能过日子,心中老是牵挂着这些东西,这就叫‘有所住’。至于心无所住呢?美色当前也当作是平常事。《维摩经》中的天女散花,又是美女又是鲜花,菩萨们看了若无其事,认为是天女自己在散花罢了,跟菩萨们不起关联;可是那些阿罗汉对美女和鲜花还存有潜在的厌离心,所以花落到他们身上就掉不下来了,这是因为心有所住。因此,‘心无所住’是身在红尘能不受红尘困扰,‘生其心’是出入红尘还能救济红尘中的众生,为他们说法。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萨们的境界。

我们凡夫也不妨练习‘无所住而生其心’,最初可能比较困难,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把世间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梦如演戏。你会非常认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戏,那就不会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响而烦恼不已。

如如不动释义:意思是事物常在,没有什么变化。

如如:佛家语,常在的意思。

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是(术语)楞伽经所说五法之一。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智度论一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大乘义章三曰:“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诸法体同,故名为如。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学佛的人,真正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他那个心就叫清净心。

这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结果,是修行完全成功的圣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心态。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本质——无常生灭。

不要把结果当成方法来修,不要直接去修“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只要能够观察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常生灭的,那么,你会自然地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法的次第。

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的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等,共有两三处地方。所以有人提出来,金刚经中所说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个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这四句偈,离经而说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来讲,非要把它确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话,你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无所住。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一切有为法如梦一样,如幻影一样,**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灯影、人影、树影等。佛经上譬喻很多,梦幻泡影,水月镜花,海市蜃楼,芭蕉,又如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如阳□,太阳里的幻影等。

年轻的时候学佛,经常拿芭蕉来比,我说芭蕉怎么样?「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这是古人的一首诗,描写一个教书的人,追求一位**,这位**窗前种了芭蕉,这个教书的就在芭蕉叶上提诗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风吹芭蕉叶的声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实际上,他是在想那位**。那位**懂了,拿起笔也在芭蕉叶上答覆他:「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里作鬼太无聊,这个答覆是对不住,拒绝往来。我们说芭蕉,难道佛也晓得这个故事吗?不是的,这是中国后来的文学,砍了一颗芭蕉,发现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话,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来很好看,中间没有东西。所以这十个譬喻梦幻泡影等都是讲空,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梦幻中如如不动

二十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像一场梦一样,对不对?对!梦有没有啊?不是没有,不过如作梦一样。当你在作梦的时候,梦是真的;等到梦醒了,眼睛张开,唉呀,作了一场梦!你要晓得,我们现在就在作梦啊!现在我们大家作听金刚经的梦!真的啊!你眼睛一闭,前面这个境界,这个梦境界就过了,究竟这个样子是醒还是梦?谁敢下结论?没有人可以下结论。你一下结论就错了,就著相了。

幻也不是没有,当幻存在的时候,好就是真,这个世界也是这样。这个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过是存在几十万亿年而已!几千万亿年与一分一秒比起来,是觉得很长,如果拿宇宙时间来比,几千万亿年弹指就过去了,算不算长呢?也是幻呀!水上的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还存在好几天呢!这个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们这个地球也是水泡,你说它是假的吗?它还有原子、汽油从地下挖出来呢!那都是真的

呀!你说它是真的吗?它又不真实永恒的存在!它仍是幻的。你说影子是真是假?**就是影子,那个明星林黛已经死了,它再放出来一样的会唱歌会跳舞,李小龙一样打得匹哩趴啦的。所以金刚经没有说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没有告诉你是有的,空与有都是法相。

所以你研究了佛经,说金刚经是说空的,你早就错得一塌糊涂了,它没有告诉你一点是空的,它只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著,不住,并没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说空是没有,金刚经说:「于法不说断灭相」,说一个空就是断灭相,同唯物的断见思想是一样的,那是错的。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但是梦幻再来的时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样。只要认识清楚,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重点在这里。

当你在梦中时要不著梦之相;当你做官的时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当你做生意的时候,不要被钞票困住了;当你要儿女的时候,这个叫爸爸,那个叫妈妈,不要被儿女骗住了;要不住于相,如如不动,一切如梦幻泡影。下面,「如露亦如电」,早晨的露水也是很短暂的,很偶然的凑合在一起,是因缘聚会,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才能生缘起,所以说如露亦如电。你说闪电是没有吗?最好不要碰,碰到它会触电,但是它闪一下就没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刚经,木鱼一放,叹口气: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诉你吧!一切是有;不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方法,你应该这样去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以后怎么样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学佛。所以,有许多年轻人打坐,有些境界发生,以为著魔了。没有什么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最好的说明,佛讲到这里,金刚经全部圆满

佛讲:诸法(宇宙中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本性是无常的,都是在刹那当中变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显示出物质在产生的同时就开始变化,开始泯灭了,只是在外表上我们看不出来。这就是佛讲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化。

佛讲:诸法的本性是空性的,通过逻辑分析,我们会发现根本找不到诸法的存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但是在显现上都是真实不虚地存在着,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我们经常讲“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是指能将诸法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理都弄得一清二楚,一点也不模糊,这就是了了分明。

如如不动,就是真正看破了、证悟了诸法的事实真相、真理。这个时候,心不会随着这些境而动,不会受任何的影响。顺境来了,也不会高兴;逆境来了,也不会伤心,始终是一个心态,这叫如如不动。

如如不动的同时了了分明,了了分明的同时如如不动。我们在现实当中做人,人身就像个游客,来到了这里,到时候也必然要回去。来了还会走,走了还会来。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这就是轮回,没有什么可怕的。要从内心里不执著生死,不惧怕死亡。生死是相对而成立的,没有什么可放不下的。

任何事物都一样,所有的事情有好就有坏。人与人之间也是,他对你好,对你有感情,帮助了你,你高兴的不得了,这叫动心了;过一段时间,他对你不好了,对你也没有感情了,不帮助你了,你伤心难过的不得了,这也叫动心。其实,别人现在对你好,肯定也有对你坏的时候。好不可能永远好,坏也不可能永远坏,这都是无常的。诸法、世间法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人也会变,事也会变,物也会变,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都不是实有、真有,都是如幻如梦,都是虚假、不可靠的,这就是佛讲的“缘起性空”。这是自然规律,很正常,诸法的事实真相、真理就是这样。所以你不要执着好坏,无论对你是否有感情,是否有帮助,一切都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都无所谓,总是保持一种心情,一个心态,这叫如如不动。

变化是很正常的,你的心不随着他动,不随着他变,这就是修行。所以学佛就要学佛的觉悟,学佛的智慧,要懂得诸法的事实真相、真理。你真正懂得了诸法的事实真相、真理,这叫开悟、证悟,也叫看破。看破了诸法的事实真相,弄得一清二楚了,才能放下,心才不会随着这些境动。

其实,看破了才能放下,放下了才是看破。若是没有看破,就放不下;若是真正放下了,就一定是看破的。你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会随着它动心了。

以上就是关于2019-06-26如如不动,忍难忍之人,修难修之心!全部的内容,包括:2019-06-26如如不动,忍难忍之人,修难修之心!、什么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应时而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35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