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韩愈《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第1张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交代教师作用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申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提出择师态度和标准的句子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可以把分论点综合起来(节选)(吕其憨)

《师说》一文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圣人无常师”。全文可分两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第4段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两小层,1~2段为一层,第3段为一层,分别提出并论证了一个分论点。

那么《师说》有没有中心论点呢?

《师说》提出的若干观点,它们之间不存在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也不能从中选出一个“主要的”作中心论点。然而我们却可以把两个分论点加以综合,总结出其中心论点,即:本文阐明了一切学者必须有师并相师的从师之道。一篇文章的若干分论点相加,共同组成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相互关系之一种,这种情况所在多有。例如,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阐述了两个分论点,即《水浒》的人物描写值得学习,《水浒》的结构艺术值得学习;而全文中心论点可以是这两个分论点的综合:《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艺术是值得学习的。

《师说》的中心论点也可以概括为:文章明确指出,必须恢复儒家(或古代)的从师之道。

师说: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学者-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小学生的学校 众人-古:一般人 今:表示大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ou四声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u二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 今:平常的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其可怪也欤-判断句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则曰-省略句 劝学:荀子(xúnzi)(前325年-前235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一、字音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槁(gǎo)暴(pù)就砺(lì)参(cān)省(xǐng)须臾(yú)跂(qì)臾(yú)楫(jí)生(xìng)非异跬(kuǐ)步骐骥(qí jì)驽(nú)马十驾锲(qiè)而舍之金石可镂(lòu)螯(áo )二、字义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2、已:停止。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6、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 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9、挺:直。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15、须臾:片刻,一会儿。16、跂:提起脚后跟。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20、假:借助,利用。21、舆:车。22、利足:脚步快。 23、致:达到。24、水:指游泳。名词。用如动词。25、绝:横渡。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28、兴:兴,起。29、渊:深水。30、蛟:一种龙。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

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话: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多年来,人们都在讨论《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中心、

还是多个中心;

最近,

《中学语文教学》

刊发了多位老师的观点,

讨论来讨论去,

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原因何在?原来读者都上了韩老先生的大当。

因为韩先生倚马可待,

文不加

点,信笔写来,文路杂沓,读来也就不明究里了。难怪我国有名的教材编辑家,

学者张中行先生从来就不喜欢《师说》一文,说它写得空无一物(大意)。作为

一篇议论文,显然这是有所不宜的。

那么,韩老先生究竟在文中说了些什么呢?我们且将原文的要点整理如下: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说明古代从师有风尚)

2

.(且)圣人无常师。

孔子曰: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古人从师有原则)

3

.古之圣人,其出圣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

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

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

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对当时从师现状的分析,对今人耻于从师之风的评价)

4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概叹从师之风之不存

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话:“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话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在这篇文章里,韩愈首先(第1段)肯定从古以来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也不能没有“惑”──茫然不解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扩展资料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师说

以上就是关于韩愈《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全部的内容,包括:韩愈《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韩愈《师说》一文的分论点是、劝学》与《师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16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