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句子(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

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句子(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第1张

1、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

2、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句子。

3、名言敏而好学的下一句。

4、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如题。

1不耻下问

2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4”解读:朱熹《论语集注》中: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5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6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7苏氏曰:“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

8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

9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

10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

11其为人如此而谥曰文,此子贡之所以疑而问也。

12孔子不没其善,言能如此,亦足以为文矣,非经天纬地之文也。

13”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

14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

15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

16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段话的意思。

我来答

桃花烟光

LV13 2019-07-1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问题一: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您好,这是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篇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所以答案是:不耻下问

问题二: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20分 下句是“不耻下问”。

这是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问题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句诗是什么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问题四: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啊 不耻下问。

问题五: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您好,这是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篇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所以答案是:不耻下问

问题六: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 20分 下句是“不耻下问”。

这是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问题七:“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 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问题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句诗是什么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问题九: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啊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不耻下问语出《论语》。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 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 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 “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 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说号,《逸周 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 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 “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 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 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 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 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 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 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 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 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 于开口了。 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 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 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

那才叫难。

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 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

1、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篇。原文: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解释: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3、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4、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以上就是关于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句子(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句子(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下一句是什么、敏而好学下一句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90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