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节日,第1张

这个节日是重阳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为什么重阳节很多人都要登高?登高有什么寓意吗?重阳节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中国节日,在中国古代,重阳节就有“登高远眺”、“插茱萸”等习俗。

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因为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所以人们总是会在这一天登山秋游,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业余生活,放松身心,有益于健康。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曾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可见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菊花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花卉。

当然,最重要的是,菊花象征着长寿,而重阳节又是“老人的节日”,所以,在重阳这一天赏菊,就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听说有些地方还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这一天自然有更加重大的习俗,那就是祭祀。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老家,到了重阳这一天,我们家里就会制作一些当地的糕点,用于祭祀祖先。只是现在离开了家乡,渐渐的也就没了这种节日的气氛。

总结起来,重阳的习俗有登高、赏菊、佩茱萸、祭祀、饮菊花酒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留着这些习俗的地方似乎正在减少。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觉得现在过年是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春节似乎只是一种形式、一个代号罢了。或许,还有更多人也存在这种想法,这也许就是因为传统习俗的缺失吧。

我觉得,无论是清明、中秋、重阳还是春节,很多传统习俗都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习俗都是我们文化的象征,真希望它能保留下去。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若有不妥,欢迎指正。

1、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2、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

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扩展资料:

登高的由来:

登高这一节俗,体现了人们希望驱邪避灾、祈求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南北朝时,登高避灾变成了郊外休闲。人们对于重阳节驱灾避邪的节日意义已逐渐淡漠,而在节日中追求快乐愉悦的娱乐习俗则逐步成为主流。

汉朝以长安为京城,在长安的附近有一个小高台,每到重阳节,人们便会纷纷登上小高台,欣赏秋天的美景,因为所登的山为小高台,故有“登高”之说。

九日齐山登高是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以上就是关于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节日全部的内容,包括: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么节日、为什么重阳节很多人都要登高登高有什么寓意吗、端午节为什么要登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70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