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的来历是什么

鼓楼的来历是什么,第1张

有关“鼓楼”的来历,有人认为是北魏李崇所创,初用以传递信号,便于擒贼缉盗。据民国十九年《重修滑县志》记载:“北魏时,兖州多盗。李崇为刺史,乃村置一楼,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次,各击鼓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擒送。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宋,薛季宣令武昌亦乡置一楼,盗发伐鼓,瞬息遍百里。盖世多盗,弥道之法,莫良乎此。故后世效之,州县多置鼓楼。”

1、钟楼和鼓楼的起源:

在人类社会,为了统一人们的行动,就必须统一时间,因此需要建立授时系统。中国古代的授时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即早晨敲钟,傍晚敲鼓,钟楼和鼓楼因此而产生。

2、用途:报警报时

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为了准确时间,钟鼓楼最早备有4个铜漏壶,分别叫:天地、平水、万分、收水。漏壶正中安装了1个名“饶”的铜乐器,以机械操纵,时到每刻击饶报点。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报时方式:

(1)打更

打更,在旧时成都,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过去的成都,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别看小小的打更,还有许多门道。比如,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打更节奏,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成都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

(2)午炮报时

在清末到民国初年,耸起的楼宇阻挡了钟声,人们就找到了声音更大的装备——大炮,进入了午炮报时的时代。在北京德胜门东侧的城墙上设有一座炮台,用来报时的“午炮”就架在这里。

炮台有电话与北京观象台连通,每当快到中午时,两个值班人分工合作,一人守在电话旁,听电话里传来的指令;另一人揭开炮衣,装好炮药、手持点燃的长香,站在炮位上静候指令下达。当北京观象台通过电话发来指令时,炮台上的人马上点燃炮药,午炮发出轰鸣,这声音响彻大街小巷,人们就知道:现在是中午12点,有钟表的赶忙对表。

(3)西洋高招 :落球报时

在欧洲,当中国人进行午炮报时的时候,他们开发出了另外一种落球的报时方式。最先进行落球报时的是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每天中午13点整(有些地方是中午12点),天文台钟楼顶端的圆球准时落下,附近海域停泊的船只据此调节船上的钟表,然后带着调好的钟表升帆出海。

虽然今天我们看这种方法有点粗疏,但海员对它却怀有崇敬之情,因为它为海员忠实服务近百年之久。17世纪以后,航海事业蓬勃发展,海员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需要精密计时。对海员来说,精密时钟犹如生命线,没有它便难于知道船只的位置,就有触礁的危险。对于海员,“中午13点落下的圆球”是无比亲切的。

我国曾经进行过落球授时的是上海,19世纪80年代,法租界当局就在法国码头设置信号站,正午时刻利用信号塔顶落球报时,为来往上海港的各国船只服务,时间由徐家汇观象台控制。

参考资料:

人民网:打更:古代报时手段

中国科普博览:没有表还想报时?

东钟楼西鼓楼,因为晨钟暮鼓,太阳升起在东方,出家修行也要趁早;太阳落山在西方,即使到了晚年还不赶快修行,祈请佛菩萨加持往生净土的话就只有再受轮回之苦。

晨钟暮鼓是寺院的号令,也是警觉大众修持的信号。

早晨僧人闻钟板起床,晚上闻鼓板休息。

钟是108下,鼓以敲者诵持心经时长为准。

希望帮助到想了解的人。

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佛寺亦有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旧时地方上设置大鼓的楼。用以击鼓报警,或按时敲鼓报告时辰。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封置鼓楼》:“ 齐 李崇 为 兖州 刺史,州劫盗, 崇 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捶鼓乱击,诸村如闻者,槌鼓一通,次闻者,复挝以为节,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伏其险要,无不擒获。诸村置鼓楼,自此始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王怒,出府徃道署,署门闭,遂至府前,登鼓楼。” 沙汀 《凶手》:“但在十字口的鼓楼下面, 断腿天兵 被几个拉夫的大兵兜围住了。” 刘心武 《钟鼓楼·并非开头》:“鼓楼--又称谯楼--上,传来交更的阵阵鼓声,打破了这夜空的寂寥。”

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佛寺亦有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旧时地方上设置大鼓的楼。用以击鼓报警,或按时敲鼓报告时辰。

--- 本回答来自仙源木艺团队

以上就是关于鼓楼的来历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鼓楼的来历是什么、钟楼和鼓楼的起源及用途是什么、钟楼和鼓楼是如何布局的,他们有什么作用寺院为什么会敲钟敲鼓什么时候敲敲多少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45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