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第1张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说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句话出自《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臣子,在他的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着司马家的势力,在当时的魏国朝廷里一家独大。

2、当时的皇帝曹髦,十三岁时就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扶上皇位,朝中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司马家。司马昭从哥哥手中接过司马家后,野心更大,对于朝中异己进行了大规模铲除,魏国几乎就是司马家说了算。

3、曹髦知道这样下去,自己这个傀儡皇帝也不可能久存,就找来心腹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这样忍受被推翻的耻辱,你们和我一起去讨伐他。”几个心腹劝说曹髦这样做太危险,但曹髦没听,还是率领侍卫前去袭击了司马昭。但司马昭提前得到消息,截杀了曹髦。因为司马昭早已经把控了朝局,所以即使他杀了魏王也没有被追究,后来就有了这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用来形容野心明显,人尽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是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那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什么 典故 呢?下面是我这里为大家带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 报告 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寓意

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权倾朝野,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后用此词比喻野心膨大,也说明了人的野心有时也不能太狂野

司马昭的人物评价

毌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虞世南:克宁祸乱,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时,厥功为重。及高贵纂位,聪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叶赞,拟迹伊周,遂乃伪杀彦士,委罪成济,自贻逆节,终享恶名。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房玄龄:①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②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王应麟: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

王夫之:①司马昭、郭威虽逆,而固非朱温之暴,可以理夺者也。 ②使司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罗贯中:①假意投身强哭尸,公然弑主待推谁欲诛成济瞒天下,天下人人已尽知! ②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夷三族,欲使军民耳尽聋!

司马昭的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成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小说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同。早年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后,钟会阴谋造反,司马昭率领大军亲讨。未至,钟会业已败亡。回朝后自称晋公,后加晋王。立子炎为世子。司马昭戏责阿斗,阿斗乐蜀不动情。咸熙二年,司马昭中风猝死。数月后,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29]

游戏形象

边锋《三国杀》:司马昭

日本KOEI(现KOEI TECMO)公司《真·三国无双》系列:司马昭

1 诵读经典国学名句名段

2 史记著名故事

3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的答案

4 50个成语解释和出处

5 国学经典一日一句精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解释

[Sima Zhao's ill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body in the street;the trick is all too evident to the man in the street]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记载 ,魏帝曹髦在位时,大 将军 司 马昭 ,独揽大权,图谋篡位,曹髦一次气愤地对大臣说: 司马 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去讨贼。后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比喻 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词语分解

司马的解释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 长官 。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 有司 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座中泣下谁 最多 ,江州司马 青衫 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

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

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

被其党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而司马昭未受追究

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见魏晋禅代)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按照《三国志 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的记载:

帝(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这话的意思是说:

魏帝曹髦看到自己的毫无权力,感觉到非常愤忿,于是召集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就连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坐视被废除的耻辱,今天我应该与你们一出去讨伐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后一句就是: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魏帝曹髦等于是表明自己不愿意像汉献帝一样,坐着被废除,他想找机会铲除司马昭,当年魏帝曹髦才20岁,年轻有为,用钟会的话来说就是:武类太祖,文同陈思。意思是武功像曹操一样,文采如曹植一般,这可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也就有了后来的甘露之变,魏帝曹髦率领一批宫人、太监、侍卫等人一起大呼小叫地出宫讨伐司马昭去了,先是在半路上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不敢交战了,直接逃走了,后来曹髦又遇到了贾充,结果被贾充指使的成济所弑杀。

曹髦的行为完全就是自杀行为,而不是刺杀司马昭,他从第一步就走错了,当曹髦想行动时,他居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王沈、王经与王业三个人,这三个人当中就有两个人不可靠,直接报告了司马昭,只有王经忠于曹髦,这一步就走错了,就算有这个可能,曹髦也是会失败的,事情被泄露怎么可能成功。

其实就算没人告密,曹髦也不可能成功,经过十几年的篡位,司马家已经牢牢控制了朝政,整个朝廷之上,所有的政权和兵权都是司马昭控制的,皇宫之中曹髦身边的卫士、太监、宫女几乎都是司马昭派来的,曹髦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曹髦的行为就是自杀,以自杀来阻止司马昭篡位,司马昭之心确实是路人皆知,但曹髦不愿意坐视耻辱,而愿意奋力一搏,这种行为确实说明了曹髦是个热血青年,不枉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皇帝的血性。

以上就是关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全部的内容,包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_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27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