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为何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第1张

有句话叫“语不惊人死不休”。曹操说“宁教天下负我,不教天下负我”,判自己死刑,留下千古骂名;曹操的曾孙曹茂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判了司马昭死刑,让司马昭永世不得翻身。曹家的人,说话那叫一个毒。

01

司马氏独裁

公元10年(249),小皇帝曹芳在弟弟曹爽及其亲信的陪同下,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将曹爽权力集团连根拔起,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懿死后,司马氏兄弟牢牢控制了曹魏政权。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对孙吴发动南征,率华东将军胡遵、华东将军诸葛诞一路伐吴,东兴之战大败。

司马昭问谁应负责,司马王一说:“责任在统帅。”司马昭大怒,说:“司马是不是想怪我?”于是下令将王一杀死。因为这次失败,司马昭被剥夺了官衔。

我们无法判断谁应对这件事负责,但这表明司马昭是专横的。

此后,姜维再次入侵陇右,魏帝曹方不得不任命司马昭为西将军,驻守长安。姜维的撤军,司马昭平定了路虎西北部,并再次被命名为新城。

在这一点上,曹魏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司马氏兄弟的势力早已称霸朝廷,无人敢与司马昭抗衡。曹芳别无选择,只能启用司马昭。

嘉平六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大臣李丰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秘密泄露。司马师杀了参与者,迫使郭皇后废掉曹芳,立贵族乡官曹茂为帝。

司马氏完全掌控了朝廷,但并没有完全掌控地方实权,也遇到了地方势力的抵抗。元末二年(255),吴灭、文钦等。发兵勤政淮南,司马师率军东征。司马昭是中学校长,留在洛阳。

秦之子出迎司马师,司马师大惊,眼疾恶化。被召入许都军中,不久司马师病逝,将军尹绶被送到。

这是一个难得的恢复权力的机会。魏国皇帝曹太祖自然不肯放过,趁机命令司马昭镇守多处都城,让尚书傅陀率领第六军回都。然而,曹茂的如意算盘没有打中。司马昭采纳了伏羲的计划和钟会的计划,亲自率领他的军队回到首都。

看到曹太祖司马昭亲自率领大军返回洛阳,知道这种局面无法改变,无奈之下,只好让司马昭接替司马师为大将军,担任辅佐,驻防内外都督,记载史事,辅佐国事,穿剑穿鞋到殿。司马赵建拒绝辞职。

此时,司马昭独揽大权,完全控制了朝廷。

02

已知的野心

甘露元年(256年)正月,司马昭增加了大都督的头衔,允许“奏事无名”。六月,晋封为高公,封地七百里,罐九个,假斧一把,地段一个,晋都督衔,殿上一把剑一双鞋。司马昭再次辞职。八月,他增加了黄阅,并增加了采邑和三个县的数量。

至此,大家都清楚了,司马昭是在模仿王莽、曹操等套路,而且是改朝换代的节奏。

甘露二年(257),镇东将军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占领淮南,挟持儿子诸葛亮为人质,向吴求援。于是上书曹太祖亲征,曹太祖和郭太后一同起兵平定叛乱。班师返回朝鲜后,曹太祖下诏将“丘头”改为“乌丘”,以表彰司马昭的兵役。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太祖下诏司马昭为晋国公,加九罐,建立晋国。司马昭拒绝了九次,这件事就此打住。相反,它在司马昭增加了10,000个采邑,在三个县纳税,所有没有头衔的儿子都被封为王子。

甘露五年(靖远元年,260年)四月,曹茂被迫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拒绝,没有接受。

这一切只是一种形式,一场戏。曹太祖不想,只好,发布诏书。一切都是司马昭导演的,但他一再拒绝接受。

当初明明汉朝已经名存实亡,大家都力劝曹操称帝,曹操却不接受。

现在曹魏政权已经是傀儡,司马昭上位只是时间问题,也是时机问题。大势已定,回天无力。

很多人认为历史对曹操是不公平的,但是没有人认为历史对司马昭是公平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刘的世界,也不一定是曹的世界。不说有德则得天下,有实力则得天下。

此时的曹茂,如果接受了债务,就像汉献帝一样,主动打坐,从而获得暂时的安宁。

曹茂对司马昭的专制霸权非常不满。甘露五年(260),他召见王敬等人,对他们说:“大家都知道司马昭的心。”

已经二十岁,继位六年的曹茂,习惯被称为小皇帝。其实在这个年代,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皇帝。曹茂也是一个血性皇帝,决心重建曹魏政权的辉煌。

但是,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真的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更骨感”。

“圣旨事件”不是曹茂祖祖曹操的恩情,狄咸就完了;曹茂不知道。他的祖先之所以离开狄咸,是因为天下还没有太平,曹操的力量还很弱。狄咸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可以“拥天子以令诸侯”。

此时,司马昭已经控制了整个曹魏,其势力远在蜀汉和孙吴之上。对司马昭来说,曹毛没有任何作用。

司马昭之所以没有接受曹茂的多次嘉奖,是因为司马昭想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想做得更成功。大局已定。如果你在平定了蜀汉和孙武之后上位,你会对历史有一个更好的交代。

曹茂之所以说“司马昭之心人所共知”,就是因为它是,而且是明确的。

这不是司马昭有多傲慢,而是势在必行。

曹茂知道但不想接受这个现实。试图反制是幼稚的。曹茂带领宫人四处攻打司马昭府,企图杀死司马昭。用螳臂当车来形容也不为过。作为一个皇帝,采取这样的行动无异于小孩子过家家,精神上是可嘉的,但实在是愚蠢,没有可取之处。

本质上,刘禅做一个快乐的人更好,狄咸做一个杨珊人更值得称赞。

司马氏的历史罪过不是曹魏造成的,而是司马氏自己政权的混乱,使中国进入了三百多年的混乱时期。虽然金朝给中华民族统一安定带来的局面太短暂,但朝代更替是必然的历史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

就像汉末之乱不能归咎于西汉的刘邦和东汉的刘秀一样,晋朝的腐败和混乱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司马昭的内心。

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做了什么该由谁负责,不应该由别人代替,否则永远不会清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100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