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学习这类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国学,学习这类有什么好处,第1张

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学习这类国学有以下几个好处:

1、国学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2、国学可以开发智力。儿童读国学经典运动,就是提倡教十三岁以前的孩子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也可以包括一小部分佛家的书。

3、国学可以培养优秀品德,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

4、国学可以和谐社会,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人民群众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

5、弘扬国学,可以改良社会不良风气。

累积式教育法,对于背国学是非常好的方法,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

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国学博大精深,我们怎么去学习国学呢?学习哪些内容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建议从历史入手,从国学经典入手,去感悟前人总结的人生的智慧。

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学习国学要从历史入手呢?因为历史记录了前人的成败得失,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中去感悟先贤圣哲的智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录了《孙权劝学》的故事就是说明了历史对一个人智慧启发的重要性。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作战勇敢,深得孙权喜爱。但是吕蒙目不识丁,只能算是一介武夫,就连他的部下都瞧不起他。孙权就劝吕蒙说你的官职越当越大,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行啊。吕蒙就找了个理由说军中事务繁忙没有时间读书。孙权就说,你事务繁忙,难道比我还繁忙吗?我都经常读书,你怎么没有时间呢?我让你读书不是让你成为学者,而是让你去学习历史,多读多看古人的经验教训。从此以后吕蒙就发奋读书。成语“手不释卷”就是说吕蒙后来读书的事情。吕蒙读书读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标准,就是大都督鲁肃经过浔阳的时候,与吕蒙交谈之后,对吕蒙的韬略大发感慨,称赞吕蒙:"非复吴下阿蒙"。并且和吕蒙结拜。吕蒙最后接替鲁肃当了吴国的第三任大都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是可以很好的启发一个人的智慧的,因为历史是国学经典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的去感悟国学的智慧。

来源于网络

国学经典很多,那我们应该从哪一本经典开始学习呢?这个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一个人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经典著作。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我们的国学都源自《易经》的开物成务思想。把易经思想用于研究自然界和人体机理,产生了道家思想和中医;用易经思想研究社会秩序,产生了儒家思想;用易经思想研究人性,根据性本善之说孟子提出来义的学说。根据性本恶之说荀子的学生韩非提出了法家的学说。根据易经的阴阳思想还产生了兵家谋略和纵横家的口才。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是各家对易经思想在不同领域的一种应用诠释。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经过两千多年后人的不断完善补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学经典。其中道学被称为智慧的源泉,儒学被称为处世的纲领,佛学被称为修心的法门。如果你想获得智慧和谋略,或者养生健体,那就选择道学;如果你想学习为人处世,那就选择儒学;如果你想修心养性,那就去学习佛学。还有诸如口才,当官和经商的一些经典,我们会穿插在以后的课程中逐步帮大家解读。

来源于网络

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要怎么去学呢?古时候的人读书的时候都是诵读,老师教学生最初不教文意,先带领学生朗读。鉴于这一点现代很多人都提倡大家先去反复诵读,去背诵。美其名曰熟能生巧,留着以后慢慢感悟。是不太看好这种学习方法的。一是浪费时间,其次还有一种说法叫熟视无睹,就像我们有很多成语,我们说了一辈子都没搞懂怎么用,比如我们很熟悉的成语瞒天过海,隔岸观火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用吗?而在三十六计中,古人却用的很好,这就说明硬性记忆下的知识并不一定能产生智慧。智慧不在于记,而在于悟。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以来,有多少人在虔诚的学佛?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应该以亿为单位,然而却只有唐朝的南派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心得称得上为经,叫《六祖坛经》,而别的人写的心得只能称为偈。六祖慧能法师就是提倡学佛在于悟而不在于诵经的人。很多人天天执迷于诵经,最终也没有开悟,变成了执迷不悟。中国人妇孺皆知的智慧的化身诸葛亮,读书的时候就是粗读而不求甚解。当然在粗读而不求甚解的背后,一定会有诸葛亮的反复思考和宏观揣摩,才会促成诸葛亮出神入化的谋略智慧。我们学习国学提高智慧,需要的是要有一个宏观的高度,从人性出发,用旁观者的冷静,去反复揣摩,才能够达到化国学智慧为己有的效果。

国学课都学小学国学班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国学班,自然是为那些有志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学生做准备的。

如果把开办国学班仅作为高招专业设置的一个新的变化来看待的话,那么,国学班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用新瓶子重新装盛的陈年老酒。

国学课怎么学

《国学课》不是一部教科书,它却是一部很实用的参考书,可以作为 国文科的补充教材;它也是供应一般国学常识的 泉源,既可丰富学问,又能开拓视野。就以一般适用性而言,对于提升国文程度、奠定国学基础,当有所 裨益。爱好 中国文学者,更可以它作为研读国学的入门书籍。

进而登堂入室,窥探中国学术的堂奥。 本书编纂的宗旨,主要是提供高中、高职、大学生,以及一般喜爱中国学术的社会人士,作为自我研读进修之用。尤其对一般升大专或就业考试的考生而言,有关“国文”、“国学常识”、“中国文学”等科目,往往因为范围无边际,不知从何准备。

从何找寻适当的参考书。本书便是针对这个需要,从基本常识上着手,并配合 新时代的观念来加以介绍。内容包括国学的名称和范围、国学典籍的分类、 经学常识、史学常识、子学常识、 文学常识等项。

学这些最好要有个老师带,可以随时传授及解决疑问。

首先自己要先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否则连字面意思都看不懂,甚至连读都读不通。

其次要从基础学起要了解这些文章所讲的基本意义及指向。

再次要迂回着去学习,要去看看其他人的注解,看看其他人的理解,再配合自己的想法与实际体会,才能有更多的体悟。

最后要持之以恒,不是看了一两天,学了一两天就能成为大学问家的。

国学究竟应当如何学?具体来讲,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知识层面。从知识谱系上看,国学以经、史、子、集四部为主干,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戏剧、书画、音乐、兵家、农家、医家、法家、杂家、星象、数术等等。

从内容上看,国学大致涉及学术和技艺,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门类,从上层精英传统到民间习俗文化,都可看作国学的范畴。

从根本上说,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国学不适合快餐式的学习,也不应当游离于国民教育体制之外,或者成为英语学习余暇时的填充。

二是价值层面。按照梁启超的说法,国学是我国两千年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些哲理或格言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需要了解并接受它,才不至于和这个社会产生隔阂。

可以说,国学主要是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从而克服日渐萎缩或失落的人文精神,只有将当下的国学学习回归到寻找传统文化价值主题的应有立场,才真正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因此,国学的学习不应是仅仅停留在读经吟诵、琴棋书画这种技艺的层面之上,还应当继承“国学”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生存智慧与治国方略。

国学中所蕴含的绝非是简单地“子曰诗云”,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国学的价值主题,亦是国学学习的精神要义。

三是民族层面。就其概念的提及而言,“国学”始之清末西学东渐的特定历史时期。当时,为了在西洋炮火中抵制全盘西化的思潮,唤起国人的民族觉醒,一些仁人志士倡导国学,并将“一国所有之学”与民族兴亡联系起来。

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故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仍立者也。

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

可以说,国学从其产生之始,就不仅仅是一个学问或者学术概念,它更多的是内含着振兴民族精神与弘扬中国文化的理性与人文传统,通过增强民族自主精神和自信力,从而达到振兴国家并与西方列强相抗衡的目的。

因此,国学的学习需要尊重自己的大、小传统,需要在增强文化自信中增强民族自信,更需要在找回我们自身文明的同时,摆脱以西方话语体系来看待中国问题的态度与立场。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国学与西学并非势不两立。

事实上,任何单一的文化体系都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需要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和精华为我所用。

因此,我们今天的国学学习绝不意味着简单的文化复古或盲目排外,而应当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吸收有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成分或养料。

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境界,但如果寄希望通过复兴国学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则是不现实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传媒普及程度在全球迅速增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也难以预料的新时期,在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前,以农耕经济和家国政治为依托的国学体系自身亦有着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国学学习的旨意在于进一步弘扬发展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

国学该怎么学天涯[引用时间2018-3-7]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意义:

一、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健全人格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四、铸造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等等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扩展资料:

1905-1906年,国学保存会印行了刘师培编著的中国第一套也是至今唯一明确标注的中小学“国学教科书”。这套国学教科书分编有《伦理教科书》2册、《经学教科书》2册、《中国文学教科书》10册、《中国地理教科书》2册、《中国历史教科书》2册。2013年,《刘师培国学讲论丛书:中国历史教科书》重刊。

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史学”而入“经学”。传统文化里有“道”、“器”、“艺”的分别。

学习国学的8大好处:

1、启蒙

小孩活动范围狭窄且实践少,通过学习国学,可以使孩子对各领域各学科有初步的了解,为日后的深入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2、增强记忆力

3至12岁的年龄段是孩子智力与记忆力发育的重要时期,诵读国学经典能有效地锤炼孩子的脑力,以提升他们智力和记忆力。

3、培养孩子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国学,让孩子从小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建立“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4、提高语文水平

博览群书、诵读国学经典,可使孩子积累海量的字、词、句、章、史、理,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

5、增进感情

亲子活动不一定是去那里游玩或大吃一餐,其实国学交流也是一种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进行国学交流时,也能增进大家的感情。

家长可以通过挖掘国学有趣的地方、使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或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等方式使孩子增加兴趣,进而产生交流,以增进感情。

例如,以动画的方式。家长可以播放一些幼儿童启蒙中华国学动画早教材给小孩观看,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国学,而且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

6、养成良好的习惯

受过良好的国学教育的小朋友越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思想决定行为!

7、增强“国”“家”意识

有先才有后,孩子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潜移默化,孩子的国与家的意识更强烈。

8、拓展思维

无庸置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等国学经典,都能有效拓展孩子的思维,而且这些经典终身有效,永不脱节!

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使孩子成长为德行高尚、博学多识、应付裕如的人。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国学,学习这类有什么好处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国学,学习这类有什么好处、如何学习国学,方法、学习国学,要从哪里入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10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