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是不是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第1张

不一定的。

如果是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其实大家都心理年龄和成长经历都差不多,谈不上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这种说法,一般出现在年龄相差较大的兄弟姐妹身上,一般老大会比较懂事,更成熟,在父母不给力的时候,就充当的弟弟妹妹父母的职责,照顾弟弟妹妹。

但也要看具体的家庭情况,兄弟姐妹个人性格或者际遇不同,有的反过来也是可能的,弟妹懂事,反而哥姐不争气。

首先,对于弟媳妇父母说出“长姐如母”的话语,我们应该表示感激和感谢。这种称呼体现了他们对长姐的尊重和爱戴。考虑到这种表达有时候同时也会带有家庭角色的调整,如果这种表达有助于家庭和谐,那么就应该积极支持。当然,如果长姐在实际行为中也表现出了对家庭的爱护和扶持,那么称呼“长姐如母”就更具有实际意义了。不过,我们也不能把“长姐如母”等同于现实母亲,对于实际问题还是应该遵循实际情况来处理。

大姐长我15岁

是七零年代少有的女高中生

她出嫁那年,我还不到九岁

从送亲的拖拉机上蹦蹦跳跳下来

周围的邻居指着我说:

看,这是新娘子的小妹妹

望着蒙红盖头的大姐

我只是遗憾成长历程中没有了她的陪伴

大姐婆家很穷,兄弟四个分家

每人只有两间连院墙都没有的砖瓦房

泼辣要强的大姐偏不认命

拖着怀孕好几个月的身子

天天去一个叫“白马河”的村庄

学会了泡豆芽的手艺

她干瘦孱弱的身躯

每天开着摩托三轮赶集上店

养育一双儿女,帮扶上学的两个妹妹

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

她第一批在镇上盖起了两层小楼

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继承了父亲脾气的大姐

跟同样暴躁的父亲一开口就抬杠

高分贝的尖利争吵能掀翻屋顶

可她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每周雷打不动给上高三的我送生活费

总是亲切地絮叨个不停:

养好身体才能读好书

一瓶盐水泡着剥好壳的白煮蛋

每一粒都捻掉红皮的煮花生米

喂饱了我那些求学的艰苦岁月

94年七月高考前一天

她送来一大堆蔬菜水果

和一只挂在蚊帐里的小吊扇

怕晚上的燥热影响我的睡眠

还紧张兮兮地传授经验:

你得记准那个“勾股定律”

我当年就是没记住吃了大亏

所以没考上大学

你可得好好考,给咱家争口气

工作两年正遇财政危机,几个月发不下工资

婚礼前夕我回家诉委屈:

没攒下积蓄,婆家又拿不出钱

大姐的话比刀子还尖:你上学花了多少钱

把爹娘拖累成啥样了,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看我掉眼泪又骑车匆匆返家

一小时后将应急的二百元递到我手里

打发脑梗无法自理的母亲入土为安

大姐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受家人拖累,她不得不再一次“创业”

在城郊租了个破败不堪的小院子

每天拉着码得一人多高的卫生纸

冒着严寒酷暑,走街串巷去吆喝

风餐露宿,十年辛苦劳碌

赚来了儿子的楼房,自己住的小公寓

还有晚年知足安逸的生活

都说长姐如母

年纪越大,大姐越没了脾气

她的眉眼和笑容越来越像亡母

有事我总是习惯依赖大姐

每次回家,她都开着电动三轮

穿过大半个县城来接我

颠簸的车上,多思的我心潮起伏:

等自己买了轿车,一定载着爱热闹的大姐

去各地好好逛一逛

有了车却总是腾不出时间

承诺还没实现,平日省吃俭用的大姐

已跟着老年团走了不少地方

去了趟北京整天念念不忘

又花1999元双飞越南

她说人一辈子得出次国才不虚此生

六十岁的大姐,说不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样的话

却用行动实践着“精神至上”的人生追求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

一个电话大姐就会匆匆而至

我买东西她总是抢在前面帮着讲价

她说她最不放心我,她说我会被人骗

在她眼里我还是三十几年前

那个牵着她的衣角躲在身后的傻妹妹

长兄为父。意思是家中的长子老大应协助父母照顾弟妹,主持家务家中父母不在外出世故时,家中的老大要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照顾好弟妹尽扶养教育之责,尽量把这个家撑起来,这就是长姐如母长兄如父的了。

长兄为父老嫂比母的意义

这句话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是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跟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情,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

这句话主要是指母亲或者父亲病故后。当老大的大姐或者当老大的大哥,同时承担起父辈们的责任。抚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有这种担当的。姐姐或者哥哥。才能称得上长兄如父,或者长姐如母。具备这种责任担当的当然是公平的。否则有失公平。

鄂南通山县的殡仪火化馆设置在城外一处山坡上,当把长姐的遗体推入炉膛的瞬间,炉膛内轰然闪亮,在亲朋好友朦胧泪眼前,似乎折射出她平凡简洁的一生,把她的人生定格在戊戌年春二月的最后一天,来到人间,晃晃悠悠度过八十四个春秋,算得上是高寿之人。

长姐,确切说来是我妻子的同胞大姐,按照习惯,妹夫自然也应该称呼她为大姐。大姐只读了个小学毕业,不合在镇街做小百货生意的父母,临近解放时候在乡下购置了三间土墙房屋,如是便够了基本条件成为“地主”。大姐不适应父母早晚挨批斗有人教训的生活,一九五一年十六岁的她毅然走出县西部山乡小镇,前往武汉闯荡,有缘参加了湖北省第一届财政干部培训班,结业分配在硚口银行工作,由于工作态度良好,办事勤快积极,对人热情诚恳,上级组织和领导都信得过,后来辗转调动于汉口花楼街,六渡桥等客户量大工作繁忙的处所工作。在国家与前苏联所谓老大哥关系友好之际,工作单位组织与外单位交谊舞联谊,认识了武汉肉联一名籍贯黄陂的青年干部,二人情投意合,结为伉俪。

一九五八年,是火红的年代,武汉市号召青年干部要支援贫困山区建设,新婚不久的大姐夫志愿报名,前往鄂南的通山县。当时讲定,支援山区建设三年期满,即可返回武汉原单位工作,大姐却担心丈夫的衣食起居无人操心关照料理,在单位也递交了支援山区建设的申请,抱着不满一岁的大儿子来到了通山,没有夫妻分居的理由回城,从此就在通山落户定居下来。

大姐走后的漫长岁月里,娘家无有什么增长,民间说是父母犯了七女星,接二连三出世的都是姑娘,给三姑娘取名“够娃子”,意思是女儿生够了,五姑娘取名“跟弟”,跟着来的还是姑娘。父母不做百货生意了,别无所长,养家糊口成了最大问题。挑惯了货郎担的父亲改行挑煤炭长街变卖换钱,要养家糊口,那简直是杯水车薪。一群女儿要吃喝,父母着急手直搓。

幸亏大姐最大的特点是“顾家”,开始工作的头三年,每月工资仅有十八块五毛钱,她月月寄回整十元,留下零头自己花销。就拿八块五毛的零头,大姐还能节省着花销,时不时给妹子们寄回时尚的花衣服花裙子。大姐的工资慢慢有所增长,三年自然灾害赶来,全国性大饥荒,缺的是吃货,镇街邮电所却能月月向老刘家投递饼干、面包、罐头、冰糖等吃货包裹。眼馋得街坊邻居都说老刘家上辈子积德积福了,养了个顾家的大女儿。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了,也有名烟名酒寄到老家,让家人享用。大姐离家后近七十个岁月里对娘家月月有所寄,一九七一年第三次回娘家,专程把三妹子女儿接到她家阜阳,为的是减轻三妹子家庭经济负担。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总在关照老家并不容易,近七十个岁月坚持不懈很不简单,别以为大姐总是那么富有,去了她家,你才明白她是靠什么关照娘家。

一九七八年夏天,我参加湖北省业余作者代表会议,大姐夫闻讯,去洪山礼堂接我去通山,才看到大姐家生活境况,单位分配的三室一厅新居,没有装潢,没有摆设,当用的柜子桌子都是陈旧腐朽的,照明灯多是十五瓦灯泡,两把藤椅靠背扶手藤条脱落,用的是铁丝裹缠香烟盒内衬锡箔纸补空缠绕。大哥大姐夫妇俩都喜欢吸烟饮酒,夫妻双双吸的都是两元以下一包的劣质烟,喝的是十块八块一斤散装的农村土烧劣质酒,连如厕揩拭的`手纸裁剪得也只有两指头宽窄,洗菜水积存着冲洗便池,勤俭节约,名副其实。

今年早春二月,大姐的子女们把面黄肌瘦腹胀如鼓的她送进医院,二月下旬,在老家的四个妹妹结伴前往通山看望大姐,每人送她千元人情,大姐原数退还。二月二十九撒手人寰,乘鹤西去,噩耗传来,都是六十开外的老妹子们再次结伴前往通山,为大姐送行,大姐对两儿一女早有遗嘱,在我留给你们姊妹仨的五十五万存款中,挪出四万元,分给我的还健在的四个妹子……

大姐,你的一生,辗转于通山各个相关的乡镇供销部门,走一处,没有钱物的差错,换一个单位,没有经济问题的名声,听到的都是廉洁奉公的赞叹,数十年如一日,接济家庭,一辈子,尽力关照一群妹子,尽到了帮助父母把一群女儿养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还要养育自己的两格儿子一个女儿,还要为他们成家立业操心、付出哪里还有如许积蓄最后分账与妹子们?妹子们众口一词一句话,那都是大姐一生刻苦自己,从牙齿缝里省出来的啊……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由于大姐大姐夫的顾家举动,带动了妹子们各自组成的家庭真如一家人的团结,相互之间,相敬如宾,没有你争我夺的现象,只有互相帮助的亲情,没有利益纷争的嫉妒,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帮衬的亲热和气,五六个妹子,五六个家庭,有彼此,从不分彼此,有区分,但从来不区分,有个外甥在姊妹亲戚间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曰:幸福一家人!

以上就是关于是不是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全部的内容,包括:是不是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弟媳妇父母说长姐如母怎么回答、长姐如母(诗体散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92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