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导入语怎么写

白杨礼赞导入语怎么写,第1张

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该文已收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作为第二课课文和人教版用书。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曲《小白杨》。

歌曲《小白杨》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

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平凡的白杨树。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一)填空:

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二)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婆娑(suō) 秀颀(qí)

2解释下列词语。

(1)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3)秀颀:美而高。

颀,高。

(三)朗读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思考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明确:

⑴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⑵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⑶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课堂上导入的方法及语言很多,常用的有:1、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学过的知识。“温故”是手段,导入时目的。2、衔接导入法。从教学知识结构出发,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3、目的导入法。讲授之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向同学说清楚,以取得学生配合。4、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出课题。5、间接导入法。。。。。。等

桃花源记新颖导入语:“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说说“他”是谁。”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说说“他”是谁。

他从乱世红尘走来

追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

他向桃花深处 山的那边走去

将青山绿水 男耕女织化作一首诗

千年已过 桃花依旧

留给后人一个温暖而神秘的梦

2学生发言,交流陶渊明有关资料,老师适当补充。

二、课前热身。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屋舍俨然( )便舍船(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邑人( ) 诣太守( ) 刘子骥( )

2、古今异义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不管

3、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屋舍俨然(房子 )

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 (标记)

寻:寻向所志( 寻找 )

寻病终(随即,不久)

三、感知课文

1、概述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学生回答,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打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

四、品读课文

(一)惊艳桃花林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

出示课件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作者描写桃花林的句子整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请同学们画出节奏,自由诵读,读出韵律美。

3、这是一片怎样的桃林?请同学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

示例:这是一片十分美丽的桃林。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4、看到这样一片美丽而又奇特的桃林渔人有什么感受?

“忽逢”一词体现了渔人的惊喜之情。“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体现了渔人十分惊异,急切地想探寻桃花林的心理。

5、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桃林之美和渔人之惊喜。

“忽逢”要读出惊喜,速度稍快,“数百步”三字要强调着读,以体现桃林的范围之广。“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要以二二的节奏断开,但前后之间要以语气贯连,读得似断实连,语速要稍慢,将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来,就像放**一般,以体现渔人此刻的痴迷沉醉之情。

(二)探访桃花源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桃花源景象的句子。

出示课件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请学生结合课文,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桃花源是一个_____的地方,你看(听、闻)___________。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在朗读中品读课文,读出宁静祥和的氛围,读出和睦幸福的感觉,感受桃花源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民风淳美、心灵的善美。

4、小结:桃花源是一个环境幽雅,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民主平等,和平安定,

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的战乱的理想世界。

五、研读课文

学生自主探究以下问题,深入理解文章是主旨。

1、这样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社会是否存在呢?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

2、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呢?

3、链接背景出示课件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期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互相倾轧,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结果是: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其三》)

4、小结:作者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世外桃源的生活,不仅是陶渊明的追求,更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也只能是一种空想罢了。

六、延伸拓展

1桃花源是理想的世界,精神的家园。其实,桃花源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呢?

2学生思考后,交流发言

七、课堂赠语

桃花源是用心灵和精神酿造的一坛美酒,它是人们精神荒漠里的一滴甘露,给人们以心灵的慰藉。无论现代科技如何发展,无论在成功的路上走得多远,青山绿水、平和快乐、简单朴实的生活都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让我们心存美好,微笑向前!

以上就是关于白杨礼赞导入语怎么写全部的内容,包括:白杨礼赞导入语怎么写、课堂上都有哪些导入语、桃花源记新颖导入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73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