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世时封为什么

诸葛亮在世时封为什么,第1张

诸葛亮在世时封为武乡侯。

诸葛亮在建兴元年就被封为武乡侯,从名字上看来应该是一个乡侯,按照东汉的制度,有县侯、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五等。按照县、乡、亭三个行政区划封侯,食邑数量高低不等。诸葛亮的地位、功劳、影响力都远远高过魏延,魏延能够封为县侯,就是南郑侯,诸葛亮不应该只封为南郑县治下的乡侯。也应该是县侯才对。

人物经历:

十五岁随诸葛玄到豫州,后投靠荆州刘表安家于襄阳,后来两兄弟便躬耕于南阳,过着闲人雅士的生活。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刘禅登基为帝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除了爵位之外,诸葛亮身兼丞相、益州牧、录尚书事、司隶校尉数职,并有假节之权;不过后世对于诸葛亮这个武乡侯的争议颇多,焦点在于其到底是县侯还是乡侯。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象他这样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被世人称作卧龙先生,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时期,孔明隐居卧龙岗耕读求志,坐论大势而谋定三分天下,所以,孔明成为智慧的化身,卧龙岗也成为南阳璀璨的人文地标。

古时候的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下海入地无所不能,《易经》中,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孟德之口,讲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孔明年少时期就胸怀大志,虽隐居深山,躬耕于田野乡村,仍密切注视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各派军事力量的变化,考虑着安邦定国的大计。孔明经常和当地一些名士交往,谈古论今,品评人物,交流对时局的看法。孔明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过常人,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孔明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孔明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主公玄德,为玄德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种种原因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阿斗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孔明。

诸葛孔明不仅仅是中国民族智慧的代表,更是将人格与智慧集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备受后世人推崇。

因为诸葛亮字孔明,所以我们也称诸葛亮为孔明。

诸葛亮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诸葛亮的主要成就:

1、政治

身为丞相,诸葛亮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2、制定法律

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3、经济

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4、军事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5、文学

诸葛亮有《草庐对》《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等著作。诸葛亮的著作编成《诸葛亮集》,又名《诸葛氏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公元197年(东汉建安二年),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来到隆中,住在山间的一所草庐中。他经常到田里做点农活,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和钻研经史百家学说。

他胸怀大志,虽隐居深山,仍密切注视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各派军事力量的变化,考虑着治理天下的大计。他经常和当地一些名士交往,谈古论今,品评人物,交流对时局的看法。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原因有二: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所以人称卧龙先生 。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三国时期,刘备麾下,有两位重要谋士。一是卧龙,另一位就是凤雏。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提到了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那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卧龙呢?

在江南诸名土的挽留下,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襄阳城西的隆中山村定居,过着“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来到隆中,住在山间的一所草庐中。他经常到田里做点农活,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和钻研经史百家学说。诸葛亮胸怀大志,虽隐居深山,仍密切注视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各派军事力量的变化,考虑着治理天下的大计。

他经常和当地一些名士交往,谈古论今,品评人物,交流对时局的看法。江南名士庞德公称其为“卧龙”,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从此,诸葛亮被号称“卧龙先生”。当然这也少不了司马徽将其发扬光大。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里,裴松之注《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司马徽先生简直就是东汉时期的明星公关。

诸葛亮被称为"智绝":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关羽被称为"义绝":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曹操被称为"奸绝":床头捉刀人的故事。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他旁边做侍从。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公元197年(东汉建安二年),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来到隆中,住在山间的一所草庐中。他经常到田里做点农活,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和钻研经史百家学说。他胸怀大志,虽隐居深山,仍密切注视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各派军事力量的变化,考虑着治理天下的大计。他经常和当地一些名士交往,谈古论今,品评人物,交流对时局的看法。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以上就是关于诸葛亮在世时封为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诸葛亮在世时封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三国“军神”、诸葛亮被世人称作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64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