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怎么建立的

元朝是怎么建立的,第1张

元朝是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的

1260年3月,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位。1264年8月改燕京(北京)为中都,改年号为元。1271年正式建立北方的统一王朝——元朝。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姓奇渥温,于公元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的蒙古孛儿只斤乞颜部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名叫也速该把阿秃尔,是乞颜部落的首领,母亲名为岳伦。这一年,也速该联合同盟击败了强敌塔塔尔部落,俘获敌酋铁木真,胜利凯旋时,妻子岳伦正好生下一个男孩。为了纪念出征胜利,也速该便给孩子取名铁木真。9岁时,父亲便给他找妻子定娃娃亲,也速该的熟人特薛禅把自己的女儿字儿贴许配给铁木真。定亲以后,也速该把铁木真留在亲家家里,自己只身踏上归途,半路上遇一群塔塔人举行宴会,也速该喝了仇人下过毒的酒,回家后不久就死去。部众们也众叛亲离、各奔东西,铁木真和母亲及三个弟弟过起了饥寒交迫的日子。

铁木真长大后,决心替父保仇,不料又遭蔑儿乞部落袭击,妻子孛儿贴被掳走。挫折使铁木真日渐成熟起来,他开始运用谋略实现自己的计划,他首先向父亲的兄弟蒙古克列部首领脱里罕求援,把妻子的嫁妆黑貂裘献给他,接着又取得朋友扎木合的支持,击败了蔑儿乞部落,夺回了妻子,获得了大量牲畜等战利品。铁木真初战告捷,声名大震,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靠拢过来,他的力量便逐渐壮大起来。

在长期的部落纷争中,铁木真不仅学会了谋略,还日渐谙熟兵法。据说,铁木真每次发出集合队伍的号令后,便端坐毡帐中,闭目数算,当计数到一定数目时,突然睁开双目,军队刚好集中完毕。铁木真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也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术灵活。他的铁骑部队冲锋时,如同草原上势不可挡的风暴,令敌人闻风丧胆。就是这样,他先后打垮了抓过他的蒙古泰赤乌部,消灭了毒死他父亲的塔塔尔部,联合脱里罕打败了扎木合,紧接着又消灭了脱里罕,最后战胜了当时蒙古高原最强大的部落乃蛮,从而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一致推举44岁的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强大的意思,“汗”即王的意思,成吉思汗即“光的精灵般的蒙古大汗”,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吉思汗被称为蒙古民族的祖先。

在蒙古帝国建立以后,成吉思汗致力于帝国的巩固和扩张,在政治、军事、法律、文字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建树。特别是军事征服方面,更显示了他的天赋,在历时7年的西征中,他一度率军冲破了中亚、南欧各国的疆界,使罗马教廷及整个欧洲一片惊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西方史学家格鲁塞评价成吉思汗的这次西征时说:“将环绕禁院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传播到另一个花园。”成吉思汗以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为后来的继承者结束自唐“安史之乱”以来形成的割据分裂局面,建立统一的大元王朝,并使蒙古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

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

元朝建立

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结果导致四大汗国纷纷脱离,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与蒙古本土。大蒙古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这是蒙古国家由世界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之前对中原的统治是掠夺性的殖民地式统治,只有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统一中国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兵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遂统一全中国。

之后,元军曾入侵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灭亡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被压迫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结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以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从1271年建立,到1368年灭亡,前后共历时97年。元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灭亡以来长达370年的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使中国再次实现了大统一。这为之后明清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元朝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得到更大发展,回族就是在元代形成的。元朝的地域异常辽阔,这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疆域的雏形。

元代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初期、中期和后期。从元世祖忽必烈到成宗铁木耳(公元1294年)是初期,这期间,采用汉族法律,初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项制度,呈现出向前发展的态势。

从武宗海山(公元1307年)到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公元1323年)是元代的中期,元代走向了衰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皇权斗争也日趋激烈,各地起义不断爆发。其间的“英宗新政”也仅是昙花一现,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元代的衰败之势,后来新政失败,英宗也死于非命。

从明宗(公元1329年)到元代灭亡,是元代的后期,即元代末期,元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它的灭亡。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后来成为起义领袖,逐渐扫平诸雄,重新建立了汉族的王朝——明,元朝则退出了历史舞台。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后历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国历史上较强大的王朝之一。但由于元朝对汉族人民的歧视,使其过早灭亡,成为将来的清朝统治者的前车之鉴。此外,元朝的统治,为我国画订了以后的大致范围,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的疆土在此基础上一直未发生太大变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后也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部分。

元朝建立

蒙古、南宋联合灭掉金朝以后,南宋乘机出兵,想收复开封、河南一带实地。窝阔台借口南宋破坏协议,进攻南宋。打那以后,蒙宋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窝阔台做了12年大汗,死后,他的儿子贵由做了2年大汗。贵由死后,大汗位传到了拖雷的儿子蒙哥手里。

蒙哥做大汗以后,派他弟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占领了西南地区后,公元1258年,蒙哥又分兵三路,进攻南宋。他自己率主力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湖南武昌),兀良合台率领另一路,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今湖南长沙),然后三路会师,直取临安。

蒙哥的军队进攻台州的时候,遭到守城的宋军的奋勇反抗。蒙古军把台州围了5个月还没有攻下来,蒙哥在攻城的时候被炮石打中,受了重伤,回到大营不久就死了。

蒙哥的死讯传到忽必烈营中时,忽必烈正向鄂州推进,他加紧了进攻的速度,打算攻下鄂州后,再北上夺取汗位。忽必烈的军队强渡长江,把鄂州团团围住。

宋理宗命令各路宋军援救鄂州,又任命贾似道担任右丞相兼密使,到汉阳督战。

贾似道是个奸臣,什么本领都没有,只会吃喝玩乐,他的姐姐是宋理宗的宠妃,靠这层裙带关系,贾似道官升得很快。他看到忽必烈攻城越来越猛,形势紧张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对忽必烈说,只要蒙古退兵,宋朝愿意称臣进贡。忽必烈攻得正起劲,不肯答应。这时,忽必烈的妻子从北方送来的密信,说蒙古贵族中有人准备立他弟弟阿里不哥做大汗,要忽必烈赶紧回来,不然就当不上大汗了。忽必烈这才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急忙撤兵回北方去了。

忽必烈行军很快,抢先占领燕京,然后在开平召开大会,宣布自己为大汗,正式登上了大汗的宝座。

阿里不哥没想到忽必烈的动作这么快,急忙在和林召开大会宣布自己为大汗。这下蒙古国有了两个大汗。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忽必烈决定对阿里不哥采取军事行动。

忽必烈在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下,打败了阿里不哥,稳定了内部。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贾似道跟忽必烈订立和约后回到临安,把私自订立和约的事瞒得严严实实,还抓了一些蒙古俘虏,吹嘘各路宋军都打了胜仗。宋理宗听信了贾似道的弥天大谎,认为他立了大功,给他加官晋爵。贾似道就这样连蒙带骗,居然做了十几年的宰相。宋理宗死后,太子赵基即位,他就是宋度宗。贾似道的官职又有了提升,被封为太师,拜魏国公,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不时放风说蒙古军队又要打过来,宋理宗把他当成顶梁柱,一步也离不得。

元世祖稳定了内部后,想起了在鄂州跟贾似道订下的和约,就派使者到南宋去,要求履行和约议定的条件。

贾似道怕他的骗局露馅,赶快派人把元朝的使者扣了起来。忽必烈听到了这个消息,气得要命,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他派左丞相伯颜率领元军20万,分两路向南宋进军,一路从西面攻扬州。

这时候,宋度宗病死了,贾似道把4岁的幼儿推上皇位。伯颜攻下鄂州后,沿江东下,直取临安。贾似道

一面带领7万宋军驻守芜湖,一面派使臣到元营求和。伯颜拒绝,命令元军发起进攻,宋军全线崩溃,贾似道率领残兵败将逃回扬州。到这时候,南宋灭亡的局势已无 法挽回了。

元朝灭亡

元末农民战争后期发展起来的一支强大起义军,是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朱元璋起义军的发展,概括起来有三个原因:一是元朝的官军和地主武装被刘福通的红巾军和其他起义军打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把元朝在长江中下游的军力,打得七零八落。这就使朱元璋能利用有利形势,发展自己的势力。一是朱元璋攻下集庆以后,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逐步采取优容态度,吸收他们充当谋士。这些人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一些较好的军事策略,他们帮助朱元璋出谋策划,有助于朱元璋壮大自己的力量。如朱元璋采纳朱升的建议,就是一个例子。一是朱元璋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加紧扩充军队。他设置营田司,以元帅康茂才为营田使,“修筑提防,专掌水利”(《明太祖洪武实录》卷6)。令将士屯田,“且耕且战”。这样既解决了军粮供应,也使人民生活比较安定。除此之外,朱元璋本人的军事才能和他注意严格军纪等,都促成其势力不断壮大。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全部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352年参加郭子兴的队伍到占领集庆,这期间,朱元璋是红巾军的一个将领,他的斗争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占领集庆到1364年称吴王,朱元璋及其政权正处于转化过程中;从1364年建立吴政权,标志他转变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其主要表现是大批地主分子渗入朱元璋政权内部;杀害小明王韩林儿,咒骂红巾军的革命行动;保护封建的生产关系等等。

1367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二十万北伐。他发布讨元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其时元朝政权只靠几支地主武装支撑。地主武装之间争权夺利,连年交兵。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沉迷酒色之中,不顾形势垂危。徐达先取山东,撤去元朝屏蔽;再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夺取元朝的门户。朱元璋亲自坐镇汴梁,指挥进兵元大都的决战。1368年闰七月,徐达会诸将于临清,大军沿运河长驱北上,直至直沽。元将也都先自海口逃跑。七月二十八日元顺帝弃大都北遁。八月初二,徐达率明军进入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结束。历史上以这一年为元朝灭亡的年代。元顺帝北走塞外,仍称元朝,历史上称为北元。北元到1402年(明建文四年),始去国号。

蒙古的兴起

公元七世纪,蒙古族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南岸一带。公元九世纪,一部分蒙古人迁至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连河)一带的漠北草原。公元十世纪后,蒙古形成互不统属的许多大小部落。直至十二世纪初,蒙古族尚处于原始部落时期,以游牧为生。漠北草原游牧部落除蒙古族之外,还有塔塔儿、克烈、乃蛮、翁吉剌、汪古、蔑儿乞等许多部族。因这些部族共同生活在蒙古高原,辽金时期被泛称为鞑靼。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部落私有制出现,并日益发达。金朝建立后,蒙古族无法忍受女真贵族的残酷压迫,与金朝经常交兵。蒙古各部落贵族亦相互征伐不断,造成人民生活很困苦。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铁木真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于公元1206年被公推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正式建立,并开始以鲸吞天下之势向外扩张。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53年他率蒙古军队进攻云南,第二年灭掉大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他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随后,忽必烈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6年,他灭掉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忽必烈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他还注意农业生产,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天祥是南宋时著名抗元将领。1275年元军东下,文天祥组织义军保卫临安,坚决地进行了抗元斗争,收复了一些失地。不久义军为元军所败,文天祥被俘,在元大都被囚禁三年。他拒绝敌人的一切威逼利诱,在狱中写成了《正气歌》,表现了文天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慷慨就义。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决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今北京柴市口从容就义。

这是文天祥祠。它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在起兵抗元失败后,被元军俘虏到大都,囚禁在这里。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义于柴市口。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刘崧在府学的左侧建祠以示纪念。祠由大门、前厅、正殿三部分组成,殿内有历朝文人祭祀的碑文笔迹,还有一些歌颂文天祥的匾额、石碑等。

这是西藏日喀则德钦颇章宫的壁画,它以风俗画手法,表现了元朝中央同西藏的友好,密切关系。画中把忽必烈和藏族宗教首领八思巴这两个政治人物的会见安排在野外,他们盘腿并坐于帐幕前,侍者正在进献食物。围绕他们的是正在休息嬉戏的牧马和骆驼,远处可见农民牧妇在辛勤劳动。画面选用这样的特定背景,反映了崛起于风沙大漠之中的忽必烈和来自西藏高原的八思巴之间融洽的关系。以及蒙藏民族的团结和睦。

蒙古贵族建立元朝后,为了保持他们的政权和特权,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个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但是汉族地主也能担任官职,广占土地。蒙古族贫民也有破产流亡,甚至沦为奴隶的。蒙古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元朝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蒙古人为第一等,但蒙古族内部也有贫富差距,许多蒙古族贫民,处境很悲惨,这幅图中表现了同为蒙古族的贵族与奴仆之间的地位差别。

回答者:pep4 - 经理 四级 5-29 22:17

公元七世纪,蒙古族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南岸一带。公元九世纪,一部分蒙古人迁至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连河)一带的漠北草原。公元十世纪后,蒙古形成互不统属的许多大小部落。直至十二世纪初,蒙古族尚处于原始部落时期,以游牧为生。漠北草原游牧部落除蒙古族之外,还有塔塔儿、克烈、乃蛮、翁吉剌、汪古、蔑儿乞等许多部族。因这些部族共同生活在蒙古高原,辽金时期被泛称为鞑靼。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部落私有制出现,并日益发达。金朝建立后,蒙古族无法忍受女真贵族的残酷压迫,与金朝经常交兵。蒙古各部落贵族亦相互征伐不断,造成人民生活很困苦。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铁木真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于公元1206年被公推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正式建立,并开始以鲸吞天下之势向外扩张。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53年他率蒙古军队进攻云南,第二年灭掉大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他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随后,忽必烈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6年,他灭掉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忽必烈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他还注意农业生产,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天祥是南宋时著名抗元将领。1275年元军东下,文天祥组织义军保卫临安,坚决地进行了抗元斗争,收复了一些失地。不久义军为元军所败,文天祥被俘,在元大都被囚禁三年。他拒绝敌人的一切威逼利诱,在狱中写成了《正气歌》,表现了文天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慷慨就义。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决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今北京柴市口从容就义。

这是文天祥祠。它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在起兵抗元失败后,被元军俘虏到大都,囚禁在这里。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义于柴市口。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刘崧在府学的左侧建祠以示纪念。祠由大门、前厅、正殿三部分组成,殿内有历朝文人祭祀的碑文笔迹,还有一些歌颂文天祥的匾额、石碑等。

这是西藏日喀则德钦颇章宫的壁画,它以风俗画手法,表现了元朝中央同西藏的友好,密切关系。画中把忽必烈和藏族宗教首领八思巴这两个政治人物的会见安排在野外,他们盘腿并坐于帐幕前,侍者正在进献食物。围绕他们的是正在休息嬉戏的牧马和骆驼,远处可见农民牧妇在辛勤劳动。画面选用这样的特定背景,反映了崛起于风沙大漠之中的忽必烈和来自西藏高原的八思巴之间融洽的关系。以及蒙藏民族的团结和睦。

蒙古贵族建立元朝后,为了保持他们的政权和特权,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个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但是汉族地主也能担任官职,广占土地。蒙古族贫民也有破产流亡,甚至沦为奴隶的。蒙古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元朝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蒙古人为第一等,但蒙古族内部也有贫富差距,许多蒙古族贫民,处境很悲惨,这幅图中表现了同为蒙古族的贵族与奴仆之间的地位差别。

回答者:时尚小无情 - 魔法学徒 一级 5-30 13:20

公元七世纪,蒙古族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南岸一带。公元九世纪,一部分蒙古人迁至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连河)一带的漠北草原。公元十世纪后,蒙古形成互不统属的许多大小部落。直至十二世纪初,蒙古族尚处于原始部落时期,以游牧为生。漠北草原游牧部落除蒙古族之外,还有塔塔儿、克烈、乃蛮、翁吉剌、汪古、蔑儿乞等许多部族。因这些部族共同生活在蒙古高原,辽金时期被泛称为鞑靼。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部落私有制出现,并日益发达。金朝建立后,蒙古族无法忍受女真贵族的残酷压迫,与金朝经常交兵。蒙古各部落贵族亦相互征伐不断,造成人民生活很困苦。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铁木真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于公元1206年被公推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正式建立,并开始以鲸吞天下之势向外扩张。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53年他率蒙古军队进攻云南,第二年灭掉大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他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随后,忽必烈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6年,他灭掉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忽必烈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他还注意农业生产,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天祥是南宋时著名抗元将领。1275年元军东下,文天祥组织义军保卫临安,坚决地进行了抗元斗争,收复了一些失地。不久义军为元军所败,文天祥被俘,在元大都被囚禁三年。他拒绝敌人的一切威逼利诱,在狱中写成了《正气歌》,表现了文天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慷慨就义。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决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今北京柴市口从容就义。

这是文天祥祠。它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在起兵抗元失败后,被元军俘虏到大都,囚禁在这里。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义于柴市口。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刘崧在府学的左侧建祠以示纪念。祠由大门、前厅、正殿三部分组成,殿内有历朝文人祭祀的碑文笔迹,还有一些歌颂文天祥的匾额、石碑等。

这是西藏日喀则德钦颇章宫的壁画,它以风俗画手法,表现了元朝中央同西藏的友好,密切关系。画中把忽必烈和藏族宗教首领八思巴这两个政治人物的会见安排在野外,他们盘腿并坐于帐幕前,侍者正在进献食物。围绕他们的是正在休息嬉戏的牧马和骆驼,远处可见农民牧妇在辛勤劳动。画面选用这样的特定背景,反映了崛起于风沙大漠之中的忽必烈和来自西藏高原的八思巴之间融洽的关系。以及蒙藏民族的团结和睦。

蒙古贵族建立元朝后,为了保持他们的政权和特权,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个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但是汉族地主也能担任官职,广占土地。蒙古族贫民也有破产流亡,甚至沦为奴隶的。蒙古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元朝时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蒙古人为第一等,但蒙古族内部也有贫富差距,许多蒙古族贫民,处境很悲惨,这幅图中表现了同为蒙古族的贵族与奴仆之间的地位差别。

回答者:pep4 - 经理 四级 5-29 22:17

公元七世纪,蒙古族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南岸一带。公元九世纪,一部分蒙古人迁至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连河)一带的漠北草原。公元十世纪后,蒙古形成互不统属的许多大小部落。直至十二世纪初,蒙古族尚处于原始部落时期,以游牧为生。漠北草原游牧部落除蒙古族之外,还有塔塔儿、克烈、乃蛮、翁吉剌、汪古、蔑儿乞等许多部族。因这些部族共同生活在蒙古高原,辽金时期被泛称为鞑靼。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部落私有制出现,并日益发达。金朝建立后,蒙古族无法忍受女真贵族的残酷压迫,与金朝经常交兵。蒙古各部落贵族亦相互征伐不断,造成人民生活很困苦。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铁木真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于公元1206年被公推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正式建立,并开始以鲸吞天下之势向外扩张。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53年他率蒙古军队进攻云南,第二年灭掉大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他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随后,忽必烈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6年,他灭掉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忽必烈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他还注意农业生产,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天祥是南宋时著名抗元将领。1275年元军东下,文天祥组织义军保卫临安,坚决地进行了抗元斗争,收复了一些失地。不久义军为元军所败,文天祥被俘,在元大都被囚禁三年。他拒绝敌人的一切威逼利诱,在狱中写成了《正气歌》,表现了文天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慷慨就义。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决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今北京柴市口从容就义。

这是文天祥祠。它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在起兵抗元失败后,被元军俘虏到大都,囚禁在这里。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义于柴市口。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刘崧在府学的左侧建祠以示纪念。祠由大门、前厅、正殿三部分组成,殿内有历朝文人祭祀的碑文笔迹,还有一些歌颂文天祥的匾额、石碑等。

这是西藏日喀则德钦颇章宫的壁画,它以风俗画手法,表现了元朝中央同西藏的友好,密切关系。画中把忽必烈和藏族宗教首领八思巴这两个政治人物的会见安排在野外,他们盘腿并坐于帐幕前,侍者正在进献食物。围绕他们的是正在休息嬉戏的牧马和骆驼,远处可见农民牧妇在辛勤劳动。画面选用这样的特定背景,反映了崛起于风沙大漠之中的忽必烈和来自西藏高原的八思巴之间融洽的关系。以及蒙藏民族的团结和睦。

蒙古贵族建立元朝后,为了保持他们的政权和特权,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个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他们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但是汉族地主也能担任官职,广占土地。蒙古族贫民也有破产流亡,甚至沦为奴隶的。蒙古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农民和地主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元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少数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帝国。建立大蒙古国后,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而野蛮的政策。向蒙古军队投降的地区遭受的破坏相对较小,而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战争的结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广阔、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影响力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基本实现了世界一统、天下大同的格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是应该看到,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众多古老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记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整个蒙古帝国的持续时间是从1206年到1635年。 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0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并非完全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与蒙古高原地区,从此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这是蒙古政权由世界性大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征服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元军失败的最大原因。

由蒙古族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定都大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并统一了全国。

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元朝(1578年—16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1368年被新兴起的明朝逐出中原地区另外,根据蒙古国2003年12月出

元朝是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的。

被称为元世祖,虽说蒙古大汗铁木真是蒙元的奠基人,但真正建立元朝的却是其孙忽必烈。可以说,忽必烈的人生就像是其祖父的翻版。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于是在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元朝官方编纂的《经世大典》解释“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简介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孛儿只斤·拖雷第四子,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弟弟。大蒙古国第五位可汗,元朝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孛儿只斤蒙哥任孛儿只斤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

以上就是关于元朝是怎么建立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元朝是怎么建立的、元朝是什么时候建立、元朝是如何建立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62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