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游客来访,先看狗,微微鞠躬,互相问好,再介绍蒙古包。来访者通常由女主人接待,她供应茶、牛奶、炒饭、油炸水果和香烟。到了用餐时间,主人要热情地劝说客人留下来。客人越随意,主人就越满意。
在蒙古族人的习惯中,他们骑马、坐车去牧民家串门。接近蒙古包时,应轻骑慢行,以免惊扰牛群。蒙古族人民总是热情地问候来访者,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何,赛音白奴。”(你好还是末日,赛音,百奴!“(好的),然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弯下腰。
进入蒙古包前,鞭子、棍子要放在门外。如果把它们带进蒙古包,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去蒙古人家里做客时,我们必须尊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坐在地毯上围着炉子,但炉子的西侧是主人住的地方,主人不坐的时候不能随便坐。全家老少围坐在客人周围,像在家里一样问问题。
通常,大方的主人在喝完奶茶后,总会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香脆的油炸水果和独具草原风味的炒饭、奶茶、奶酪和“手抓肉”摆在客人面前,邀请他们饱餐一顿。
主持人送的奶茶。客人一般都想喝。不喝是不礼貌的;请给主人吃奶制品,不要给客人拒绝,否则会伤了主人的心。如果不方便多吃,就吃一点。招待路人(不管你是否知道)是蒙古人的传统美德,他们非常注重礼仪和规则。比如吃羊肉,一般会把带肉的羊爪子和四根长排骨给客人。如果你用牛肉招待客人,你会给他们一块带肉的脊骨,半根肋骨和一块肥肠。
如果主人对客人特别尊敬,往往会把牛奶壶和酒壶举在哈达的上端。
蒙古人视酒为各种食物的精华。敬酒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有时他们会唱一些欢迎和友好的歌曲劝客人喝酒。客人拿着杯子随意喝的时候,主人特别开心。遇到酒席,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品,总要摆个羊席。
蒙古人称之为“乌茶”,也有人称之为“休斯”、“布胡力”。蒙古人对客人的住宿和照顾往往不给予任何回报,认为吝啬客人的款待是看不起别人的表现。当客人告别时,他们经常送走他们的家人,指出道路,并说“生日快乐!”白台日吾查热亚(希望我们能愉快地再次见面),“阿木日,赛音,亚巴!”我祝你一路平安。
走出蒙古包后,不要马上上车或上马。你得走一会儿,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当你是包里的客人,主人弯腰奉上奶茶,客人要俯身用双手去接。包的西北角是拜佛的地方,睡觉时不能把脚伸到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指头。不要用脚碰灶具,也不要在火上烤脚,否则就是侮辱灶神。
在草原的某些地区,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所以总是在屋檐下挂一块牌子。如果挂着弓箭,说明生了男孩;用红布挂着,表示生了个女孩,对男人来说是弓箭,对女人来说是针线。如果出现这些迹象,客人应注意不要冲进女产房。如果有病人,在门的左侧绑一根绳子,将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招待客人,来访者不要进门。
一般来说,蒙古族的礼仪包括献哈达、递鼻烟壶或打招呼。
仙哈达:哈达是藏语的音译。献哈达也是蒙古族人的一种高贵的礼节。献哈达时,送礼者递下来交给对方,受礼者也要接过或让送礼者把哈达挂在脖子上,表示感谢。
常用来问候人,送礼物,拜神,拜年,庆祝新年,表示尊敬和祝贺。这种礼仪由来已久。根据马可·波罗的游记,蒙古人“在中国新年假期互相赠送由金银和玉石以及白色丝绸制成的礼物”。
哈达是由布、丝、绢制成的。颜色多为白色和浅蓝色,长短不一,一般在一尺二寸到一尺五寸之间,两头用铁丝拉,约半寸。还有三尺长的,只用来供佛。给哈达时,一定要双手握住,微微鞠躬,受礼者也是如此。
递鼻烟壶:是蒙古族古老的习俗,也是表示尊重和友谊的普通礼节。在蒙古包做客时,热情好客的主人往往会拿出一个瓷瓶一样的小壶,那是一个内放鼻烟的鼻烟壶。
鼻烟壶的交接是有一定规矩的。如果遇到同行,要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者双手微抬,鞠躬交换,然后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擦在鼻孔上,闻闻烟味,交换完毕。如果长辈和晚辈相遇,微微倾身,右手递锅,晚辈会脆生生的,双手接过,举起闻一闻,再交换。
求子仪式是蒙古族生命礼仪的开始,通常由妇女以祭敖包、洞窟、人形石的方式进行。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通常由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年妇女举行沐浴仪式。用盐水、茶水或羊肉汤给婴儿洗澡,然后用香木和香料清洗,给婴儿取名。
婴儿满月时,一般会举行“Nairi”,即庆祝满月的活动。参加“Nai-ri”的客人应该带衣服、哈达、玩具和其他礼物,以及活羊。送礼物的客人在喝完茶后应该有一个庆祝仪式。满月的孩子洗得干干净净,烧香净身,头上抹黄油和奶子,以示祝福。参加“Nai-ri”的长辈要敬酒,同时儿女多的长辈要用胡须蹭孩子的脸颊。
生日结束时,将剪下的“戴和”(凌乱的头发)装入一个小布口袋,缝在孩子的“得乐”或衬衫领的外面。
蒙古族以虚岁计算年龄,庆祝13、25、37、49、61、73的出生年份。首先,在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为73岁和85岁的人庆祝生日;在27号除夕的前几天,49岁和61岁的人都会庆祝。
49岁以下的人在除夕夜庆祝。孩子13岁的时候,父母要给他一个新的鞍和马咀嚼,以祝贺他“手有鞍,脚有镫”。孩子们骑着马去亲戚和长辈家敬酒,接受长辈的礼物。在63岁、73岁、85岁的时候,会有一场盛大的庆功宴。礼物主要有哈达、头巾、德勒、特利克、靴子、绸缎、牲畜等。
由于蒙古族在草原历史上形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丧葬极为简朴。一般没有灵床,没有供品,没有丧服,没有烧纸钱,没有音乐。葬礼一般分为野葬、火葬或土葬。
野葬,又称天葬。人死后,用白布把自己包裹起来,或者穿上自己原来的衣服,用汽车把死者拖到荒山野地的草地上。在野外埋葬后,死者的后代将在49天或100天内不剃头,不饮酒,不玩乐,不迎客,以示哀悼。